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3题 AB血型人的红细胞膜上和血清中分别含
A.A、B凝集原,不含抗A、抗B凝集素
B.B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
C.A凝集原和抗A、抗B凝集素
D.B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
E.A凝集原和抗B凝集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红细胞表面有两种不同的凝集原,即A抗原和B抗原;血浆中则含有与之相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即抗A和抗B两种血型抗体,AB型红细胞膜上同时含有A凝集原和B凝集原;血浆中没有抗A和抗B的凝集素
第124题 血浆与组织液各种成分浓度的主要区别是
A.Na+
B.K+
C.蛋白质
D.有机酸
E.血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
血浆与组织液的区别在于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大分子蛋白质不能由血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所以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该题目问的是各种成分的浓度,所以,即使组织液中含有少量的小分子蛋白质,其蛋白质的浓度也没有血浆内的蛋白质含量高。
第125题 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的是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AB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则其必不含B凝集原(否则会相互结合造成溶血)。因此只含抗B,故不含抗A,则必含A抗原,即A凝集原,此为A型血
第126题 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血浆中凝集素的类型
B.红细胞膜上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膜上的受体类型
D.血浆中凝集原的类型
E.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类型
参考答案:E
解析:
凝集原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是一种抗原。凝集素存在于血浆(或血清)中,是抗同名凝集原的抗体。同名的凝集原和凝集素相遇(如凝集原A和抗A凝集素)会发生红细胞凝集。而血型的本质是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第127题 关于输血的叙述,错误的是
A.ABO血型相符者输血前仍需做交叉配血
B.O型血可少量、缓慢输给其他血型者
C.父母的血可直接输给子女
D.Rh阳性者有可能接受Rh阴性的血液
E.AB型者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血型血
参考答案:C
解析:
Rh阴性的人接受Rh阳性的血液后,会产生抗Rh抗体,一般来说不会引起立即的输血反应或者仅有轻微的反应,但是,当再次接受Rh阳性的血液时会发生抗体-抗原反应,导致溶血。对于ABO血型,在正常情况下,应坚持同型输血,根据ABO血型的特点,在无法得到同型血源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将O型血输给A、B和AB血型的人,或者AB血型可以接受A、B和O型血。不过异型输血是有原则的,只能少量缓慢地进行。
第128题 抗凝血酶Ⅲ抗凝的作用机制是
A.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B.封闭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
C.除去血浆中的Ca2+ ,实现体外抗凝
D.抑制Ⅹ因子激活
E.增强其他抗凝蛋白质的抗凝活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抗凝血酶Ⅲ由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它是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中一种最主要的抗凝物质。其能与凝血酶FⅪa、FⅩ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丝氨酸残基结合,而抑制其活性。
第129题
关于血浆蛋白生理功能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运输物质
B.缓冲PH
C.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D.参与生理止血功能
E.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
参考答案:E
解析:
绝大多数的血浆凝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促进血纤维溶解的物质都是血浆蛋白。各种凝血因子及抗凝血因子在减少出血,防止循环阻塞中发挥重要作用。形成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的是晶体渗透压
第131题
哪项不是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A.可塑变形性
B.游走
C.趋化
D.吞噬
E.分泌
参考答案:A
解析:
各类白细胞参与机体的防御功能,白细胞具有变形、游走、吞噬和分泌等特性是执行防御功能的生理基础。可塑变形性是红细胞生理特性,题目问哪项不是白细胞生理特性 ,注意审题。
第132题 献血者为A型血,经交叉配血试验,主侧不凝集而次侧凝集,受血者的血型应为
A.A型或B型
B.AB型
C.B型
D.O型
E.A型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给患者输血时除做血型鉴定之外,还应进行交叉配血,即将供血者红细胞与受血者血清混合(称为交叉配血的主侧),以及将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血者血清混合(称为次侧),观察有无红细胞凝集反应。供血者A型,即供血者红细胞膜上存在A抗原,血清中含抗B凝集素;与受试者交叉配血时,主侧不凝集说明受血者的血清无抗A凝集素,次侧凝集说明受血者红细胞膜含B抗原,综合该受血者红细胞膜上同时存在A和B抗原,为AB型。
第133题 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
A.肝素
B.蛋白质C
C.凝血酶调制素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
E.α2-巨球蛋白
参考答案:A
解析:
肝素是由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细胞产生的抗凝物质,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它可使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的亲和力增强100倍。但在缺乏抗凝血酶Ⅲ的条件下,其抗凝作用很弱,因此肝素主要是通过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发挥间接抗凝作用。
第134题 肝素抗凝的主要机制是
A.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B.抑制凝血酶原的激活
C.抑制因子Ⅹ的激活
D.促进纤维蛋白吸附凝血酶
E.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活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肝素增强了抗凝血酶Ⅲ活性数百倍。
肝素影响凝血过程的许多环节。
⑴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增强了抗凝血酶Ⅲ活性数百倍)
①肝素与抗凝血酶Ⅲ(AT-Ⅲ)结合,形成肝素AT-Ⅲ复合物;
②AT-Ⅲ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对具有丝氨酸蛋白酶活性的凝血因子,如因子Ⅻa、Ⅺa和Ⅹa等灭活;
③肝素是与AT-Ⅲ的δ氨基赖氨酸残基结合成复合物,加速其对凝血因子的灭活作用,从而抑制凝血酶原激酶的形成,并能对抗已形成的凝血酶原激酶的作用。
⑵干扰凝血酶的作用:小剂量肝素与AT-Ⅲ结合后即使AT-Ⅲ的反应部位(精氨酸残基)更易与凝血酶的活性中心(丝氨酸残基)结合成稳定的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从而灭活凝血酶,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
⑶干扰凝血酶对因子ⅩⅢ的激活,影响非溶性纤维蛋白的形成;阻止凝血酶对因子Ⅷ和Ⅴ的正常激活。⑷防止血小板的聚集和破坏:肝素能阻止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从而防止血小板崩解而释放血小板第3因子及5-羟色胺。肝素的抗凝作用与其分子中具有强阴电荷的硫酸根有关。当硫酸基团被水解或被带有强阳电荷的鱼精蛋白中和后,迅即失去抗凝活力
第138题 AB型血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一个人的血液中,不可能在红细胞膜上出现相应的凝集原,同时在血清中出现相应凝集素。①若不区分A1、A2亚型,则A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A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②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③若不区分A1、A2亚型,则AB型血红细胞膜上含有A、B两种凝集原,血清中无凝集素。O型血红细胞上无A无B凝集原,血清中含抗A抗B凝集素。
第139题 将心肌细胞分为快、慢反应细胞主要根据动作电位的
A.0期去极速度
B.1期复极速度
C.3期复极速度
D.2期复极速度
E.4期自动去极速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窦房结细胞的0期除极为钙内流,此过程较其他细胞的0期钠内流快速除极过程慢,故称为慢反应细胞
第140题 与心室肌相比,浦肯野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
A.平台期时程长
B.幅值大
C.4期膜电位稳定
D.4期自动除极
E.0期除极速度快
参考答案:D
解析:
心肌的细胞分为工作细胞(心肌细胞)和自律细胞(窦房结细胞核和浦肯野细胞)。自律细胞和工作细胞的显著区别是4期的自动除极,故其称为自律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