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助理医师 儿科疾病题库(607题)


第561题 一般热性惊厥具有如下特点,但应除外


A.6岁后罕见

B.常见于上感

C.一般患儿体质较好

D.惊厥多为局灶性或一侧性发作

E.发作期脑电图可见慢波活动增多


参考答案:D


解析:

惊厥多为全身强直或阵挛性发作,少数为局灶性或一侧性发作。


第562题 脑的重量与年龄的关系,错误的是


A.6个月时脑重600~700g

B.2岁时脑重1000g

C.成人脑重1500g,占体重的1/40

D.4岁时脑重达到成人水平

E.出生时脑重370g,占体重10%~12%


参考答案:D


解析:

小儿脑的发育
小儿期神经精神发育一直十分活跃。出生时脑重平均370g,占体:重的10%~12%。约为成人脑重(约1500g)的25%。6个月时脑重600~700g,1岁时达900g,2岁时1000g左右,4~6岁时只达成人脑重的85%~90%。 


第563题 以下哪项不是单纯性热性惊厥的特点


A.短暂发作,多<10min

B.少有惊厥持续状态

C.惊厥发作多为局灶性或不对称

D.神经系统检查阴性

E.暂热性惊厥中约占70%


参考答案:C


解析:

复杂型热性惊厥发作多为局灶性或不对称。


第564题 不同年龄脊髓下端的位置与椎体的关系,正确的是


A.出生时,脊髓下端位于第三腰椎

B.4岁时,脊髓下端位于第一腰椎

C.10岁时,脊髓下端位于第二腰椎

D.以上都不是

E.胎儿时,脊髓下端位于第四腰椎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儿脊髓发育
新生儿脊髓重2~6克,脊髓功能相对成熟。脊髓下端在胎儿时位于第2腰椎下缘,4岁时上移至第l腰椎。做腰椎穿刺定位时应注意。 


第565题 此患儿最大可能的诊断是


A.复杂性热性惊厥

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C.电解质紊乱

D.感染中毒性脑病

E.单纯性热性惊厥


参考答案:A


解析:

热性惊厥是小儿期最常见的惊厥性疾病,发作与发热性疾病中体温骤然升高有关。患儿4岁,于热惊厥高发年龄,反复发热抽搐,发作前后一般情况好,有热惊厥家族史,神经系统查体未见异常,考虑为热性惊厥,但患儿一次热程中抽搐2次,考虑为复杂性热性惊厥。 


第566题 如果患儿入院后又突然出现抽搐,应即刻应用何种药物


A.甘露醇静推

B.苯巴比妥肌注

C.地西泮静推

D.地塞米松静推

E.水合氯醛肛入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于正在惊厥患儿,立即静脉注射有效足量抗惊厥药物,迅速止惊首选地西泮(安定)0.3~0.5mg/kg(最大剂量10mg)缓慢静注,5分钟内生效,但作用短暂,必要时15~20分钟后重复。 


第567题 与此患儿长期治疗和预防关系密切的一项重要检查是


A.智力测试

B.血常规

C.头颅BT

D.脑脊液

E.脑电图


参考答案:E


解析:

对于复杂性热性惊厥患儿,若脑电图出现癫痫波发放,可能提示癫痫发作的危险


第568题 对于此患儿预防复发的最佳措施为


A.长期使用镇静药物

B.长期口服苯巴比妥

C.长期口服丙戊酸钠

D.仅需要发热时积极退热

E.发热初期短程服用地西泮预防


参考答案:E


解析:

此患儿发病年龄及临床表现均符合热性惊厥诊断,为复杂性。患儿正处于惊厥发作时,首要处理需立即止惊,地西泮起效最快,作为首选,如果持续时间长可考虑给予甘露醇、地塞米松等减轻脑水肿。脑电图检查对于判断有无大脑异常放电,选择预防方法很重要,一般热退后2周行脑电图检查。患儿为复杂型热惊厥,有复发倾向,间歇短程法适用于此患儿的预防,发热开始时口服地西泮0.3mg/(kg?C),分3次服用。 


第569题 热性惊厥持续状态首选治疗药物是


A.副醛

B.地西泮

C.水合氯醛

D.苯妥英钠

E.苯巴比妥


参考答案:E


解析:

苯巴比妥常用于热性惊厥持续状态。 


第570题 以下有关神经反射的说法,错误的是


A.婴儿期腹壁反射不易引出

B.1岁巴氏征阳性属病理现象

C.3~4个月内小儿克氏征阳性属生理现象

D.新生儿提睾反射不易引出

E.握持反射生后3~4个月消失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儿神经反射
出生时即有觅食、吸吮、吞咽、拥抱、握持等先天性反射。足月儿吸吮、拥抱、握持等原始反射多于生后3~4个月消失。新生儿和婴儿肌腱反射较弱,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也不易引出,到1岁稳定。3~4个月,前小儿肌张力较高,KDrnig征可阳性,2岁以下小儿巴氏征阳性(对称)亦可为生理现象。 


