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医学微生物学题库(295题)


第101题 不是由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疾病是


A.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B.猩红热

C.风湿热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蜂窝组织炎


参考答案:A


解析:

①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有:淋巴管炎、扁桃体化脓、中耳炎等;②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有: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③A族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猩红热。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是由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引起的


第102题 某男,24岁,有不洁性接触史,因近2日尿急、尿频、排尿刺痛而来院就诊。查体尿道1:3有白色脓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染色,镜下见到G-成双排列的球菌,试问,该患感染可能是由下述哪种细菌引起


A.肺炎链球菌

B.淋病奈瑟菌

C.葡萄球菌

D.链球菌

E.脑膜炎奈瑟菌


参考答案:B


解析:

淋病奈瑟球菌(淋球菌)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黏膜化脓性疾病(淋病)的病原菌,也是我国目前流行的发病率最高的性传播疾病。而其他细菌的传播途径均不是性传播


第103题 一男青年发热休克。3日前开始头痛入院,当日意识不清,昏迷,体温41℃,血压70/30mmHg,躯干皮肤出现红色斑点。用药后血压仍继续下降,第3天死亡。血培养发现革兰阴性双肾状球菌生长。请问导致感染的病原菌最可能是


A.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脑膜炎奈瑟菌

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

D.肺炎链球菌

E.金黄色葡萄球菌


参考答案:B


解析:

脑膜炎奈瑟球菌引起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症状为:患者现有上呼吸道炎症,继而大量繁殖的病菌入血,引起突发寒战高热、恶心和出血性皮疹,经巧克力血平板培养细菌形态为肾形或豆形革兰阴性双球菌


第104题 一新生儿室暴发脓毒血症,脓汁标本经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发现葡萄球菌。试问为确定该菌是否有致病力,应检查哪一种酶


A.血浆凝固酶

B.触酶

C.DNA酶

D.尿素酶

E.卵磷脂酶


参考答案:A


解析:

致病性葡萄球菌(金葡菌)鉴定依据:①能产生金黄色色素;②有溶血性;③血浆凝固酶阳性;④能分解甘露醇产酸;⑤耐热核酸酶检测阳性


第105题 李某,11岁,因发热浮肿、血尿入院,自幼时常咽喉痛,发烧,曾因心脏杂音卧床一个月。入院前3周又因咽痛发热而注射青霉素数日,症状消失,但入院前三日又突发高热,血尿,眼睑浮肿。入院查体体温39℃,血压稍高,心脏有二级以上收缩期杂音。化验结果:尿红细胞满视野,颗粒管型3-5个/视野;ASO抗体850单位,可疑疾病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急性尿路感染

D.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E.风湿热


参考答案:A


解析:

①ASO俗称抗“O”,测定其效价可知病人最近或以前有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鉴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当常见,故正常人能测到ASO的低滴度,但一般在500u以下。②ASO增高,常见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见。还可见于皮肤急软组织感染。③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SO滴度升高。多次检验所呈现的趋势与病情平行,如渐渐下降提示病情好转。④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ASO均可升高。


第106题 大肠埃希菌最常见的肠道外感染是


A.化脓性感染

B.生殖系统感染

C.泌尿道感染

D.神经系统感染

E.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


参考答案:E


解析:

多数大肠埃希菌在肠道内不致病,但如果移位到肠道外的组织或者器官则引起肠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


第107题 能引起A/E组织病理损伤,造成严重水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是


A.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B.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D.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E.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EC)


参考答案:C


解析:

EPEC先黏附于小肠上皮细胞,随后破坏刷状缘、导致微绒毛萎缩、变性,即A/E组织病理损伤,造成严重水样腹泻


第108题 沙门菌属分类鉴定的主要依据是


A.染色性

B.培养特性

C.特殊构造

D.生化反应

E.抗原构造


参考答案:E


解析:

沙门氏菌具有复杂的抗原结构,一般可分为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3种


第109题 我国以哪种志贺菌引起的感染较为多见


A.痢疾志贺菌

B.鲍氏志贺菌

C.宋内志贺菌

D.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

E.福氏志贺菌和痢疾志贺菌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志贺菌的O抗原和分解甘露醇的能力,将其分为4群,即痢疾志贺菌(A群),福氏志贺菌(B群),鲍氏志贺菌(C群)和宋内志贺菌(D群)。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感染较为多见


第110题 肠道杆菌属于


A.需氧菌

B.专性厌氧菌

C.兼性厌氧

D.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E.微需氧菌


参考答案:D


解析:

肠道杆菌属于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第111题

患者因发热而入院,疑患伤寒。肥达反应结果是T01:160,TH1:160,试问此患者可能是


A.伤寒早期感染

B.伤寒急性期感染

C.伤寒恢复期

D.曾注射伤寒三联疫菌

E.来自疫区健康者


参考答案:A


解析:

肥达试验结果判读:正常人因隐形感染和接种伤寒三联疫苗,血清中可存在一定水平的抗体,O凝集价<1:80,H凝集价<1:160,若O和H效价均增高,且超过上述水平,或患者恢复期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增高4倍以上,则具有诊断意义。若O效价增高而H效价不高,可能为早期感染或者为其他沙门氏菌交叉感染,H效价要大于160;H效价增高而O效价不高,可能是预防接种或者非特异性回忆反应


第112题 某患者因近3日腹泻腹痛前来就诊。自述有里急后重感,便内有脓血,疑似痢疾。试问如进一步确诊进行微生物学检查时,一般不做哪些检查


A.血清学鉴定

B.生化反应

C.直接涂片革兰染色查形态

D.免疫荧光菌球试验

E.检测细菌核酸


参考答案:C


解析:

