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81题 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
A.正常
B.小于正常
C.为零
D.无限大
E.大于正常
参考答案:C
解析:
组织细胞在绝对不应期时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暂时不能被再次激活,此时不能接受任何强度刺激而发生动作电位,表现为兴奋性缺失。
第82题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
A.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B.钠平衡电位
C.钾平衡电位
D.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差
E.静息电位绝对值与局部电位之和
参考答案:A
解析:
动作电位是神经纤维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外来刺激时产生的连续的膜电位变化过程,可分为上升相和下降相。动作电位处于上升相最高点时的膜电位接近于钠的平衡电位;静息电位为静息时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度接近于静息电位绝对值与钠平衡电位之和。
第83题 静息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是
A.Cl-
B.Na+
C.K+
D.H+
E.Ca2+
参考答案:C
解析:
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内外离子的分布和运动有关。正常时膜内钾离子浓度比膜外高,膜外钠离子比膜内高,离子均有跨电位差转移趋势。但细胞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通透性很小,故K+顺浓度梯度从细胞内流入细胞外,而随着K+外移的增加,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也增大。当K+外流和内流的量相等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就稳定于某一数,此电位差称为K+的平衡电位,也就是静息电位。
第84题 有关局部电位的特征中哪项是错误的
A.电位大小随刺激强度而改变
B.可总和
C.无不应期
D.有全或无现象
E.以电紧张形式扩布
参考答案:D
解析:
局部电位与动作电位相比,其基本特点如下:
①不是“全或无”的,局部电位去极化幅度随着阈下刺激强度的大小而增减,呈等级性;
②电紧张扩布。局部电位仅限于刺激部位,不能在膜上远距离扩布,随着扩布距离的增加,这种去极化电位迅速衰减以至消失;
③可以总和,互相叠加。先后多个或细胞膜相邻多处的阈下刺激所引起的局部电位可以叠加,产生时间性总和、空间性总和
第85题 峰电位的幅值等于
A.静息电位与负后电位之和
B.K+平衡电位与超射值之和
C.静息电位绝对值与超射值之和
D.K+平衡电位
E.负后电位
参考答案:C
解析:
注意:题干问的是峰电位的幅值,而不是电位值。故需把0电位的上下电位值的绝对值相加。
A.临界膜电位数值
B.最大局部电位数值
C.局部电位数值
D.临界超射值
E.临界峰电位数值
参考答案:A
解析:
阈电位能使钠通道大量开放而诱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值,称为阈电位。
第87题 兴奋性周期性变化中,哪一项的兴奋性最低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静息期
参考答案:A
解析:
绝对不应期的兴奋性为0。其余几期的兴奋性排序从高到低:超常期、静息期、相对不应期、低常期。
A.是由局部电流引起的逐步兴奋过程
B.可兴奋细胞兴奋传导机制基本相同
C.有髓神经纤维传导方式为跳跃式
D.有全或无现象
E.呈电紧张性扩布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选E。
电紧张电位(电紧张性扩布):由膜的被动电学特性决定其空间分布的膜电位称为电紧张电位。它具有空间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可影响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播。但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反应、终板电位、突触后电位、感觉器电位、发生器电位等,其产生都涉及到离子通道激活等膜的主动反应,故严格意义上不属于电紧张电位,但都具有电紧张电位的特征。
因此,局部电流是具有电紧张电位特征的局部反应。两者不同。
第89题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γ-氨基丁酸
参考答案:C
解析:
骨骼肌的神经-肌接头,在接头前膜上有许多乙酰胆碱囊泡,在接头后膜上有乙酰胆碱受体。
第90题 有机磷中毒出现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Ach释放减少
B.Ach释放增多
C.终板膜上的受体增加
D.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E.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参考答案:D
解析:
有机磷农药中毒是由于胆碱酯酶被药物磷酰化而丧失活性,造成ACh在接头间隙内大量蓄积,引起中毒症状。
第91题
人工减小细胞浸浴液中的Na+浓度,所记录的动作电位出现
A.幅度变小
B.幅度变大
C.时程缩短
D.时程延长
E.复极相延长
参考答案:A
解析:
1、一种离子在膜两侧的浓度决定了离子的平衡电位。静息电位是K离子和钠离子的跨膜扩散造成的,因为膜对K离子的通透性相对较大,故膜电位接近EK。动作电位接近Na离子的平衡电位。
2、膜对某种离子的通透性决定了该离子跨膜扩散对静息电位的贡献。
