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病理学题库(561题)


第221题 下列哪项关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叙述是错误的


A.癌症是一种基因病

B.多种因素起作用

C.常为多阶段演进过程

D.单个基因改变即可引起细胞恶性转变

E.既有癌基因改变,又有肿瘤抑制基因改变


参考答案:D


解析:

癌症是一种基因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复杂,多种致癌因素均可导致癌症的发生,这些致癌因素作用于细胞的DNA,引起基因发生突变,突变的基因包括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凋亡调控基因和DNA修复调控基因等,多个基因的改变才会使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 


第222题 男,49岁,左侧颈淋巴结肿大3个月,蚕豆大小,其可能性最小的诊断是


A.转移癌

B.转移性肉瘤

C.淋巴结结核

D.恶性淋巴瘤

E.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参考答案:B


解析:

肉瘤是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主要通过血行转移,亦多见于直接蔓延。导致右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可能性最小。


第223题

有一男性病人,手术切除皮下结节状肿物,有完整包膜,切面为灰白色有纹理,质地硬韧。镜下见呈束状排列的胶原纤维走行交错,细胞核多为梭形,但无异型性表现,此瘤可诊断为


A.瘤样纤维组织增生

B.纤维瘤

C.平滑肌瘤

D.纤维组织细胞瘤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解析:

纤维瘤是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因纤维瘤内含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种类,因纤维结缔组织在人体内分布极广,构成各器官的间隙,所以纤维瘤可以发生于体内任何部位。其中以皮肤和皮下组织最为常见,肌膜、骨膜、鼻咽腔及他处粘膜组织以及其它器官如乳腺、卵巢、肾脏等均可发生。大小不等,生长缓慢
1.可见于全身各部,大、小不等,表面光滑,或呈现头状,可自由推动。
2.亦可见有带蒂者,增大可至数公斤,多松弛悬挂,触之柔软,有色素沉着。
3.据其组织成分与性质,又有软、硬两种特殊类型:软纤维瘤又名皮赘,多见于面、颈及胸背部,有蒂、大小不等、柔软有弹性;硬纤维瘤多发于20—40岁女性,以腹壁多见。为坚硬、无痛、无移动性、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的肿物,生长缓慢,无包膜而呈浸润生长。切除后易夏发,且可恶变。
4.病理切片可确定肿瘤性质。 


第224题 临床触诊,乳腺肿物为圆形,界清,可移动。取活检组织,镜下见乳腺小导管增生管腔有的变细长,管腔周围有多量纤维组织增生,并疏松染成淡蓝色。此瘤可能诊断为:


A.乳腺腺瘤

B.乳腺腺病

C.乳腺纤维腺瘤

D.乳腺癌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解析:

乳腺纤维腺瘤是发生于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和腺上皮的混合性瘤,是乳房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乳腺纤维腺瘤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的女性,但以18~25岁的青年女性多见。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激素失调有关,如雌激素相对或绝对升高可引起本病。临床上以无痛性乳房肿块为主要症状,很少伴有乳房疼痛及乳头溢液者。至于乳腺纤维腺瘤是否会发生恶变,一般认为,有少数病例可发生纤维成分的肉瘤变,而极少有发生上皮成分的癌变者。
乳腺纤维腺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手术可以将腺瘤切除而使之治愈,但部分病例可于原手术部位复发或在乳房其他部位再生新的腺瘤。
乳腺纤维腺瘤是乳腺的常见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是乳腺肿块。本病多见于青中年妇女,大多是单发。药物治疗无效,唯一是手术切除。
临床表现
1.乳房内无痛性肿块,常无意中发现。2.肿块常位于乳房外上象限,呈球形或卵园形,表面光滑,质地坚韧,边界清楚,活动度好。3.腋窝淋巴结无肿大。
诊断依据
1.乳房内无痛性肿块。2.针吸细胞学或活组织切片检查可确诊 


第225题 有一位男性病人,胃部患有肿瘤,经手术切除,见胃粘膜完好,胃壁肿物境界清,有包膜,大小如鸡蛋,镜下瘤细胞为梭形,胞浆红染,胞核呈杆状,瘤细胞排成束状,局部有栅状结构。此瘤可诊断为


A.纤维瘤

B.瘤样纤维组织增生

C.平滑肌瘤

D.平滑肌肉瘤

E.纤维肉瘤


参考答案:C


解析:

