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题 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与药物剂量无关
B.与药物的使用时间长短无关
C.一般不造成机体的病理性损害
D.大多为难以预知的反应
E.有时也与机体高敏性有关
参考答案:E
解析:
药物的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毒性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应该避免发生。故本题答案为E。
第2题 药物不良反应
A.一般都很严重
B.发生在大剂量情况下
C.产生原因与药物作用的选择性高有关
D.可发生在治疗剂量
E.只是一种过敏反应
参考答案:D
解析: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不良反应。不良反应是药物固有的效应,一般情况下是可以预知的,但不一定能够避免。少数严重不良反应较难恢复。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和特异质反应。故选D。
第3题 药物的副反应是
A.药物本身固有的
B.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
C.剂量过大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D.药物作用选择性
E.与药物治疗目的有关的效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物的副反应是指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药理效应涉及多个器官,当某一效应用作治疗目的时,其他效应就成为副反应。副反应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数较轻微,可以预料。故选A。
第4题 药物的灭活速度和消除速度决定其
A.起效的快慢
B.作用持续时间
C.药物作用的强度
D.后遗效应的大小
E.不良反应的大小
参考答案:B
解析:
临床上,大多数药物治疗是采用多次给药,其体内药物总量随着不断给药而逐步增多,直至达到稳态浓度。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仅取决于药物的清除半衰期,而药物清除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可反映体内药物清除速度。因此用药的间隔时间主要取决于药物的清除速度。相反药物的灭活速度和消除速度决定其作用持续时间。故选择B。
第5题 不良反应不包括
A.副作用
B.变态反应
C.停药反应
D.后遗效应
E.继发反应
参考答案:E
解析:
药物的不良反应包括:副反应、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故本题答案为E。
第6题 首关消除最显著的给药途径是
A.舌下给药
B.吸入给药
C.静脉给药
D.皮下给药
E.口服给药
参考答案:E
解析:
舌下给药由颊黏膜吸收,直接进入全身循环,没有首关消除作用。吸人给药时药物吸收不经过胃肠道,直接吸入肺泡,肺泡面积很大,肺血流量丰富。药物直接进入血液循环。也没有首关消除作用。静脉给药时药物避开了吸收屏障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没有吸收过程,即没有首关消除作用。皮下给药后,药物也主要经过局部毛细血管而进入血液循环,没有首关消除作用。只有口服给药后,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后,先进入肝脏代谢。因而,其进入血液循环的量会减少。故选E。
第7题 硝酸甘油口服,经门静脉入肝,在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约10%,这说明该药
A.活性低
B.效能低
C.首关消除显著
D.排泄快
E.首关消除不显著,排泄慢
参考答案:C
解析:
口服给药后,从胃肠道吸收进入门静脉系统后先通过肝脏代谢,如果肝脏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量大,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内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硝酸甘油口服后进人体循环的药量约为10%,说明该药物的首关消除明显。故选C。
第8题 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
A.给药次数
B.给药时间
C.给药剂量
D.给药途径
E.年龄
参考答案:D
解析:
药物自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血管外给药途径均存在吸收过程。不同给药途径具有不同的吸收过程。如口服给药,其从胃肠道吸收入门静脉到达全身血液循环之前先经过肝脏代谢,如果肝脏代谢能力很强或由胆汁排泄量大,使得进入血液循环的有效药物量明显减少,这种作用称为首过消除。首过消除高时,机体可利用的有效药物量少,即生物利用度低。故选D。
第9题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
A.药物经胃肠道进入门脉的分量
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分量
C.药物吸收后达到作用点的分量
D.药物吸收后进人体内的相对速度
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分量和速度
参考答案:E
解析:
药物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经血管外途径给药后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故选E。
第10题
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的量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清除率是指机体消除器官在单位时间内清除药物的血浆容积,即单位时间内有多少体积血浆中所含药物被机体清除,是体内肝脏、肾脏和其他所有消除器官消除药物的总和。消除速率常数Kc反映体内药物消除速率,为负数,表示药物经消除而减少。零级动力学消除是药物在体内以恒定的速率消除,即,不论血浆药物浓度高低,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物量不变。通常是药物在体内消除能力达到饱和所致。一级动力学消除是体内药物按恒定比例消除,在单位时间内消除量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按照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t1/2为一个常数,不受药物初始浓度和给药剂量的影响。
第14题
变态反应是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变态反应是一类免疫反应。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为抗原后,经过接触10天左右的敏感化过程而发生的反应,也称过敏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反应的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用药理拮抗剂解救无效。反应的严重程度差异很大,与剂量无关。故选D。
第16题 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具有特点为
A.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B.相对分子质量大
C.极性大
D.脂溶度高
E.脂溶性低
参考答案:D
解析:
脑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紧密相连,内皮细胞之间无间隙,且毛细血管外表面几乎均为星形胶质细胞包围,这种特殊结构形成了血浆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此屏障阻碍许多大分子、水溶性或解离型药物通过,只有脂溶性高的药物残留以简单扩散方式通过血脑屏障。与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不能跨膜转运,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转运速度及作用强度和消除速率。故选D。
第17题 去甲肾上腺素外漏可选用下列哪种药物
A.酚妥拉明
B.氯丙嗪
C.阿托品
D.肾上腺素
E.多巴胺
参考答案:A
解析:
去甲肾上腺素的不良反应有局部组织缺血坏死和急性肾衰竭。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时渗漏,可引起局部血管收缩,缺血坏死。应停止注射或更换注射部位,并用普鲁卡因或α阻断药酚妥拉明局部浸润注射,以扩张血管。故本题应选A。
第18题 能翻转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药物是
A.M受体阻断药
B.N受体阻断药
C.β受体阻断药
D.α受体阻断药
E.H1受体阻断药
参考答案:D
解析:
能翻转肾上腺素升压作用的药物是具有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的药物,故选D。
第19题 关于普萘洛尔的叙述,哪项正确
A.口服难吸收,生物利用度低
B.选择性阻断β1受体
C.有内在拟交感活性
D.可用于哮喘病患者
E.对β1、β2受体无选择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普萘洛尔口服吸收大于90%,但首关消除率高,生物利用度仅30%;它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药;没有内在拟交感活性;不能用于哮喘患者,可诱发或加重哮喘症状。故选E。
第20题 普萘洛尔没有下列哪种作用
A.减弱心肌收缩力
B.松弛支气管平滑肌
C.收缩血管
D.降低心肌耗氧量
E.减少肾素释放
参考答案:B
解析:
普萘洛尔属于非选择性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对β1、β2受体均有阻断作用。使用后,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和心排出量降低,冠脉血流量下降,心肌氧耗量减少;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使血管收缩;能阻断肾小球旁器细胞β1受体而抑制肾素释放。能够阻断支气管平滑肌细胞β2受体,收缩支气管平滑肌而不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