“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45题 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抗血栓形成的机制是
A.环氧酶失活,减少TXA2生成,产生抗血栓形成作用
B.降低凝血酶活性
C.激活抗凝血酶
D.增强维生素K的作用
E.直接对抗血小板聚集
参考答案:A
解析:
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生成的PG类产物中,TXA2可诱导血小板的聚集,而PGI2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二者是一对天然的拮抗剂。阿司匹林可抑制环氧酶,减少PG类的生物合成,使得PGI2和TXA2的生成都减少,而在小剂量时,可以显著减少TXA2而对PGI2水平无明显影响,产生抗血栓形成作用,因而,小剂量阿司匹林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性疾病。
第547题 常用于解热镇痛但不适用于抗风湿药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对乙酰氨基酚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镇痛作用较弱,几无抗炎抗风湿作用。主要用于感冒发热和慢性钝痛的治疗,不能用于抗炎或抗风湿治疗。
第549题 解热镇痛药的解热作用,正确的是
A.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
B.能使正常人体温降到正常以下
C.必须配合物理降温措施
D.配合物理降温,能将体温将至正常以下
E.能使发热病人体温降到正常水平
参考答案:E
解析:
解热镇痛药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PG的合成,抑制产热过程,能使发热病人的体温降到正常水平,对正常人体温无影响。故选E。
第551题 阿司匹林用量需达最大耐受量的是
A.风湿性关节炎痛
B.抑制血小板聚集
C.感冒发烧
D.肌肉痛
E.头痛
参考答案:A
解析:
阿司匹林抗风湿最好用至最大耐受量(口服每日3~4g),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
第553题 关于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其抗炎作用与抑制细菌生长有关
B.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中枢
C.对各种严重创伤性剧痛有效
D.长期应用易产生耐受以及成瘾
E.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对正常人体温没有影响
参考答案:E
解析:
NSAIDs只能降低发热者的体温,但不能降至正常体温以下;而且不影响正常人的体温。
第555题
解热镇痛药抑制前列腺素(PG)合成的作用部位是
A.抑制磷脂酶A2
B.抑制膜磷脂转化
C.花生四烯酸
D.抑制环氧酶(COX)
E.抑制叶酸合成酶
参考答案:D
解析:
解热镇痛药抑制环氧酶,减少PG的生物合成。
第557题 决定服用普鲁卡因胺的理由,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普鲁卡因胺对房性心律失常无效
B.普鲁卡因胺能够延长心房及心室肌细胞的有效不应期
C.普鲁卡因胺能引起血小板减少症
D.普鲁卡因胺能引起眩晕、耳鸣、头痛
E.普鲁卡因胺能够诱发或加重甲状腺功能亢进
参考答案:B
解析:
普鲁卡因胺对心肌的作用与奎尼丁相似而较弱,能降低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延长APD、ERP。口服普鲁卡因胺吸收迅速而完全,服后1h起效,作用持续3h。因为普鲁卡因胺与奎尼丁作用机制相似,其也是与心肌细胞膜钠通道蛋白结合,阻滞钠通道,降低膜对Na+,K+等通透性,抑制Na+内流,所以用药时要注意避免血钾过高,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补充Na+,如服用乳酸钠。
第558题 根据普鲁卡因胺的用药原则,对于这名患者,下列叙述最正确的是
A.避免血钾过高,以降低普鲁卡因胺毒副作用发生率
B.如果患者患有哮喘,则不能服用普鲁卡因胺,因为普鲁卡因胺有β受体阻断作用
C.普鲁卡因胺的持续作用时间可达20~30小时
D.普鲁卡因胺口服无效
E.普鲁卡因胺可与地高辛相互作用,加用普鲁卡因胺前、后都应该检测地高辛的血药浓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普鲁卡因胺对心肌的作用与奎尼丁相似而较弱,能降低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延长EPC、ERP。口服普鲁卡因胺吸收迅速而完全,服后1h起效,作用持续3h。因为普鲁卡因胺与奎尼丁作用机制相似,其也是与心肌细胞膜钠通道蛋白结合,阻滞钠通道,降低膜对Na+,K+等通透性,抑制Na+内流,所以用药时要注意避免血钾过高,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补充Na+,如服用乳酸钠。
第559题 如果该患者过量服用普鲁卡因胺,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立即服用
A.地高辛
B.KCl
C.硝普钠
D.乳酸钠
E.钙螯合剂,如EDTA
参考答案:D
解析:
普鲁卡因胺对心肌的作用与奎尼丁相似而较弱,能降低浦肯野纤维自律性,减慢传导速度,延长APD、ERP。口服普鲁卡因胺吸收迅速而完全,服后1h起效,作用持续3h。因为普鲁卡因胺与奎尼丁作用机制相似,其也是与心肌细胞膜钠通道蛋白结合,阻滞钠通道,降低膜对Na+,K+等通透性,抑制Na+内流,所以用药时要注意避免血钾过高,若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补充Na+,如服用乳酸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