纤维瘤是来源于纤维结缔组织的良性肿瘤,因纤维瘤内含成分不同,可以有纤维肌瘤、纤维腺瘤、纤维脂肪瘤等。切面灰白,可见编织状条纹,质地韧硬。
瘤样纤维组织增生:是纤维组织瘤样增生。
平滑肌瘤:最多见于子宫,可以多发,瘤组织由形态比较一致的梭形平滑肌细胞构成,细胞排列成束状,互相编织,核呈长杆状,两端钝圆,同一束内的细胞核有时排列成栅状,核分裂象少见。
平滑肌肉瘤:瘤细胞梭形成束状、旋涡状排列。细胞丰富,胞浆较少粉染。核较胖,两端钝,异形性明显。核分裂象较多见。
纤维肉瘤:纤维组织来源的肉瘤,瘤细胞多呈梭形,异型性小,与纤维瘤有些相似,分化差的则有明显的异型性。


第226题 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的形态学依据是


A.组织结构紊乱

B.胞浆嗜碱性

C.浸润周围组织

D.细胞核多形性

E.出血坏死


参考答案:D


解析:

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的形态学依据是细胞核多形性。核大、深染、染色质粗、聚集在核膜下,核仁清楚,核分裂多、并出现病理性核分裂是肿瘤异型性中最显著的特点,也是诊断恶性肿瘤时必须重视的要点。当然,组织结构紊乱、胞浆嗜碱性、浸润周围组织、出血坏死等指标也必须考虑在内。


第227题 霍奇金病可出现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印戒细胞癌,又称粘液细胞癌。它是一种含有大量粘液的癌细胞,由于细胞中充满了粘液,把细胞核挤向了细胞的一侧,使其外形酷似一枚戒指,故其得名。
印戒细胞——胃癌
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 


第228题 肾细胞癌可出现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透明细胞癌是细胞癌的一种,是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才会察觉。 


第229题 纤维组织细胞瘤可出现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纤维组织细胞瘤 (fibrous histiocytoma)是一种由纤维细胞和肥大的组织细胞构成的肿瘤。过去名称较多,现已统一称作纤维组织细胞瘤。多发生于肢体的肌肉、筋膜、脂肪组织内,近来已认识到也常见于眶内Jakobiec等称纤维组织细胞瘤是成年人眶内最常见的间叶肿瘤。在眼部还可发生于眼睑、结膜、泪囊和角膜缘等处,但以眶内最为多见。本肿瘤多归类于间叶肿瘤但因纤维细胞成分较多,也有作者作为纤维结缔组织肿瘤论述。 


第230题 阑尾类癌来自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类癌一般很小,直径多在50px以下,为肠嗜银细胞构成的实体瘤。多出现于胃肠道粘膜下层,少数在肌层及浆膜下。类癌细胞内含亲银或嗜银的分泌颗粒。嗜银是指类癌细胞的胞浆能摄取和还原银盐成为嗜银染色阳性的棕黑色分泌颗粒。亲银是指类癌胞浆中可摄取银盐,但需加还原剂后才能将棕黑色的分泌颗粒显露出来。
嗜银细胞类癌多发生在空肠、回肠、阑尾,而亲银性者多发生于胃、十二指肠、支气管等处。无嗜银和无亲银细胞类癌,多发生在结肠及直肠。嗜银细胞含5-羟色胺多,易发生类癌综合征。亲银细胞类癌次之。两者皆无时,不会发生类癌综合征。
临床表现 阑尾是类癌的好发部位,在年青人作阑尾手术时,可偶然发现此病。发生在小肠的类癌,其局部表现与其他小肠肿瘤没有什么区别,如腹部疼痛、肠道出血等。疼痛的原因可由于肠梗阻、肠套叠所致。


第231题 手术见肝有一肿物,无明显境界,颜色暗红,切开呈筛孔状结构,有许多红褐色液体流出,取材镜检,见多量管腔,管壁厚薄不均,并扩张迂曲,管腔内有多量红细胞。此瘤可诊断为


A.血管瘤

B.海绵状血管瘤

C.毛细血管瘤

D.淋巴管瘤

E.囊状水瘤


参考答案:B


解析:

