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1题 不属霍乱弧菌生物学特性的是
A.分古典、El-Tor两个生物型,均有O、H抗原
B.无荚膜,芽胞,但有鞭毛
C.营养要求不高,需氧,耐碱不耐酸
D.致病物质主要是霍乱肠毒素
E.革兰阳性菌
参考答案:E
解析:
新从病人分离出古典型霍乱弧菌和El-tor弧菌比较典型,为革兰氏阴性菌,菌体弯曲呈弧状或逗点状,菌体一端有单根鞭毛和菌毛,无荚膜与芽胞。经人工培养后,易失去弧形而呈杆状。该菌的典型形态为弧形或逗点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有菌毛,无芽胞
第122题 从东南亚入境一男子,3天前因突然剧烈呕吐、腹泻而入院。腹泻物呈米泔水样,便检发现穿梭状运动的细菌,请问致病菌可能是
A.副溶血弧菌
B.肠炎杆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霍乱弧菌
参考答案:E
解析:
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鞭毛和霍乱肠毒素。菌毛和鞭毛与其穿过肠黏液层、黏附并定居于肠上皮细胞有关。霍乱肠毒素作用于腺苷酸环化酶,使细胞内cAMP浓度增高,肠黏膜细胞分泌增多,致水样便。其所致疾病霍乱属于甲类烈性传染病,以剧烈腹泻呕吐、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为临床特征,严重者可因肾衰竭、休克而死亡
第123题 鉴定破伤风杆菌有无致病性最可靠依据是
A.G+杆菌
B.菌体顶端有圆形芽胞
C.产生破伤风痉挛毒素
D.专性厌氧
E.有周鞭毛
参考答案:C
解析:
破伤风痉挛毒素是引起破伤风的主要致病物质
第124题 不是肉毒梭菌特点的是
A.芽胞位于菌体次极端,菌体呈网球拍状
B.严格厌氧
C.致病物质主要是肉毒毒素
D.引起疾病主要是细菌性食物中毒
E.肉毒毒素作用机制是阻止神经组织释放乙酰胆碱
参考答案:D
解析:
肉毒梭菌所致疾病:毒素经肠道吸收,进入血液,作用于颅脑神经核、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阻碍乙酰胆的释放,导致肌肉弛缓型麻痹即肉毒中毒
A.注射青霉素
B.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青霉素
C.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和白百破疫苗
D.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E.注射白百破疫苗和青霉素
参考答案:B
解析:
防治原则:
①正确处理伤口:清创并对伤口用过氧化氢溶液(H2O2)冲洗创面以消除厌氧环境。
②局部或全身应用抗生素:如大剂量使用青霉素,防止伤口局部细菌的生长繁殖。
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中和游离的破伤风外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和对症治疗。
④应用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接种:中国计划免疫规程中规定使用白百破(DPT)三联疫苗对儿童进行计划免疫,另对军人和易受外伤的高危人群,可提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进行预防
第126题 类杆菌属中最为重要,且为直肠部位正常菌群的是
A.大肠埃希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变形杆菌
D.脆弱类杆菌
E.肉毒杆菌
参考答案:D
解析: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类杆菌属中的脆弱杆菌最为重要,为直肠部位的正常菌群
第127题 不是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物质的是
A.卵磷脂酶
B.胶原酶
C.透明质酸酶
D.肠毒素
E.内毒素
参考答案:E
解析: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10余种外毒素,其中有些即为胞外酶,内毒素不是产气荚膜梭菌致病物质,其他几个选项都是正确的
第128题 关于无芽孢(胞)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不正确的叙述是
A.大多属于人体正常菌群
B.致病力不强,为机会性致病菌
C.多为慢性感染过程
D.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脓液可呈血性或黑色
E.无恶臭
参考答案:E
解析:
无芽孢(胞)厌氧菌包括多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如卟啉单孢(胞)菌属、普雷沃氏菌属、梭杆菌属、放线菌属及韦荣氏菌属等细菌,和革兰氏阳性厌氧菌,如乳杆菌属、口腔链球菌属等细菌。它们大多属于人体正常菌群重要组成部分,其致病力不强,为机会性致病菌。
