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 诊断学基础题库(338题)


第221题 某患者排出的尿内含有大量白细胞或细菌等炎症渗出物,排出的新鲜尿即可混浊,应考虑为


A.尿酸盐沉积

B.正常尿液

C.脓尿

D.乳糜尿

E.磷酸盐沉积


参考答案:C


解析:

尿沉渣镜检白细胞或脓细胞>5个/HP,称镜下脓尿。多为泌尿系统感染,见于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及肾结核等。


第222题 某患者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诊断应考虑为


A.糖尿病

B.蛋白尿

C.类固醇性糖尿病

D.尿酮体

E.应激性糖尿


参考答案:B


解析:

健康成人经尿排出的蛋白质总量为20~80mg/24h。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或定量试验>150mg/24h称为蛋白尿(PRO)。


第223题 关于尿胆红素测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正常可出现阳性反应

B.肝细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为阳性

C.阻塞性黄疸时,尿胆红素阴性

D.溶血性黄疸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

E.严重肾损伤时,尿胆红素明显增加


参考答案:B


解析:

尿胆红素定性试验:
(1)参考值:正常定性为阴性。
(2)临床意义:尿胆红素定性试验阳性提示血液中CB增高。肝细胞性黄疸为阳性;阻塞性黄疸为强阳性;溶血性黄疸为阴性。


第224题 关于碱性磷酸酶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


A.阻塞性黄疸患者ALP明显增高

B.肝细胞性黄疸ALP轻度增高

C.肝内局限性胆道阻塞ALP明显增高

D.骨骼疾病时ALP不增高

E.肝内胆汁淤积ALP明显升高


参考答案:D


解析:

骨骼疾病如纤维性骨炎、骨肉瘤、佝偻病、骨软化症、骨转移癌及骨折愈合期等,ALP均可增高。


第225题 莫氏试验是


A.酚红排泌试验

B.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测定

C.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

D.浓缩稀释试验

E.对氨马尿酸盐清除率试验


参考答案:D


解析:

莫氏试验可了解肾脏的稀释--浓缩功能,是反映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状态的敏感试验。


第226题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增高更明显的是


A.AFP

B.ALT

C.AST

D.γ-GT

E.ALP


参考答案:B


解析:

急性病毒性肝炎:ALT与AST均显著增高,ALT增高更明显,ALT/AST>1。急性重型肝炎AST增高明显,但在病情恶化时,黄疸进行性加深,酶活性反而降低,称为胆-酶分离,提示肝细胞严重坏死,预后不良。在急性肝炎恢复期,如血清氨基转移酶活性不能降至正常或再增高,提示急性病毒性肝炎转为慢性。


第227题 SLE患者血清中有多种抗体,其中阳性率可达95%以上,但特异性较差的为


A.类风湿因子(RF)

B.抗核抗体(ANA)

C.SLE因子

D.抗磷脂抗体

E.抗酸性核蛋白抗体


参考答案:B


解析:

抗核抗体(ANA)临床意义 
(1)ANA阳性:①多见于未经治疗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阳性率可达95%以上,但特异性较差。②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全身性硬皮病、多发性肌炎等患者的阳性率也较高。③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桥本甲状腺炎等也可呈阳性。
(2)荧光类型:根据细胞核染色后的荧光类型,ANA可分为均质型、边缘型、颗粒型、核仁型4种。


第228题 下列对诊断原发性肝癌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A.AST

B.γ-GT

C.ALT

D.AFP

E.ALP


参考答案:D


解析:

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的临床意义:
(1)原发性肝癌 AFP是目前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最特异的标志物,血清中AFP>300μg/L可作为诊断阈值。
(2)病毒性肝炎、肝硬化 AFP可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常
<300μg/L。>(3)生殖腺胚胎肿瘤、胎儿神经管畸形 AFP可增高。


第229题 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反映的是


A.近端肾小管排泌功能

B.远端肾小管排泌功能

C.肾小球滤过功能

D.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E.肾血流量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测定:Ccr是指肾脏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Ccr是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最常用的方法,也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主要指标。


第230题 腹腔积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增高常见于


A.结核性腹膜炎

B.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

C.肝硬变

D.肾病综合征

E.心功能不全


参考答案:B


解析:

