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医学微生物学题库(295题)


第161题 百日咳鲍特菌传播途径是


A.经水传播

B.接触传播

C.医源性传播

D.飞沫传播

E.垂直传播


参考答案:D


解析:

百日咳鲍特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的短小杆菌,是人类百日咳的病原体。传染源为早期病人和带菌者,儿童易感,主要通过飞沫传播。


第162题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是


A.经水传播

B.粪-口传播

C.医源性传播

D.飞沫传播

E.垂直传播


参考答案:B


解析:

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源主要是人,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传播


第163题 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释放氨的细菌是


A.脑膜炎双球菌

B.幽门螺杆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绿脓杆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参考答案:B


解析:

其生化反应不活泼,不分解糖类。过氧化氢酶和氧化酶阳性,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释放氨,是鉴别该菌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164题 1岁以内患儿患化脓性脑膜炎合并硬膜下积液,常见的病原菌是


A.脑膜炎双球菌

B.变形杆菌

C.流感嗜血杆菌

D.绿脓杆菌(铜绿假单胞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参考答案:C


解析:

常见的病原菌是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


第165题 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最主要区别是


A.缺乏细胞壁

B.具有DNA和RNA两种核酸

C.可通过细菌滤器

D.培养时形成油煎蛋样菌落

E.形态结构不因有无青霉素等诱因而改变


参考答案:E


解析:

L型是指细菌发生细胞壁缺陷的变型。当细菌细胞壁中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一般在普通环境中不能耐受菌体内部的高渗透压而将胀裂死亡;但在高渗环境下,它们仍可存活而成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支原体与L型细菌均没有细胞壁,但两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物种。支原体不受青霉素的影响而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而L型细菌本质上仍然是细菌,只不过它是细菌在特定条件下为适应环境而产生的变化,导致细菌发生这种变化的理化因素就包括抗生素(例如青霉素)因此,在有或无青霉素的情况下L型细菌的形态会有所变化。
因此E项是区别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重要特点。因此本题选E无误


第166题 关于支原体的特性,哪一项是错误的


A.呈多形态性,培养形成“油煎蛋样”菌落

B.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

C.对青霉素敏感

D.培养支原体的pH值不低于pH7.0

E.没有细胞壁


参考答案:C


解析:

支原体生物学形状:①支原体无细胞壁,不能维持固定的形状而呈高低多形性;②支原体的培养特性虽然对营养物质要求较高,而且适宜的pH值为7.6~8.0,但是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微生物,其在琼脂培养基中呈现出典型的“荷包蛋样”菌落;③支原体因无细胞壁,因此对于能够影响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如青霉素类有天然耐受


第167题 引起人类原发性非典型肺炎(PAP)的病原体是


A.肺炎链球菌

B.肺炎支原体

C.嗜肺军团菌

D.流感病毒

E.溶脲脲原体


参考答案:B


解析:

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又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第168题 可代替立克次体为抗原进行外斐反应的细菌是


A.大肠埃希菌

B.痢疾杆菌

C.变形杆菌

D.铜绿假单胞菌

E.百日咳鲍特菌


参考答案:C


解析:

某些变形杆菌菌株的菌体耐热多糖与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能与抗立克次体抗体发生交叉凝集反应,由于变形杆菌易于培养,因此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的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试管凝集反应,称外斐反应。用以检查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一般诊断普氏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时,变形杆菌菌体抗原OX2及OX19阳性,诊断恙虫病立克次体则变形杆菌菌体抗原OXk阳性。Q热柯克斯体的外斐反应阴性,其血清学诊断常采用I和II两相抗原进行补体结合实验


第169题 普氏立克次体主要引起哪种疾病


A.肠伤寒

B.流行性斑疹伤寒

C.Q热

D.地方性斑疹伤寒

E.恙虫病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目选B
普氏立克次体主要引起哪种疾病
A.肠伤寒伤寒杆菌
B.流行性斑疹伤寒普氏立克次体(R.prowazekii)是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
C.Q热Q热立克次体
D.地方性斑疹伤寒莫氏立克次体
E.恙虫病恙虫病立克次体


第170题 某患者有野外操作史,两周后,突发高热、头痛出现皮疹,用变形杆菌0X19株作抗原与患者血清进行外斐试验,抗体效价为1:320,初步诊断地方性斑疹伤寒,试问是通过哪种媒介传播的