痢疾分离培养与鉴定:接种肠道杆菌选择性培养基,37℃孵育18~24小时,挑取无色半透明的可疑菌落,作生化反应和血清学凝集试验,确定菌群和菌型。如遇非典型菌株,须作系统生化反应以确定菌属;必要时,用适量菌液接种于豚鼠结膜上,观察24小时,如有炎症,则为有毒菌株。痢疾快速诊断法:①荧光菌球法:适于检查急性菌痢的粪便标本。②协同凝集试验:用志贺氏菌的lgG抗体与富含A蛋白的葡萄球菌结合,以此为试剂,测定患者粪便滤液中志贺氏菌的可溶性抗原。直接涂片法不应用于志贺菌属的检查中


第113题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不包括


A.G-杆菌

B.营养要求不高

C.生化反应活泼

D.抗原构造复杂

E.抵抗力不弱


参考答案:E


解析: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如下:
1.中等大小的G-杆菌,无芽胞,多数有鞭毛和菌毛。
2.营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活泼,肠道杆菌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其中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大多分解乳糖,用以初步鉴别。
4.抗原构造复杂,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或包膜抗原等。
5.抵抗力不强。
6.易产生耐药性变异及毒力变异


第114题 关于肠道杆菌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其中大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B.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

C.无芽胞,多数为周鞭毛

D.需氧或兼性厌氧菌

E.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肠道杆菌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无芽胞短小杆菌,其中大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少数为致病菌,如伤寒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等,可通过污染的饮水及食物、经消化道传播,引起人类肠道疾病。肠道杆菌属于肠杆菌科。肠道杆菌具有下述共同特性:
一、形态、染色和结构
中等大小,两端钝圆的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多数为周鞭毛(除外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鼠疫耶尔森菌和EIEC无鞭毛),大多有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二、培养特性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
三、生化反应特点
生化反应活泼。乳糖发酵试验:肠道非致病菌+,肠道致病菌-(除外变形杆菌)。肠杆菌科定科试验主要项目是革兰阴性杆菌、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


第115题 志贺菌属所致疾病不正确的是


A.急性中毒性菌痢多见于成人

B.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

C.临床主要以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为表现

D.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

E.引起细菌性痢疾


参考答案:A


解析:

志贺菌引起细菌性痢疾,有急性(包括急性中毒性菌痢)和慢性两种类型。其中急性中毒性菌痢多见于小儿,各型志贺菌都有可能引起,常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而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临床主要以高热、休克、中毒性脑病为表现;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若抢救不及时往往造成死亡


第116题 伤寒发病5天,微生物学检查分离培养时常采取的标本是


A.骨髓

B.血液

C.尿

D.便

E.十二指肠液


参考答案:B


解析:

伤寒标本检查第1周取外周血,第2周起取粪便,第3周起还可取尿液,从第1周至第3周均可取骨髓液


第117题 引起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的病原菌是


A.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B.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D.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

E.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EAEC)


参考答案:B


解析: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引起以反复出血性腹泻和严重腹痛为特征的出血性结肠炎,表现为大量血样便腹泻。在5岁以下的患儿中,易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表现为溶血性贫血,继而发展为急性肾衰竭


第118题 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是


A.副溶血弧菌

B.肠炎杆菌

C.鼠伤寒沙门菌

D.产气荚膜梭菌

E.霍乱弧菌


参考答案:A


解析:

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弧菌。常存在于近海岸海水、海产品及盐渍食品中。它是我国沿海地区最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


第119题 治疗霍乱的关键是


A.及时补充液体及电解质

B.全菌灭活口服疫苗

C.应用链霉素

D.应用氯霉素

E.应用强力霉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预防大量失水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是治疗霍乱的关键


第120题 副溶血弧菌生物学特性不正确的叙述是


A.革兰阴性菌

B.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C.NaCl最适浓度为35g/L,在无盐培养基中不生长

D.不耐热,不耐冷,不耐酸

E.生长所需pH为7.0~9.5,最适pH为7.7


参考答案:B


解析:

生物学特性
(1)形态染色:革兰阴性菌,随培养基不同菌体形态差异较大,有卵圆形、棒状、球杆状、梨状、弧形等多种形态。两极浓染。菌体一端有单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无荚膜。
(2)培养特性:需氧,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适量NaCl即能生长。NaCl最适浓度为35g/L,在无盐培养基中不生长。本菌不耐热,不耐冷,不耐酸,对常用消毒剂抵抗力弱。生长所需pH为7.0~9.5,最适pH为7.7。在液体培养基表面形成菌膜。在35g/LNaCl琼脂平板上呈蔓延生长,菌落边缘不整齐,凸起、光滑湿润,不透明;在副溶血性弧菌专用选择培养基上形成1~2.5mm,稍隆起、混浊、无粘性、绿色菌落;在SS平板上不生长或长出1~2mm扁平无色半透明的菌落,不易挑起,挑起时呈粘丝状;在羊血琼脂平板上,形成2~3mm、圆形、隆起、湿润、灰白色菌落,某些菌株可形成β溶血或α溶血。
在TCBS琼脂上不发酵蔗糖,菌落绿色。(与霍乱弧菌相区别)
(3)生化反应:本菌在30g/LNaCl和70g/LNaCl培养基中生长,在无盐或100g/LNaCl培养基中不生长。神奈川试验是致病菌株能使人或兔红细胞发生溶血,对马红细胞不溶血,称神奈川试验阳性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