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传染病、性传播疾病题库(181题)


第101题

菌痢病人,腹泻2天,每日10次,脓血便伴发热,查BP11/9kPa,P100次/分,皮肤凉,苍白,应诊断


A.休克早期

B.休克发展期

C.休克晚期

D.虚脱

E.未发生休克


参考答案:A


解析:

休克代偿期Ⅰ期(休克早期)减轻血压下降(但严重大出血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血流量能维持正常。患者开始出现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呼吸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 


第102题 某女,突发寒战高热,伴腹痛,腹泻,腹泻十余次,粪便质少,为粘液脓血便,便细菌培养痢疾杆菌阳性,便常规,脓液(++),便红细胞6个/HP,便白细胞满视野,该患者首选治疗


A.红霉素

B.氟哌酸

C.氯霉素

D.病毒唑

E.先锋霉素


参考答案:B


解析:

氟哌酸即诺氟沙星。是属于喹诺酮类药物,而菌痢首选喹诺酮类药物
氟哌酸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的特点,尤其对革兰阴性菌,如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杆菌、沙门氏菌、沙雷氏菌、淋氟哌酸球菌等有强的杀菌作用用于咽喉炎、扁桃体炎、肾盂肾炎及尿道炎等的治疗。适用于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严重者可出现畏寒、发热)和肠道的细菌感染(如解黏液血便、腹痛或解水样大便);也可用于耳鼻喉科、妇科、皮肤科感染性疾病,如外耳出现流脓、妇女出现附件炎、白带异常、皮肤化脓性感染等。 


第103题 慢性菌痢的病程应该超过的时间是


A.2个月

B.3个月

C.半年

D.1年

E.1个月


参考答案:A


解析:

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病情未愈者,为慢性菌痢。 


第104题 菌痢流行间歇期间的重要传染源是


A.轻症病人

B.重症病人

C.急性恢复期病人

D.慢性病人和带菌者

E.急性期病


参考答案:D


解析: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为传染源,其中轻型患者、慢性患者及带菌者不易被发现,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


第105题 6岁,男孩,发热1天。前两天每天腹泻14~16次,为粘液性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病前吃过未洗的黄瓜,粪便常规检查:粘液便,红白细胞满视野,诊断为细菌性痢疾,其类型属于


A.轻型

B.重型

C.中毒型

D.慢性型

E.普通型


参考答案:E


解析:

急性菌痢按临床表现分为4型,即普通型、轻型、重型和中毒型。
①普通型:急性起病,体温达39℃~40℃,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症状。每日大便10~20次,初为稀便或呈水泻,继呈脓血便,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里急后重明显。如能及时治疗、可于数日内痊愈。
②轻型:较普通型全身毒血症状和肠道症状表现轻,里急后重等症状不明显,易误诊为肠炎或结肠炎。
③重型:高热、呕吐、腹痛、里急后重明显,排脓血便,每日达数十次,严重者出现脱水和酸中毒症状。
④中毒型:此型多见于3~7岁儿童。起病急剧,体温迅速升至40℃~41℃,伴有头痛、畏寒、惊厥或循环障碍等症状。本病常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胃肠症状也不严重,且多在出现惊厥后6~12小时才发生。中毒型多表现为以周围循环衰竭为主的休克型;以脑水肿与颅内压增加等脑部症状为主的脑型,以呼吸与循环衰竭同时存在为主的混合型。 


第106题 该患者最可能诊断


A.伤寒

B.阿米巴痢疾

C.肠炎

D.食物中毒

E.细菌性痢疾


参考答案:E


解析: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便等。可伴有发热和全身毒血症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感染性休克,甚至发生中毒性脑病。由于痢疾杆菌各组及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但有交叉耐药性,且病后免疫力差,故菌痢可多次感染,多次发病。


第107题 该患者如确诊,还需何种检查


A.血常规

B.尿常规

C.腹部平片

D.血细菌培养

E.便细菌培养


参考答案:E


解析:

