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61题 毒力质粒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毒力质粒(Vi质粒,编码与该菌致病性有关的毒力因子),如致病性的大肠埃希菌产生的耐热性肠毒素是由ST质粒编码的;细菌粘附定植在肠粘膜表面是由K质粒决定的
第64题 耐药性质粒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耐药质粒(R质粒)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是,R质粒转移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人体中R质粒又可携带多种耐药性基因群,并可通过接合、转化、转导、转位易位及整合等多种的基因转移或重组形式,在细菌之间传播并可导致出现多重耐药菌株
第66题 抗粘膜感染时产生的分泌型是
A.IgA
B.IgM
C.IgG
D.IgA、IgM
E.IgA、IgG
参考答案:A
解析:
粘膜免疫系统发挥重要作用由集合粘膜淋巴组织和弥散的相关淋巴组织组成,广泛分布于粘膜固有层中。产生的分泌型IgA是抗粘膜感染的重要机制,系统中的M细胞在运输病原菌、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中发挥作用
第67题 最严重的感染类型是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参考答案:D
解析:
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入血并大量繁殖,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并通过斑流扩散至其他器官组织中,产生新的化脓病灶,是一种最严重的感染类型,称为脓毒血症
第68题 非特异性免疫不正确的叙述是
A.又称天然免疫
B.非针对某一种病原体
C.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D.经遗传而获得
E.可后天获得
参考答案:E
解析: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是机体在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经遗传而获得。其作用并非针对某一种病原体,故称非特异性免疫
第69题 正常菌群对机体的生理学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
B.营养作用
C.免疫作用
D.抗衰老作用
E.协同作用
参考答案:E
解析:
拮抗作用:正常菌群在生物体的特定部位生长后,对其他的菌群有生物拮抗的作用。产生这种生物屏障的往往是一些厌氧菌。正常菌群通过紧密与黏膜上皮细胞结出来占领位置,由于在这些部位数量很大,在营养竞争中处于优势,并通过自身代谢来改变环境的pH值或释放抗生素,来抑制外来菌的生长。
营养作用:正常菌群的存在影响着生物体的物质代谢与转化。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及维生素的合成,胆汁的代谢、胆固醇的代谢及激素转化都有正常菌群的参与。
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抗原刺激可以使宿主产生免疫,从而减少了本身的危害。已有实验表明,某些诱发的自身免疫过程具有抑癌作用。
抗衰老作用:肠道正常菌群中双歧杆菌、乳杆菌等许多细菌具有抗衰老作用
第70题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包括3个环节
A.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B.感染源自身、易位途径和易感生态环境
C.感染源、传播途径
D.感染源自身、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E.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生态环境
参考答案:A
解析:
医院感染的传播过程包括3个环节,即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一不可。这是就外源性感染而言,而内源性感染则有所不同,它的传播过程是感染源自身、易位途径和易感生态环境,需从微生态角度进行描述。
感染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宿主。包括⑴已感染的病人;⑵带菌者或自身感染者;⑶环境贮菌源;⑷动物感染源。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感染源排出并侵入易感人群的途径。包括⑴接触传播;⑵空气传播;⑶水和食物传播;⑷医源性传播;⑸生物媒介传播。
易感人群:包括⑴机体免疫功能受损者;⑵婴幼儿及老年人;⑶营养不良者;⑷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⑸长期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者;⑹住院时间长者;⑺手术时间长者;⑻接受各种介入性操作的病人
第71题 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微生物是
A.细菌
B.病毒
C.真菌
D.衣原体
E.支原体
参考答案:A
解析:
可将医院感染分为细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及原虫感染等,其中细菌感染最常见
第72题 关于外毒素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B.毒性作用强,对组织有选择性
C.受甲醛处理形成类毒素
D.毒性部分是类脂A
E.多由G+菌产生,不耐热
参考答案:D
解析:
外毒素毒性很强。最强的肉毒毒素1毫克纯品能杀死2亿只小鼠,其毒性比化学毒剂氰化钾还要大1万倍。不同病原菌产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官具有选择性(医学上称为亲嗜性),引起特殊的病理变化。
外毒素是一类蛋白质,它能刺激宿主免疫系统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反应,形成能中和外毒素毒性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这种球蛋白称为抗毒素。(内毒素是脂多糖)
按细菌外毒素对宿主细胞的亲嗜性和作用方式不同,可分成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等)、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A群链球菌致热毒素等)和肠毒素(霍乱弧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等)三类
A.毒力+侵入部位+细菌数量
B.毒素+侵袭力+侵入部位
C.侵袭力+侵入部位+细菌数量
D.侵袭酶类十+毒素+细菌数量
E.侵入部位+毒素+细菌表面结构
参考答案:A
解析:
关于病原菌致病性的构成因素,叙述最全面的是:毒力+侵入部位+细菌数量
第74题 正常菌群不正确的叙述是
A.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B.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
C.机体有损伤和抵抗力降低时,原来为正常菌群的细菌也可引起疾病
D.不会致病
E.引起疾病的正常菌群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参考答案:D
解析:
正常菌群是指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的菌群。人体各部位的正常菌群,离开原来的寄居场所,进入身体的其他部位,或当机体有损伤和抵抗力降低时,原来为正常菌群的细菌也可引起疾病,因此称这些细菌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第75题 不能产生肠毒素的细菌是
A.白喉棒状杆菌
B.霍乱弧菌
C.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参考答案:A
解析:
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导致细胞功能障碍。但是不能产生肠毒素
第76题 不是细菌侵袭性酶的是
A.血浆凝固酶
B.透明质酸酶
C.链激酶(SK)
D.链道酶(SD)
E.溶菌酶
参考答案:E
解析:
具有侵袭力的细菌胞外酶有:血浆凝固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DNA酶。链道酶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又称链球菌DNA酶
第77题 哪项不是条件致病菌产生的因素
A.寄生部位改变
B.全身免疫功能低下
C.局部免疫功能低下
D.菌群失调
E.药物治疗
参考答案:E
解析:
机会致病菌的致病条件:
①菌群失调:机体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大的改变。
②寄生异位:如某些大肠埃希菌是肠道内的常见菌,当它们进入泌尿道,就会引起泌尿道感染;进入腹腔,可引起化脓性腹膜炎等。
③机体免疫力低下:包括使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和放射治疗时,以及重症患者如AIDS患者和晚期肿瘤患者
第78题 引起医院交叉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是
A.伤寒沙门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E.变形杆菌
参考答案:C
解析:
交叉感染或外源性感染:在医院内患者接受不洁的输血或注射或不规范的介入诊疗技术如导管、插管及内镜等,被微生物交叉感染,常见细菌为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
第79题 病原菌经局部组织进入血流,尚未大量繁殖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称
A.菌血症
B.毒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
E.内毒素血症
参考答案:A
解析:
1.菌血症:病原菌经局部组织进入血流,尚未大量繁殖和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称菌血症,通常指败血症的临床早期,如伤寒病的第一次菌血症。
2.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繁殖后,细菌不入血,而是外毒素进入血流,使机体致病称为毒血症,例如引起白喉、破伤风等的毒血症。
3.败血症:病原菌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出血斑、肝脾大等,称为败血症。
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入血并大量繁殖,引起严重的中毒症状,并通过斑流扩散至其他器官组织中,产生新的化脓病灶,是一种最严重的感染类型,称为脓毒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