3、钠泵的电生理作用可以直接影响静息电位。钠泵除了直接影响静息电位外,更重要的作用是维持膜两侧离子浓度差。凡是可以影响细胞膜对K离子的通透性的因素(温度、pH、缺氧、K+浓度),都可影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Na+-K+泵活动时,抑制Na+-K+泵活动时,静息电位会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也会减小。题中述减小细胞浸浴液中的Na+浓度,当动作电位产生,Na离子内流时,内流量减少,故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少。
A.K+
B.Na+
C.Ca2+
D.Mg2+
E.Mn2+
参考答案:C
解析:
突触后膜(终板膜)兴奋时,肌膜上的动作电位可沿T管膜传播至肌细胞内部,激活T管膜和肌膜上的L型钙通道;使肌浆网释放大量钙离子进入细胞浆,引发肌丝滑行,肌肉收缩。
第94题 在神经-骨骼肌接头中消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ATP酶
B.胆碱酯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磷酸二酯酶
E.单胺氧化酶
参考答案:B
解析:
胆碱酯酶(ChE或CHE)可以分为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和假性胆碱酯酶(pseudocholinesterase),前类亦称真性胆碱酯酶,主要存在于胆碱神经末梢突触间隙。乙酰胆碱酯酶可以在神经末梢、效应器接头或突触间隙等部位终止乙酰胆碱作用
第95题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递质是
A.神经肽
B.去甲肾上腺素
C.乙酰胆碱
D.5-羟色胺
E.肾上腺素
参考答案:C
解析: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当兴奋以动作电位形式传到神经末梢时,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前膜内,使得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导致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可见,乙酰胆碱是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传递物质。
第96题
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过程属于
A.入胞作用
B.易化扩散
C.出胞作用
D.单纯扩散
E.主动转运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体内一些非脂溶性的、亲水性强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及各种离子,由细胞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必须依靠细胞膜上一些特殊蛋白质的辅助才能完成,这种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其中包括载体为中介和通道为中介的转运,Na+通过离子通道的跨膜转运属于易化扩散中通道为中介的转运。
第97题 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离子是
A.Cl-
B.K+
C.Mg2+
D.Na+
E.Ca2+
参考答案:E
解析: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是当神经的兴奋以动作电位形式传到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前膜内,使得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终板膜受体结合使得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可见,Ca2+进入细胞膜内触发了神经末梢递质(ACh)的释放。
第98题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物质是
A.多巴胺
B.肾上腺素
C.去甲肾上腺素
D.谷氨酸
E.乙酰胆碱
参考答案:E
解析: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机制当兴奋以动作电位形式传到神经末梢时,轴突末梢去极化,Ca2+进入突触前膜内,使得突触前膜内的乙酰胆碱(ACh)释放到突触间隙,与终板膜受体结合,导致终板膜离子通道开放,形成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时,可爆发一次动作电位并通过兴奋收缩耦联而引起肌纤维的收缩。可见,乙酰胆碱是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化学传递物质。
第99题
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肌肉收缩的强度
B.腺细胞分泌的多少
C.刺激频率的高低
D.刺激强度的大小
E.动作电位的幅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①刺激要能使可兴奋细胞发生兴奋,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刺激量。刺激量包括三个参数,即刺激的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刺激强度对时间的变化率。②肌肉收缩的强度、腺细胞分泌的多少均为动作电位引起的结果。动作电位的幅度只能反映Na+内流的强度,不能反应组织兴奋性的高低。
第100题 关于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哪项是错误的
A.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
B.横管膜传导动作电位
C.终末池中Ca2+逆浓度差转运
D.Ca2+进入肌质与肌钙蛋白结合
E.兴奋-收缩耦联的结构基础为三联管
参考答案:C
解析:
兴奋-收缩耦联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对Ca2+释放和在聚积。在连接肌浆网或终池中,Ca2+高出胞质中数千到上万倍,是一个顺浓度梯度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