1.致病条件:①机体受机械或病理性损伤,使皮肤黏膜屏障被破坏;②机体组织局部坏死、缺血,存留异物或与有需氧菌共生感染,造成局部厌氧微环境;③菌群失调;④各种因素引起机体免疫力降低。
2.感染特征无芽孢(胞)厌氧菌感染多为慢性感染过程,其感染特征有:①口腔、颌面部、鼻咽腔、胸腹腔、盆腔及肛门会阴部等处的慢性深部脓肿;②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脓液呈血性或黑色或乳白色混浊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产生;③所引起的脓肿分泌物,用直接涂片染色常可见革兰氏阴性或阳性杆菌,不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该类细菌,所致败血症、心内膜炎及脓毒性血栓性静脉炎等,常规血培养亦为阴性,必须使用特殊培养基,才能培养出细菌;④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及庆大霉素等治疗无效
第129题
某妇女下腹部疼痛,阴道有大量黄色、无血、无气味的分泌物,一周前曾做过经阴道结扎术。检查时,从阴道后穹隆穿刺,得20ml带血、恶臭的脓性物,厌氧培养出G-杆菌。请问该化脓感染的病原体可能是下列哪项
A.大肠埃希菌
B.铜绿假单胞菌
C.变形杆菌
D.脆弱类杆菌
E.肉毒杆菌
参考答案:D
解析:
无芽胞厌氧菌:脆弱类杆菌
(1)致病条件:包括多种革兰阴性和革兰阳性厌氧菌,致病力不强,为条件致病菌。
(2)感染特征:多为慢性感染过程,其感染特征有:①口腔、领面部、鼻咽腔、胸腹腔、盆腔及肛门等处的慢性深部脓肿;②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脓液呈血性或黑色或乳白色混浊液,有恶臭;③所引起的脓肿分泌物,用直接涂片染色常可见革兰阴性或阳性杆菌;④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治疗无效。
(3)所致疾病种类
①口腔感染。②女性生殖道及盆腔感染。③腹腔感染。④)肺部和胸膜感染。⑤颅内感染。⑥败血症。⑦感染性心内膜炎。⑧皮肤软组织慢性脓肿
第130题 至今唯一仍不能人工培养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麻风分枝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参考答案:D
解析:
麻风分枝杆菌是至今唯一仍不能人工培养的细菌,牢固记忆
第131题 一男性患者一个月前感到疲劳、食欲减少、发热咳嗽、咳痰带血丝,取咳痰进行抗酸色,镜下见到红色细长弯曲、分枝的杆菌,试问该细菌是何种细菌
A.白喉棒状杆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结核分枝杆菌
E.流感嗜血杆菌
参考答案:D
解析:
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分枝杆菌一般用齐尼(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结核杆菌染成红色
第132题 结核分枝杆菌引起机体的免疫是
A.局部免疫
B.传染性免疫
C.体液免疫
D.抗毒素免疫
E.抗菌免疫
参考答案:B
解析:
结核的免疫属于传染性免疫(又称有菌免疫),即只有当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存在体内时才有免疫力。一旦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或其组分全部消失,免疫也随之不存在。而抗结核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第133题 关于麻风分枝杆菌不正确的表达是
A.形态相似于结核杆菌
B.主要通过呼吸道、破损的皮肤粘膜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
C.分为瘤型和结核样型
D.体液免疫为主
E.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均为阳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1.麻风分枝杆菌的形态与染色
麻风杆菌的形态相似于结核杆菌,菌体细长略弯,常呈束状排列,治疗后常出现短杆状、颗粒状等多形性。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均为阳性。
2.麻风分枝杆菌的致病性
麻风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破损的皮肤粘膜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以家庭内传播多见。病菌主要侵犯皮肤、粘膜,严重时累及神经、眼及内脏。潜伏期长,长者可达数十年。
