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1题 刺激小肠粘膜释放促胰液素作用最强的物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促胰液素是由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的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原,pH低于4.5-5.0的酸性食糜进入小肠后可刺激促胰液素原的分泌和活化
第43题 将蛋白质类食物通过胃瘘直接放入胃内引起胃液分泌的特点是
A.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较强
B.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强
C.量大,酸度高,消化力较弱
D.量小,酸度低,消化力较弱
E.量大,酸度低,消化力较强
参考答案:B
解析:
食物是引起胃液分泌的生理性刺激,一般按感受食物刺激的部位,分为三个时期头期、胃期和肠期。将蛋白类食物直接放入胃内,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引起胃期胃液分泌,其分泌特点为分泌量多,酸度也高,但消化力比头期的弱,但仍较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①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S细胞分泌的,胃酸(盐酸)是引起促胰液素释放最强的刺激因素,其次是蛋白质分解产物和脂酸钠,糖类则无刺激作用。②胆囊收缩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
第46题 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为
A.抑制胃蛋白酶的激活
B.参与胃黏膜屏障作用
C.激活胃蛋白酶原
D.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E.促进促胃液素的释放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因子也是泌酸腺的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内因子的功能是与进入胃内的维生素B12结合成复合物,保护维生素B12不被破坏,并促进其在肠道的吸收
第47题 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时
B.大块食物排空快于小颗粒
C.食物入胃后30分钟开始
D.高渗溶液快于等渗溶液
E.糖类最快,蛋白质最慢
参考答案:A
解析:
胃排空在食物入胃后5分钟开始,胃排空的速度与食物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有很大关系。切碎的、颗粒小的食物比大块食物排空快,等渗液体比非等渗液体排空快,在三种主要食物中,糖类排空最快,其次是蛋白质和脂肪。混合性食物完全排空需要4~6小时
第49题 刺激胃液分泌的重要物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
B.肾上腺素
C.组胺
D.促胰液素
E.抑胃肽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生理情况下刺激胃酸分泌的主要因素是乙酰胆碱、组胺和促胃液素。组胺是胃酸分泌的强刺激剂和中心调控因素。故答案选择C
第51题 下列哪项不属于胃液的作用
A.杀菌
B.激活胃蛋白酶原
C.使蛋白质变性
D.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
E.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参考答案:D
解析:
胃液中盐酸具有杀菌、激活胃蛋白酶原和使食物中蛋白质变性的作用。胃液中的内因子可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但胃液中没有淀粉酶,不能对淀粉进行消化
A.收缩
B.分泌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E.动作电位
参考答案:E
解析:
神经、肌肉、腺体细胞都为可兴奋细胞,受到阈刺激时会产生动作电位。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恢复期
E.正常期
参考答案:A
解析:
决定细胞在单位时间内能够产生兴奋最高频率的是绝对不应期,绝对不应期相当于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及复极化的前1/3,在这一时期内原来激活Na+通道失活,兴奋性降至零,此时无论给予细胞多么强大的刺激都不能再次产生动作电位,其阈强度为无限大。因此,同一个细胞产生的动作电位不能总和,要连续引起细胞产生两个动作电位,刺激的间隔时间至少要等于绝对不应期(约等于锋电位的持续时间)。
第54题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是
A.动作电位
B.局部电位
C.阈电位
D.阈强度
E.强度时间变化率
参考答案:D
解析:
能使组织发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即阈强度。相当于阈强度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阈强度或阈刺激一般可作为衡量细胞兴奋性的指标。
第55题 有关静息电位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由K+外流所致,相当于K+的平衡电位
B.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
C.各种细胞的静息电位数值是不相同的
D.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内外电位差
E.是指细胞安静时,膜外的电位
参考答案:E
解析:
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在安静状态下,存在于膜两侧的电位差,表现为膜内电位较膜外为负,一般在-100mV~-10mV。其特征是:①在大多数细胞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②细胞内电位低于胞外,即内负外正;③不同细胞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不同
第56题 绝对不应期出现在动作电位的哪一时相
A.峰电位
B.负后电位
C.正后电位
D.除极相
E.恢复相
参考答案:A
解析:
动作电位具有不应期。细胞在发生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出现一系列变化,包括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和低常期。绝对不应期大约相当于锋电位期间,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相当于负后电位出现的时期;低常期相当于正后电位出现的时期。
A.Mg2+
B.K+
C.Na+
D.Ca2+
E.Cl-
参考答案:C
解析:
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有较高的通透性;而当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引起细胞膜去极化,促使Na+通道蛋白质分子构型变化,通道开放,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的去极相。因此,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通透性最大的离子为Na+。
第58题 影响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A.神经纤维的直径
B.刺激时间
C.刺激强度
D.细胞内、外的Na+浓度
E.阈电位水平
参考答案:D
解析:
Na+内流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相,直到Na+的平衡电位,锋电位停止上升。细胞内、外的Na+浓度是影响动作电位幅度的主要因素。
第59题 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静息电位与膜两侧Na+-K+泵的活动有关
B.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内流形成的
C.细胞膜处于极化状态
D.细胞在静息状态时处于外正内负的状态
E.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高
参考答案:B
解析:
由于钠泵活动使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形成细胞膜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高,由于膜内钾离子浓度高于膜外,故钾离子顺其浓度梯度外流。
第60题 兴奋性是指可兴奋细胞对刺激产生什么的能力
A.反应
B.反射
C.电位
D.抑制
E.适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兴奋性是指活细胞,主要是指可兴奋细胞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也把这些反应称之为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