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 传染病题库(321题)


第161题 乙肝病毒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简称乙肝病毒,属嗜肝DNA病毒(hepadnaviruses)。完整的乙肝病毒又称为Dane颗粒。


第162题 哪项不属于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A.日常生活接触

B.粪-口途径

C.性接触

D.输血及血制品

E.母婴传播


参考答案:B


解析:

乙、丙、丁型肝炎病毒可通过传染源的各种体液排出体外,通过皮肤或黏膜的破损口(显性或隐性)进入易感者的体内而传播。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器具等传播;②母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吸入羊水、接触产道血液等传播,也可经哺乳及密切接触传播,或通过胎盘造成宫内感染);③性接触传播;④其他,如日常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第163题 长期发热的患者,诊断伤寒最可靠的依据是


A.玫瑰疹

B.脾肿大

C.肥达反应阳性

D.血嗜酸粒细胞减少

E.血培养阳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包括血培养,骨髓培养,粪便培养和尿培养。
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可达80%,以后阳性率逐渐下降,至第4周常转为阴性,复发或再燃时可又呈阳性。


第164题 血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常高于7%,多见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外周血WBC增多,早期出现异型淋巴细胞(>7%)。


第165题 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明显减少,并可见异型血小板,多见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流行性出血热——白细胞计数:第3病日后逐渐升高,可达(15~30)×109/L,少数重症患者可达(50~100)×109/L。血小板:从第2病日起开始减少,一般在(50~80)×109/L左右,休克期与少尿期最低,并可见异型血小板。


第166题 针对成人布鲁菌病病原的治疗,首选用哪两种药物联用


A.多西环素+复方新诺明

B.多西环素+利福平

C.链霉素+利福平

D.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复方新诺明

E.链霉素+利福平


参考答案:B


第167题 菌痢的发病高峰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第168题 流脑的发病高峰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菌痢全年均可发病,夏秋季高发,一般从5月开始上升,8~9月达高峰,10月以后逐渐下降。流脑全年散发,但以冬春季高发,一般发病集中在11月至来年5月,3、4月份为高峰。


第169题 下列关于布鲁菌病发病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易复发

B.内毒素在病理损伤、临床症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C.细菌、毒素以及变态反应不同程度地参与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D.病原菌可以多次进入血流导致临床症状反复加重

E.慢性期以变态反应引起的病变为主


参考答案:A


第170题 儿童中毒型菌痢首选药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儿童中毒型菌痢首选药物是头孢曲松等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171题 具有减少肠道分泌作用的药物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檗碱(黄连素)有减少肠道分泌的作用,在使用抗菌药物的同时使用,每次0.1~0.3g,每日3次,7日为一疗程。


第172题 下列关于布鲁菌病临床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发热并伴有寒战

B.血压升高

C.关节、肌肉疼痛

D.乏力,多汗,多疲劳不堪

E.眼结膜水肿


参考答案:C


解析:布鲁菌病多缓慢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睾丸疼痛等。


第173题 下列不属于布鲁菌病急性感染治疗原则的是


A.高热者可用物理方法降温

B.合并睾丸炎者,可短期加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

C.合并脑膜炎者,需给予脱水治疗

D.早期、联合、规律、适量、全程用药,必要时延长疗程

E.8岁以下儿童可采用多西环素联合利福平治疗


参考答案:E


第174题 关于伤寒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血培养阳性即可确诊

B.肥达反应有辅助诊断意义

C.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有助于诊断

D.“Vi”抗体的检测常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

E.伤寒杆菌的外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


参考答案:E


解析:

伤寒粪便培养:整个病程中均可阳性,第3~4周阳性率最高,可达75%。粪便培养阳性表示大便排菌,有传染性,除外慢性胆囊带菌者,对伤寒有诊断意义。伤寒杆菌内毒素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伤寒的持续性发热是由于伤寒杆菌及其内毒素激活了伤寒病灶内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并释放致热源所致,内毒素还可诱发DIC。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增生,吞噬作用增加及内毒素等的作用可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或贫血等。


第175题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表现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第176题 流行性出血热表现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脑膜炎,以突发高热、头痛、呕吐、皮肤黏膜瘀点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性出血热表现为高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损害。


第177题 目前我国流行的优势痢疾杆菌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我国的优势血清型为福氏2a、宋内氏、痢疾I型。


第178题 产生外毒素能力最强的痢疾杆菌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痢疾志贺菌产生外毒素的能力最强。


第179题 伤寒患者解除隔离的标志是


A.体温下降至正常

B.血嗜酸粒细胞恢复正常

C.临床症状消失后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

D.临床症状消失后2周

E.自发病之日起已隔离满2周


参考答案:C


解析:

伤寒患者给予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每周1次、连续2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发热期患者必须卧床休息。


第180题 治疗伤寒慢性带菌者,首选


A.氯霉素

B.磺胺嘧啶

C.四环素

D.氨苄西林

E.红霉素


参考答案:D


解析:

伤寒带菌者的治疗:成人带菌者可用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治疗,疗程4~6周。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