细菌性痢疾:粪便常规:粘液脓血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与巨噬细胞;粪便细菌培养:分离到痢疾杆菌;粪便免疫检测:痢疾杆菌抗原阳性。


第108题 该患者治疗首选药物


A.氧氟沙星

B.红霉素

C.氯霉素

D.黄连素

E.先锋霉素


参考答案:A


第109题 该患者需与哪一种病相鉴别


A.霍乱

B.伤寒

C.肝炎

D.肠道肿瘤

E.肠炎


参考答案:E


解析:

题中患者考虑为细菌性痢疾,需要和其它原因所致的肠炎相鉴别。急性菌痢应与急性胃肠炎、阿米巴痢疾等鉴别,所以此题选E。


第110题

患儿10岁,学生,1月底因突起高热、剧烈头痛、恶心伴非喷射性呕吐1次入院。体检:神清,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颈项抵抗,心率120次/分,两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化验检查:血白细胞计数20×109/L,中性粒细胞0.89,淋巴细胞0.05,单核细胞0.06,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病毒性脑炎

C.伤寒

D.结核性脑膜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参考答案:E


解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季节多为冬春季,儿童多见,当地有本病发生及流行,临床表现为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第111题 8岁,学生。1日前因突起高热、剧烈头痛、恶心伴非喷射性呕吐1次入院。体检:神清,全身皮肤散在淤点、淤斑,颈项抵抗。心率120次/分,两肺无异常,腹软无压痛。化验检查:血白细胞计数20×109/L,,中性粒细胞89%。淋巴细胞5%,单核细胞6%。最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病毒性脑炎

E.伤寒


参考答案:A


解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多发生于冬、春季节,有发热、皮肤淤点、淤斑,脑脊液外观混浊,白细胞>1000×106/L,以多核细胞为主,蛋白质明显增高,糖与氯化物明显降低,涂片或培养可查见脑膜炎球菌。其他化脓性脑膜炎可根据年龄、原发病灶、脑脊液改变、涂片或培养找到病原菌进行鉴别。
流行性乙型脑炎:夏秋季流行,发病多集中于7、8、9月,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不同。无皮疹。脑脊液外观清,白细胞多在50~500×106/L,很少超过1000×106/L。初期(2-5天)中性多核细胞占多数,以后淋巴细胞占多数;糖及氯化物正常或稍增加。
两者注意区分


第112题

暴发型流脑休克型治疗哪项是错误的


A.控制DIC

B.纠正休克

C.冬眠疗法

D.禁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E.控制感染


参考答案:D


解析:

暴发型流脑休克型
1.尽早应用抗生素。
2.迅速纠正休克。
3.肾小腺糖皮质激素可短期应用,减轻毒症,稳定溶酶体,也可解痉,增强心肌收缩力及抑制血小板凝集,有利于纠正休克。 


第113题 流脑败血症期病理变化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败血症期:上期约经1-2天,一部分患者进入此期。大部分病人的皮肤,粘膜出现淤斑,此乃细菌栓塞在小血管和内毒素对血管壁损害所出现的出血灶。此期血培养可阳性;出血处刮片也常可找见细菌。因内毒素的作用,患者可有高热、头痛、呕吐及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增高等表现。败血症期主要病变为血管内皮损害。


第114题 流脑脑膜炎期的病理变化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流脑(典型)病理变化根据病情进展,一般可分为三期:
1.上呼吸道感染期:细菌在鼻咽部粘膜繁殖,经2-4天潜伏期后,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症状,主要为粘膜充血、水肿,少量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分泌物增多。
2.败血症期:上期约经1-2天,一部分患者进入此期。大部分病人的皮肤,粘膜出现淤斑,此乃细菌栓塞在小血管和内毒素对血管壁损害所出现的出血灶。此期血培养可阳性;出血处刮片也常可找见细菌。因内毒素的作用,患者可有高热、头痛、呕吐及外周血嗜中性粒细胞增高等表现。败血症期主要病变为血管内皮损害。
3.脑膜炎症期:此期的特征性病变是脑脊髓膜的化脓性炎症。脑实质一般不受累,邻近的脑皮质可有轻度水肿。脑膜炎期主要病变为大脑两半球表面和颅底软脑膜炎症


