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病理学题库(526题)


第41题 干性坏疽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发生机制为动脉闭塞而静脉回流受阻

B.腐败菌感染一般较重

C.全身中毒症状重

D.坏死区与周围组织没有界线

E.多见于四肢末端


参考答案:E


解析:

干性坏疽:干性坏疽是凝固性坏死加上坏死组织的水分蒸发变干的结果,大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时。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故坏死组织的水分少,再加上在空气中蒸发,故病变部位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同时,由于坏死组织比较干燥,故既可防止细菌的入侵,也可阻抑坏死组织的自溶分解。因而干性坏疽的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


第42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A.肥大

B.增生

C.萎缩

D.变性

E.化生


参考答案:D


解析:

变性是可逆性损伤,而非适应性反应。 


第43题 纤维素样坏死,常见于哪些组织


A.肌肉组织

B.结缔组织

C.骨组织

D.神经组织

E.脂肪组织


参考答案:B


解析:

纤维素性样坏死:曾称为纤维素样变性。发生于结缔组织和血管壁,是变态反应性结缔组织病(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和急进性高血压的特征性病变。镜下,坏死组织成细丝、颗粒状的红染的纤维素(纤维蛋白)样,聚集成片块。纤维素样坏死物质可能是肿胀、崩解的胶原纤维(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引发),或是沉积于结缔组织中的免疫球蛋白,也可能是由血液中渗出的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的纤维素。 


第44题 细胞坏死镜下主要形态表现是


A.核浓缩,核膜破裂,胞质浓缩

B.核溶解,胞质浓缩,核膜破裂

C.核破裂,胞质浓缩,胞核破裂

D.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E.核碎裂,胞质浓缩,核膜破裂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目选D。
细胞膜、质早已经变化,镜下难显现
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如热、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等环境因素的伤害,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坏死细胞的形态改变主要是由下列2种病理过程引起的,即酶性消化和蛋白变性。参与此过程的酶,如来源于死亡细胞本身的溶酶体,则称为细胞自溶;若来源于浸润坏死组织内白细胞溶酶体,则为异溶。
细胞坏死初期,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崩解,结构脂滴游离、空泡化,蛋白质颗粒增多,核发生固缩或断裂。随着胞质内蛋白变性、凝固或碎裂,以及嗜碱性核蛋白的降解,细胞质呈现强嗜酸性,故坏死组织或细胞在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胞质呈均一的深伊红色,原有的微细结构消失。在含水量高的细胞,可因胞质内水泡不断增大,并发生溶解,导致细胞结构完全消失,最后细胞膜和细胞器破裂,DNA降解,细胞内容物流出,引起周围组织炎症反应。 


第45题 坏死的细胞代谢停止,功能丧失,其最具特征的形态学标志是下列哪项


A.核固缩、碎裂及溶解

B.胞浆内糖原减少

C.溶酶体破裂

D.胞浆内出现微细结构破坏

E.细胞体积变小,染色变浅


参考答案:A


解析:

细胞核的变化是细胞坏死的主要标志,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核固缩、核碎裂及核溶解。 


第46题 哪种疾病不易发生玻璃样变性


A.肾小球肾炎

B.动脉粥样硬化

C.原发性高血压

D.酒精性肝炎

E.急性支气管炎


参考答案:E


解析:

急性支气管炎的病理表现如下: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有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纤毛细胞损伤、脱落;粘液腺体增生、肥大,分泌物增加。合并细菌感染时,分泌物呈粘液脓性。炎症消退后,气道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 


第47题 不属于凝固性坏死的是


A.心肌梗死

B.肝梗死

C.脾梗死

D.脂肪组织坏死

E.肾梗死


参考答案:D


解析:

凝固性坏死:坏死细胞的蛋白质凝固,常常保持其轮廓,好发于心肝肾脾;其中此类型中有一特殊类型即是干酪样坏死(是彻底的凝固性坏死,结核病的特征性病变);
液化性坏死:坏死组织因酶性分解而发生的溶解液化,好发于脑,脊髓。此类型中的特殊类型即是外伤性脂肪坏死及酶解性脂肪坏死。 


第48题 Russell小体的本质是


A.肝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B.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玻璃样变性

C.锥体细胞内嗜酸小体

D.浆细胞内免疫球蛋白体形成小体

E.肝细胞凋亡小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Russell小体是浆细胞浆内的一种数目不等,大小不一染成肉红色的球形小体,它是浆细胞中分泌免疫球蛋白的一种小体。如胞浆内充满此小体,核常被挤到一旁,称为葡萄细胞(grapecell)或称mott细胞(桑椹状细胞)。Russell小体在染色中有时会溶解,以致染成淡黄色或形成空泡,成为泡沫样细胞,须与脂肪细胞区别。 


第49题 坏疽是指坏死组织表现为


A.干酪样改变

B.淤血性改变

C.腐败菌的感染

D.充血性改变

E.缺血性改变


参考答案:C


解析:

坏疽是指局部组织大块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 


第50题 细胞坏死的主要形态学特征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核分裂

B.细胞核碎裂

C.细胞核异型

D.线粒体肿胀

E.细胞质脂质增多


参考答案:B


解析:

细胞坏死细胞核改变包括: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 


第51题 引起虎斑心的病变,属于下列哪一项


A.水样变性

B.脂肪变性

C.粘液变性

D.玻璃变性

E.坏死


参考答案:B


解析:

虎斑心:为心肌脂肪变性的一种情况,常发生在严重贫血时,可见心内膜下尤其是乳头肌处出现成排的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排列,状若虎皮斑纹,故有“虎斑心”之称。


第52题 下列器官可以发生坏疽的是


A.肝

B.肾

C.心

D.脑

E.阑尾


参考答案:E


解析:

干性坏疽多见于四肢末端;湿性坏疽常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脏器(肠、子宫、肺等)。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甚至可以发生中毒性休克,例如坏疽性阑尾炎。气性坏疽见于开放性创伤。 


第53题 下列哪种器官最易发生脂肪变性


A.心脏

B.肺脏

C.肝脏

D.脾脏

E.肾脏


参考答案:C


解析: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枢纽,脂肪代谢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都可引起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其原因为:脂蛋白合成障碍、中性脂肪合成过多、脂肪酸的氧化或酯脂障碍。肝脏肿大,质地较软,色泽淡黄,切面结构模糊,镜下可见在变性的肝细胞浆内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泡,如果肝脏的脂肪变性伴有慢性肝淤血时,则肝切面由暗红色的淤血部分和黄褐色的脂肪变性部分相互交织,形成类似中药槟榔切面的色彩,故称之为“槟榔肝”。


第54题 下列病变哪一项是正确的


A.慢性肝淤血晚期,脂肪变性主要位于肝小叶周围

B.磷中毒时肝脂肪变性主要位于小叶中心

C.白喉杆菌外毒素引起心肌脂肪变性,乳头肌常呈红黄相间

D.贫血时心肌脂肪变呈弥漫分布

E.脂性肾病时,远曲小管上皮脂肪变最明显


参考答案:A


解析:

磷中毒时,肝细胞脂肪变性则主要发生于小叶周边区,这可能是由于此区肝细胞对磷中毒更为敏感的缘故。
白喉杆菌一般停留于局部病灶,不进入血行,偶可到达局部淋巴结。早期心肌呈水肿、浊肿及脂肪变性,继而有多发性、灶性坏死、细胞浸润及肌纤维断裂。
严重贫血可使心、肝、肾细胞的脂肪变性,在肝脏以小叶中央为主。长期、中等程度缺氧引起灶性心肌脂肪变性。弥漫性心肌脂肪变性可见于中毒和严重缺氧,如白候型中毒性心肌炎。
肾脏脂肪变性时,脂滴主要沉积于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部,严重者远曲小管也可受累。 


第55题 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第56题 肉芽组织机化形成瘢痕属于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此处考生应重点区分肥大和增生概念上的差异,肥大是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而增生是指组织或器官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常导致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

增生

①生理性增生。
②病理性增生:
 A.雌激素过多引起子宫内膜腺体及乳腺增生;
 B.肉芽组织机化形成瘢痕;
 C.缺碘——反馈机制障碍——甲状腺增生。



第57题 不属于萎缩的器官是


A.高血压病的肾脏

B.肾结核的肾脏

C.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肾脏

D.肾盂积水的肾脏

E.动脉粥样硬化症的肾脏


参考答案:B


解析:

肾结核的肾脏不属萎缩器官。其余几项引起的肾改变均属萎缩性病变。 


第58题 关于细胞凋亡,下列叙述中哪一项不正确


A.凋亡见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

B.发生单个细胞死亡或小灶状细胞死亡

C.凋亡不引起炎症反应

D.可见凋亡小体形成

E.凋亡是由酶解作用所致


参考答案:E


解析:

细胞凋亡是能量依赖的细胞内死亡程序活化而致的细胞自杀,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有序的主动死亡过程。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PCD),PCD最初是1956年发育生物学中提出的概念,是个功能性概念,强调的是其分子生物学和生理功能,一般指生理性细胞死亡。描述在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某些细胞死亡是个体发育中的一个预定的,并受到严格程序控制的正常组成部分。 


第59题 死后组织自溶与生前组织坏死区别的主要病变依据是


A.组织轮廓存在的情况

B.细胞核溶解消失情况

C.胞质结构崩解情况

D.胞内氧化酶丧失情况

E.病变周围有无炎症反应


参考答案:E


解析:

死后组织自溶是正体的自溶,周围组织生成无炎症反应。
生前组织坏死,则在坏死灶周围会出现炎症反应。(表示活体状态下,机体对坏死灶有修复,增生等等病理生理反应。)


第60题 虎斑心属于上述哪种病变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虎斑心,由于机体慢性酒精中毒或缺氧等原因,导致心肌细胞发生脂肪变性,肌纤维弹性降低,心室扩展,肥大,呈局灶性或弥漫性黄褐色,切面浑浊,结构不清。在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周围,在红褐色(心肌纤维)的背景上出现灰黄色(心肌脂肪变性)条纹或斑块,状似虎斑,故称虎斑心。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