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口腔助理医师 牙体牙髓病学题库(225题)


第21题

临床上Ⅳ类洞指的是


A.所有牙面发育点裂隙沟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B.发生于后牙邻面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C.前牙邻面未累计切角的龋损所备成的窝洞

D.发生在前牙邻面并损伤切角的龋损所制备的窝洞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D


解析:

发生在前牙邻面并损伤切角的洞,包括切牙和尖牙的邻唇邻舌(腭)面洞 为Ⅳ类洞


第22题 菌斑形成过程不包括


A.获得性膜的形成

B.细菌初期聚集

C.钙盐沉积

D.细菌迅速生长繁殖

E.菌斑成熟


参考答案:C


解析:

菌斑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获得性膜形成和细菌初期聚集;细菌迅速生长繁殖;菌斑成熟。


第23题 患者,女,30岁。右下后牙进食嵌塞痛2周,偶有喝冷水疼痛。无自发痛。检查发现右下第一磨牙 牙合 面深龋洞,冷测反应正常,冷刺激入洞出现一过性敏感,叩痛(-),去净腐质后洞底无穿髓孔,该患牙应做的治疗是


A.双层垫底后充填

B.安抚治疗以消除症状

C.活髓切断

D.直接盖髓

E.根管治疗


参考答案:A


解析:

患牙有温度刺激症状但程度不严重,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洞底龋坏组织能去净,可直接用复合树脂黏结修复或用银汞合金充填,但需双层垫底。故答案为A。


第24题 龈上菌斑的主要成分是


A.未矿化的细菌和基质

B.细菌和矿化的基质

C.矿化的细菌和未矿化的基质

D.唾液蛋白和专性厌氧菌

E.糖蛋白和链球菌


参考答案:A


解析:

龈上菌斑是未矿化的细菌性沉积物牢固地黏附于牙面和修复体表面,由黏性基质和嵌入其中的细菌构成的膜样物质。基质的主要成分是唾液糖蛋白和细菌的胞外聚合物。故本题选A。


第25题 慢性龋的临床特点有


A.着色深

B.病变范围广

C.质地软

D.病程短

E.易穿通牙髓


参考答案:A


解析:

慢性龋发展速度缓慢,持续数年不累及牙髓,慢性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急性龋,龋坏组织呈棕褐色或棕黑色,较干燥,用刮匙不易剔除,髓腔内成牙本质细胞受到长期慢性刺激,修复牙本质形成多。排除法选A。


第26题 36颊 牙合 面洞是G.V Black分类的


A.第Ⅰ类洞

B.第Ⅱ类洞

C.第Ⅲ类洞

D.第Ⅳ类洞

E.第V类洞


参考答案:A


解析:

I类洞为所有牙面发育点隙裂沟的龋损所备成的洞,包括磨牙和前磨牙的面洞、上前牙腭面洞、下磨牙颊面2/3的颊面洞和颊 牙合 面洞、上磨牙腭面 牙合 2/3的腭面洞和腭 牙合 面洞。


第27题 龋病药物治疗的常用药物不包括


A.8%氟化亚锡溶液

B.碘伏

C.含氟凝胶

D.75%氟化钠甘油糊剂

E.硝酸银


参考答案:B


解析:

龋病药物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氟化物和硝酸银。


第28题 下列哪项是复合树脂充填洞形制备特点


A.制备典型盒状洞形,设计良好固位形

B.去净无基釉,洞缘角成直角

C.无需去净无基釉,但要有良好的抗力形

D.底平壁直,洞形达一定深度

E.点线角圆滑,洞缘角应制备短斜面


参考答案:E


解析:

复合树脂固化前有一定黏稠度,要求窝洞的点、线、角应圆钝,洞形预备较银汞合金修复保守,不直接承受咬合力的部位可适当保留无基釉。洞缘釉质壁应制成短斜面,增加酸蚀面积。


第29题 窝洞充填造成的牙龈炎和牙周炎是由于


A.诊断错误

B.备洞时产热过多

C.龈壁位于龈上1mm

D.充填形成悬突

E.充填材料的化学刺激


参考答案:D


解析:

充填物在龈缘形成悬突,易沉积菌斑,且压迫牙龈,造成牙龈发炎、出血,时间长后可引起牙龈萎缩,甚至牙槽骨吸收。


第30题 患者,男,35岁。左上后牙有洞,酸甜食物敏感,冷水敏感,要求治疗。检查:26 牙合 面龋洞,内有食物残渣,去腐后至牙本质深层。医师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浅龋

B.中龋

C.深龋

D.急性龋

E.慢性龋


参考答案:C


解析:

龋病进展到牙本质深层时为深龋。遇冷热、化学刺激时较为敏感。


第31题

最早定居到获得性膜上的细菌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血链球菌是最早在牙面定居的细菌之一,也是口腔中常分离到的链球菌属。


第32题

深龋洞中能大量分离到的细菌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龋活跃者口腔中乳酸杆菌数量很大,且能在血液中产生针对乳酸杆菌的抗体。同时随着龋患严重程度加重,乳酸杆菌数量亦随之增加。在龋病发展过程中作用较大。


第33题

龈下菌群和根面龋中最常发现的细菌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在龈下菌群和根面龋的牙菌斑中最常分离到的微生物是放线菌。


第34题

目前认为致龋性最强的细菌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变形链球菌有强的致龋性,主要取决于其产酸性和耐酸性。变形链球菌能以蔗糖为底物合成胞外葡聚糖、果聚糖及胞内多糖。葡聚糖介导细菌的黏附,促进菌斑的形成,是变形链球菌重要的致龋毒力因子。该菌合成的水溶性葡聚糖、果聚糖、胞内多糖还可作为代谢底物提供能量,增强致龋力。


第35题 具有抗龋作用的微量元素是


A.镁

B.铂

C.氟

D.硒

E.铅


参考答案:C


解析:

氟在牙中以羟磷灰石的盐类形式存在,羟磷灰石的某些羟基被氟离子取代时,容易形成氟化羟磷灰石,能够大大增强釉质对脱矿的抵抗力。


第36题 龋病常用的诊断方法除外


A.视诊

B.菌斑染色

C.探诊

D.温度试验

E.X线检查


参考答案:B


解析:

常用方法有视诊、探诊、温度试验、X线检查及透照。


第37题 按龋坏程度可将龋病分为


A.急性龋、慢性龋、静止性龋

B.浅龋、中龋、深龋

C.窝沟龋、平滑面龋

D.牙釉质龋、牙本质龋和牙骨质龋

E.干性龋、湿性龋


参考答案:B


解析:

临床上最常使用的诊断标准按病变程度分类,分为浅龋、中龋和深龋。


第38题 龋损形成的过程如下,除外


A.硬组织脱矿、崩解

B.色素沉着

C.牙釉质再矿化

D.修复性牙本质形成

E.腐坏牙本质再矿化


参考答案:E


解析:

再矿化是指使钙、磷和其他矿物离子沉积于正常或部分脱矿的釉质中或釉质表面的过程。腐坏的牙本质不具有这一功能。


第39题 浅龋与氟斑牙相鉴别的重要参考因素是


A.牙齿的色泽改变

B.有无牙体组织缺损

C.病变牙位的多少

D.地区流行情况

E.对温度反应情况


参考答案:D


解析:

浅龋部位色泽变黑或白垩色点或斑,早期不易察觉,轻微牙体组织缺损;氟斑牙受损牙面呈白垩色或深褐色,其地区流行情况是与浅龋相鉴别的重要参考因素,故选D。其他方面没有明显区别。


第40题 中度牙釉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有


A.色泽为白垩色或黄褐色

B.牙釉面出现实质性陷窝状或带状缺损

C.表面上可有少量的浅沟、小凹点或细横纹

D.牙釉质大面积缺失

E.形状不规则,呈灰褐色着色


参考答案:B


解析:

中度牙釉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为:①牙釉面出现实质性陷窝状或带状缺损。②色泽改变加重,为黄、棕或深褐色。③有明显的带状沟或横沟,可能为单行或数行。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