第115题 流脑发生的皮肤淤点病理基础是


A.血管脆性增加

B.血小板减少,凝血因子消耗

C.广泛血管内凝血

D.细菌及内毒素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E.细菌外毒索引起小血管栓塞性炎症


参考答案:D


解析:

细菌侵袭皮肤血管内皮细胞,迅速繁殖并释放内毒素,通过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的炎症因子作用于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引起局部出血、坏死、细胞浸润及栓塞,临床可出现在皮肤黏膜瘀点。


第116题 在暴发型流脑休克型的治疗中,经充分扩容、纠酸治疗无效时。血管活性药物可首选


A.多巴胺

B.654-2

C.苄胺唑啉

D.异丙基肾上腺素

E.阿拉明


参考答案:B


解析:

爆发型流脑休克的纠正主要通过纠正血容量和酸中毒的基础,如休克仍无明显好转,应选用血管活性药物。首选副作用较小的山莨菪碱(654-2)。 


第117题 4岁小儿,发热3天,有头痛,呕吐,查:皮肤有淤点,淤斑,及脑膜刺激症状(+),腰穿脑压升高,外观混浊,细胞数2000×106/L,糖和氯化物明显降低,蛋白含量明显升高,脑脊液直接涂片检菌阳性,临床诊断


A.普通型流脑

B.结核性脑膜炎

C.脑膜脑炎型流脑

D.病毒性脑膜炎

E.肺炎双球菌性脑膜炎


参考答案:A


解析:

普通型流脑败血症期:病菌侵入了机体,当侵入血循环发生全身感染时称败血症。此期间患者高热、头痛、恶心、呕吐,70%的患者皮肤粘膜有瘀点或瘀斑,大小约1Bm。此时患者或亲属所见到的是患者皮肤有“发青”,“发紫”的瘀点。
普通型流脑:占病例的90%。有寒战、高热、头痛、身体痛和呕吐、烦躁不安和表情呆滞等毒血症表现。2岁以下婴幼儿因颅骨缝及囟门未闭,脑膜炎症状常不典型,表现为高热、呕吐、眼睛发直、不吃奶、尖声哭叫,甚至惊厥。
脑膜脑炎型:主要表现为脑实质损害。病人表现出明显颅内压增高现象,出现频繁抽搐、意识不清、昏迷甚至出现脑疝、呼吸衰竭。


第118题 该患儿目前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败血症

C.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D.结核性脑膜炎

E.流行性出血热


参考答案:A


解析: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儿一般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细菌就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这时表现为高热、恶心、呕吐,皮肤出现瘀点、瘀斑,主要分布于肩、肘、臀等易于受压的部位。病原菌最终可侵及脑膜,发展成脑膜炎,出现脑膜刺激征和颅内压增高。


第119题 下列哪项最有助于本病的快速诊断


A.皮肤瘀斑涂片找菌落

B.血清中抗原检测

C.脑脊液抗原检测

D.脑脊液找细菌

E.血培养


参考答案:A


解析:

细菌学检查皮肤瘀点涂片找到病原菌,即可诊断。这是快速诊断最简单方法。


第120题 该患儿全身淤点增多,出现淤斑,面色青灰,四肢凉,血压测不出,下列哪项治疗措施不得当


A.用肝素

B.用磺胺药

C.用激素

D.用低分子右旋糖酐

E.用5%的碳酸氢钠


参考答案:B


解析:

磺胺类药物对败血症期疗效欠佳,而且病人有呕吐,口服困难,耐药菌株也增多。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