A.鼠蚤

B.虱

C.恙螨

D.蚊

E.蜱


参考答案:A


解析:

地方性斑疹伤寒通过鼠蚤媒介而传播,家鼠是主要的传染源,因此,往往呈地方性流行。感染方式与流行性斑疹伤寒相同,但吃了被病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也可得病.任何年龄对本病都普遍易感.由于鼠类繁殖季节的关系,本病多见于晚夏和秋季。


第171题 某患者有丛林接触史,突发高热,用变形杆菌0X19与患者血清进行外斐反应,抗体效价为1:320,该患者可能的印象诊断是


A.流行性乙型脑炎

B.肠伤寒

C.森林脑炎

D.恙虫病

E.斑疹伤寒


参考答案:E


解析:

患者为OX19凝集价升高,故诊断为立克次体感染后的斑疹伤寒。
变形杆菌OX19、OX2、OXK凝集价<1:80
人体被立克次体感染后,血清中逐渐产生相应抗体,用与立克次体有共同菌体抗原的变形杆菌OX19、OX2、OXK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检测病人血清中有无立克次体抗体。该抗体在发病后5~12天出现,至数月后基本消失,一般凝集价在1:160以上或病程中效价明显上升有诊断意义。我国常见的立克次体病上要为斑疹伤寒和恙虫病,流行性斑疹伤寒主要为OX19凝集价升高,恙虫病主要表现为OXK升高明显


第172题 下述疾病中,哪项可由衣原体引起的


A.急性呼吸道感染

B.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

C.沙眼

D.性病淋巴肉芽肿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主要的病原性衣原体可以引起的疾病有:沙眼衣原体-沙眼/非淋球菌性尿道炎/性病淋巴肉芽肿;肺炎嗜衣原体-急性呼吸道感染;鹦鹉热嗜衣原体-鹦鹉热


第173题 衣原体与细菌的不同点是


A.含有两种核酸

B.具有胞壁酸

C.二分裂方式增殖

D.专性细胞内寄生

E.对抗生素敏感


参考答案:D


解析: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性微生物。过去认为是病毒,现归属细菌范畴。衣原体广泛寄生于人类、鸟类及哺乳动物。能引起人类疾病的有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肺炎衣原体


第174题 革兰染色后镜检衣原体的形态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衣原体是能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革兰氏染色阴性


第175题 衣原体在细胞内的繁殖型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始体(又称网状体),无细胞壁,大而疏松,由原体在细胞内空泡中发育而成,不具感染性,为繁殖体形式,以二分裂繁殖,产生新的衣原体


第176题 衣原体细胞外的感染型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原体在宿主细胞外较为稳定,具有高度感染性


第177题 一名耕种水稻的农民,突然出现高热、乏力,伴有腓肠肌疼痛和眼结膜出血、以及淋巴结肿大,进而出现黄疸。该患者可能是哪种微生物感染


A.霍乱弧菌

B.钩端螺旋体

C.梅毒螺旋体

D.甲型肝炎病毒

E.伯氏疏螺旋体


参考答案:B


解析:

钩体由病畜和带菌者的尿中排出体外,通过粘膜或受伤的上皮表面侵入身体,鼻腔、咽喉、口腔和食道的粘膜以及眼结膜常是感染的门户


第178题 常用于检查血液和组织中的梅毒螺旋体的染色方法是


A.革兰染色法

B.抗酸染色法

C.墨汁染色法

D.镀银染色法

E.鞭毛染色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镀银染色法:1958年Rhodes根据Fontana的螺旋体改良镀银染色法,建立了一种细菌鞭毛镀银染色法


第179题 伯氏疏螺旋体主要引起哪种疾病


A.回归热

B.狂犬病

C.莱姆病

D.波浪热

E.钩体病


参考答案:C


解析:

伯氏疏螺旋体是莱姆病的主要病原体


第180题 某患者,男,有不洁性交史,2月前出现生殖器皮肤的无痛性溃疡,1个月后自然愈合,近日出现全身皮肤红疹,伴有淋巴结肿大,该患可能患有何病


A.猩红热

B.麻疹

C.性病淋巴肉芽肿

D.风疹

E.梅毒


参考答案:E


解析:

有不安全的性接触史及梅毒临床表现,可选出答案E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