乳酸脱氢酶及其同工酶测定
LDH以心肌、骨骼肌、肾脏和红细胞中含量较为丰富。LDH有5种同工酶,即LDH1~LDH5
(1)参考值 LDH总活性:连续检测法为104~245U/L,速率法(30℃)为95~200U/L。LDH同工酶:正常人LDH2>LDH1>LDH3>LDH4>LDH5
(2)临床意义 
1)急性心肌梗死 发病后8~18h开始增高,24~72h达高峰,6~10天恢复正常。病程中LDH持续增高或再次增高,提示梗死面积扩大或再次出现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早期LDH1和LDH2均增高,LDH1增高更明显,LDH1/LDH2>1。
2)肝胆疾病 急性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癌(尤其是转移性肝癌),LDH明显增高。肝细胞损伤时LDH5增高明显,LDH5是诊断肝细胞坏死的敏感指标,肝细胞坏死时LDH5>LDH4。阻塞性黄疸LDH4>LDH5
3)其他疾病 ①恶性肿瘤:LDH增高程度与肿瘤增长速度有一定的关系,如恶性肿瘤转移至肝脏,常伴有LDH4及LDH5增高。②恶性贫血:LDH极度增高,LDH1增高明显,且LDH1>LDH2


第231题 关于HBV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A.为乙型肝炎的病原体

B.属嗜肝DNA病毒

C.HBV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

D.可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E.可通过肠道传播


参考答案:E


解析:

HBV主要通过血液途径传播,也可由性接触传播和母婴垂直传播。


第232题 脑脊液检验的适应证应除外


A.有脑膜刺激征

B.疑有颅内出血

C.疑有颅内压显著增高

D.疑有脑膜白血病

E.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或瘫痪等症状及体征而考虑为神经系统疾患时


参考答案:C


解析:

脑脊液检查的适应证:
(1)有脑膜刺激症状需明确诊断者。
(2)疑有颅内出血。
(3)疑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
(4)有剧烈头痛、昏迷、抽搐及瘫痪等表现而原因未明者。
(5)中枢神经系统手术前的常规检查。


第233题 下列疾病出现的胸水不是渗出液的是


A.胸膜炎

B.腹膜炎

C.肺癌

D.心力衰竭

E.心包炎


参考答案:D


解析:

渗出液为炎性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有:(1)感染性:如胸膜炎、腹膜炎、心包炎等。(2)化学因素:如血液、胆汁、胃液、胰液、等化学性刺激。(3)恶性肿瘤。(4)风湿性疾病及外伤等。


第234题 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症的重要指标是


A.血小板计数

B.出血时间测定

C.凝血因子检测

D.血浆D-二聚体测定

E.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


参考答案:D


解析:

血浆D-二聚体测定为鉴别原发与继发纤溶症的重要指标。


第235题 下列各选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缩短的是


A.重症A、B型血友病

B.脑血栓形成

C.先天性凝血酶原缺乏症

D.先天性纤维蛋白减少症

E.DIC后期继发纤溶亢进


参考答案:B


解析: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PTT)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和血栓前状态,如DIC早期、脑血栓形成、心肌梗死等,但灵敏度、特异度差。


第236题 血清中HBeAg阳性时,说明


A.无传染性

B.病情比较稳定

C.曾感染乙肝病毒

D.具有免疫力

E.具有较大传染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HBeAg阳性是病毒复制的标志,传染性强。急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如果HBeAg持续阳性,则有转为慢性感染的趋势。


第237题 高钾血症见于


A.肺心病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C


解析:

高钾血症见于:①排出减少:如急性或慢性肾衰竭少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②摄入过多:如高钾饮食、静脉输注大量钾盐、输入大量库存血液。③细胞内钾外移增多:如严重溶血、大面积烧伤、挤压综合征、组织缺氧和代谢性酸中毒等。


第238题 血清总胆固醇增高可见于


A.肝硬化

B.营养不良

C.恶性肿瘤

D.肾病综合征

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参考答案:D


解析:

TC增高:①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②各种高脂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糖尿病、肾病综合征、阻塞性黄疸、类脂性肾病等。③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吸烟、饮酒等。


第239题 下列属于毛细血管壁异常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的是


A.血小板无力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维生素C缺乏症

D.血管性血友病

E.巨大血小板综合征


参考答案:C


解析: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①血小板显著减少: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③毛细血管壁异常: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维生素C缺乏症。④某些凝血因子严重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DIC。


第240题 下列疾病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有明确诊断作用的是


A.增生性贫血

B.类白血病反应

C.骨髓增殖性疾病

D.恶性组织细胞病

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参考答案:D


解析:

骨髓细胞学检查:①对各型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典型的缺铁性贫血等,具有确定诊断的作用。②对增生性贫血(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脾功能亢进、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等有辅助诊断价值。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