根据临床表现、机体的免疫状态和病理变化可将大部分病人分为瘤型和结核样型。其中瘤型麻风传染性强且病情严重;结核样型麻风主要侵犯皮肤与外周神经、很少侵犯内脏。人对麻风分枝杆菌有较强的抵抗力,以细胞免疫为主
第134题 不是结核分枝杆菌特性的是
A.生长慢并有分枝生长的趋势
B.抗酸染色阳性
C.专性需氧
D.营养要求不高
E.毒力和耐药性均可发生变异
参考答案:D
解析:
结核分枝杆菌为专性需氧菌,营养要求高。在含有蛋黄、马铃薯、甘油和天门冬酰胺等的固体培养基上才能生长,且生长缓慢,约12~24小时繁殖一代
第135题 一名未接种过卡介苗的健康中年人,做结核菌素试验是阳性,下列哪项解释不正确
A.需要接种卡介苗
B.不需要接种卡介苗
C.对结核病有免疫力
D.细胞免疫功能正常
E.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
参考答案:A
解析: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应根据试验的目的的分析,硬结的大小的阳性意义随有关流行病变因素而异
A.做结核菌素试验
B.痰浓缩集菌涂片进行抗酸染色
C.PCR查结核分枝杆菌核酸
D.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E.痰培养物接种豚鼠进行动物实验
参考答案:A
解析:
结核菌素试验是在患者的前臂皮肤上进行纯蛋白衍生物局部皮下注射,看皮肤的红肿硬结的范围。而其他均为痰液的化验检查。故此题选择A项
第137题 关于麻风分枝杆菌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经破损皮肤或黏膜进入机体
B.抗麻风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C.抗酸阳性、细长略带弯曲的细菌
D.可在体外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E.根据临床表现多分为瘤型和结核样型
参考答案:D
解析:
麻风分枝杆菌可引起麻风病,为一种慢性传染病。细菌侵犯皮肤、黏膜和外周神经组织,晚期还可以侵入深部组织和脏器,形成肉芽肿病变。机体对其免疫的主要依靠细胞免疫。形态上酷似结核分枝杆菌,是至今唯一仍不能人工培养的细菌。临床上可以分为瘤型麻风和结核样型麻风两种
第138题 某女青年因咳嗽发热就诊。拍胸片发现右肺有片状阴影,结核菌素试验红肿直径大于2.0cm,试问该患者可能是
A.机体对结核无免疫能力
B.结核病恢复期
C.结核病活动期
D.注射过卡苗
E.结核病早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结核菌素试验结果判定:如果在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硬结的范围小于5mm者为阴性;超过5mm者为阳性;≥15mm为强阳性,题目中患者红肿范围大于50px,属于强阳性的判断,表明此患者处在结核病活动期
第139题 微生物学检查发现可疑颗粒,将颗粒制成压片,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见特征性放射状排列的菊花状菌丝,最可能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肺炎克雷伯菌
C.放线菌
D.星型诺卡菌
E.流感嗜血杆菌
参考答案:C
解析:
放线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是在脓液、痰液和组织切片中寻找硫磺样颗粒,将可疑颗粒制成压片,革兰染色,显微镜下见特征性放射状排列的菊花状菌丝
第140题 关于星形诺卡菌防治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由星形诺卡菌引起的诺卡放线菌病,若不治疗常致死
B.大多数病例对治疗反应迅速
C.对磺胺类过敏或出现难治性感染,可用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
D.局部治疗主要为手术清创
E.一般治疗时间不少于6周。
参考答案:B
解析:
由星形诺卡菌引起的诺卡放线菌病,若不治疗常致死。用适宜抗生素治疗的病人中死亡率最高的(>50%)是有弥漫性感染伴免疫受损的病人,最低的(15%死亡率)是免疫功能正常并且病变局限于肺部的病人。因为大多数病例对治疗反应缓慢,氨苯磺胺的剂量应维持血浓度12~15mg/dl(如磺胺嘧啶4~6g/d口服)连续数月。TMP-SMZ或单独大剂量氨苯磺胺(磺胺嘧啶或磺胺异噁唑)也可应用。若对磺胺类过敏或出现难治性感染,可用丁胺卡那霉素,四环素,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噻肟或环丝氨酸。
局部治疗主要为手术清创,切除坏死组织。各种感染应用磺胺药治疗。有时还可加用环丝氨酸。一般治疗时间不少于6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