第571题 抽搐可能的原因是


A.高热惊厥

B.中毒性脑病

C.婴儿手足搐搦症

D.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E.低血糖


参考答案:A


第572题 下列与诊断无关的表现是


A.年龄8个月

B.突发高热

C.无脑膜刺激征

D.抽风后意识清楚

E.身上有皮疹


参考答案:E


解析:

高热惊厥的诊断要点:6个月至5岁;惊厥发生于高热或体温上升时;发作前后无神经系统异常。 


第573题 入院后6小时,又发生惊厥,体温上升到40℃,抢救措施中,暂时不需要的是


A.气管插管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肌注或静注安定

D.采取降温措施

E.吸氧


参考答案:A


解析:

1.一般治疗
(1)保持安静及呼吸道畅通。
(2)严重者给氧,以减少缺氧性脑损伤。
2.止惊治疗
3.对症治疗 主要为降温治疗,高热者宜物理降温(25%~50%酒精擦浴;冷盐水灌肠;颈旁、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置冰敷),同时行药物降温(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酚酸钠)。补充足够营养与液体。
4.原发疾病治疗。
因严重低氧血症和(或)高BO2血症,或其他原因需要较长期机械通气 是可以考虑是气管插管。 


第574题 硬膜下积液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硬脑膜下积液 本症主要发生在1岁以下婴儿。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患儿多见。临床特点为:①凡经化脑有效治疗48~72小时后脑脊液有好转,但体温不退或体温下降后再升高;②或一般症状好转后又出现意识障碍、惊厥;③病程中出现进行性前囟饱满或前囟隆起,颅缝分离,头围增大或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头颅透光检查和BT扫描可协助诊断,但最后确诊仍有赖于硬膜下穿刺放出积液,同时也达到治疗目的、积液应送常规和细菌学检查。正常婴儿硬脑膜下积液量不超过2ml,蛋白定量低于400mg/L。硬膜下积液时头颅BT显示硬膜下梭形低密度灶,硬膜下穿刺积液量>2ml、蛋白质含量>400mg/L。 


第575题 面神经受损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结核性脑膜炎的病变特征是颅底脑膜病变最严重,易出现颅神经损害,常见面神经、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 


第576题 皮肤瘀斑,涂片检菌阳性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化脑并发症
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其特点除有脑膜炎的症状、体征外,全身皮肤出现瘀点。暴发型起病数小时广泛出现瘀点、瘀斑。皮肤瘀点刺破,涂片找脑膜炎双球菌阳性。 


第577题

6岁患儿,发热5天,头痛,呕吐3天。体检:心肺无异常。脑膜刺激征阳性,脑脊液:外观透明,细胞数10×106/L,蛋白0.8g/L,糖3.5mmol/L,氯化物122mmol/L,脑脊液留置24小时无薄膜形成,诊断为


A.病毒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E.中毒性脑病


参考答案:A


解析:

患儿出现颅高压体征,但是脑脊液白细胞不高,应该考虑是病毒性和结核性脑膜炎,但是患儿糖和氯化物正常,可以排除结核性脑膜炎,所以应该是病毒性脑膜炎。 


第578题 以下关于化脓性脑膜炎病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2个月~12岁小儿以脑膜炎球菌最多见

B.大于12岁小儿以肺炎链球菌和脑膜炎球菌多见

C.<2个月婴儿致病菌以金葡菌多见

D.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多发生在15岁以下儿童,常呈流行性

E.新生儿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


参考答案:C


解析:

新生儿和<2个月婴儿以及免疫缺陷病患者的常见致病菌以大肠杆菌最为多见。 


第579题 化脓性脑膜炎最可靠的诊断依据是


A.剧烈头痛、呕吐、抽搐

B.脑膜刺激征阳性

C.脑脊液细胞数明显升高

D.脑脊液中检出化脓性细菌

E.急性高热、惊厥、昏迷


参考答案:D


解析:

凡急性发热起病,并伴有反复惊厥、意识障碍或颅内压增高表现的婴幼儿,均应注意本病的可能性,应进一步依靠脑脊液检查确立诊断。 


第580题 一男婴,8个月。已发热惊厥3天,诊断为“化脓性脑膜炎”,下述哪项处理不当


A.及早选用有效抗生素进行治疗

B.保证足够的热量及液体

C.急性期可应用激素

D.必要时抽放脑脊液以降压

E.及时退热,控制惊厥发作


参考答案:D


解析:

化脑的正确处理
婴儿化脓性脑膜炎,已惊厥三次,说明颅压明显增高,正确治疗是:①病因治疗,选择敏感抗生素;②可适当应用激素,减轻脑水肿及细胞因子引起的炎症反应;③对症处理,如降温;④保证足够液体及热量;⑤颅压增高时用20%甘露醇;⑥禁忌抽脑脊液降颅压,可引起脑疝,呼吸、心跳停止。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