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表浅的海绵状血管瘤,局部皮肤膨隆,高低错落,起伏不平,皮面微现蓝色或浅紫色,曲张盘旋的血管隐约可见。海绵状血管瘤位置较深而不波及皮肤者,除局部显现形态不规则的轻、中度膨隆外,肤色并无明显改变。海绵状血管瘤也可见于粘膜下层,粘膜表面呈暗蓝色改变。肿物有压缩性,其体积大小可随体位改变而发生变化。触诊检查有似蠕虫盘绕聚集之感,或可扪出颗粒状静脉石存在,X线照片也可显现静脉石,此乃血栓机化钙盐沉着而形成。
海绵状血管瘤好发于头、面、颈部,四肢、躯干次之。除常见于皮肤皮下组织外,偶见于粘膜下,也可发生在肌肉、骨骼和内脏器官内。多在出生时即已发现,或起病隐伏而难以准确追溯发病年月。海绵状血管瘤还可发生于肌肉组织内,称为肌间血管瘤,以股四头肌最常累及,易被误诊;有时累及骨骼,表面粗糙不平,如虫咬状,累及骨髓腔者,X片中可见骨小梁被破坏后的多腔空泡样征象。
上、下颌骨的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虽不高,但应予重视,有时因拔除一个松动的牙齿可导致致命性的大出血。当血管瘤受外界刺激时,可引起血管周围组织炎性反应,患者自觉皮肤发热、肿胀、疼痛,或在病灶表面发生破溃。有血栓或静脉石形成时,也可出现局部疼痛,疼痛往往为一过性,短则一天,长则数周,以后自行缓解。在受外伤或表面破溃感染时,可引起出血危险。多数海绵状血管瘤是局限性的,少数弥漫地累及大片组织,如四肢的海绵状血管瘤,是血管瘤治疗中的难点。


第232题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肿瘤特点的是


A.增生细胞分化程度不一

B.增生细胞具有多克隆性

C.增生细胞基因异常

D.增生细胞不成熟

E.增生细胞有异型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非肿瘤性增殖一般是多克隆性的。


第233题 肿瘤的间质主要指哪些成分


A.血管

B.淋巴管

C.结缔组织

D.血管及结缔组织

E.网状支架


参考答案:D


解析:

肿瘤的间质主要指血管及结缔组织。


第234题 鳞状上皮化生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化生指一种分成熟的细胞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的过程。化生并非由一种成熟的细胞直接转变为另一种成熟细胞的表型变化结果,而是存在于正常组织中的干细胞或结缔组织中未分化间叶细胞通过增生转变的结果(重新程序化)。
化生只出现在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通常只发生在同源细胞之间,即上皮细胞之间或间叶细胞之间。常常由一种特异性较低的细胞取代特异性较高的细胞。


第235题 黑色素瘤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黑色素瘤:是一种能产生黑色素的高度恶性肿瘤。大多数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是由于黑色素痣受到反复的摩擦、抓起和损伤而引起恶变,不适当的挖除和药物腐蚀等,可使良性黑色素痣转化成恶性黑色素瘤。孕期或生育年龄的妇女会使恶性黑色素瘤发展迅速,提示本病与内分泌有关。从年龄上看,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很少数发生在青春期前。
临床上所遇到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多数属于中晚期,其转移途径为区域淋巴结转移是最常见的,或沿淋巴管扩散入血液系统,多转移到肺、肝等部位。如果恶性黑色素瘤在上肢则向腋窝转移,病变在下肢则向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当表浅淋巴管被瘤细胞全部阻塞后,扩散的瘤细胞在原发病灶周围形成卫星结节,下肢向深淋巴管扩散,出现腘窝淋巴结肿大,直至扩散到所有区域性淋巴结。恶性黑色素瘤在治疗中如果不采取彻底根治性手术治疗,术前术后的中医药及中西医药综合治疗,仅单纯采取局部切除和区域性淋巴结清扫术,其术后复发率是相当高的。


第236题 卵巢交界性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交界性肿瘤
浆液性肿瘤中表面乳头状瘤为最常见的交界性瘤。浆液性交界性瘤中约33-60%局限于一侧卵巢,而显然恶性瘤则双侧者约占50%。交界性瘤在诊断时有转移性病16-18%,而显然恶性瘤则超过60%。
粘液性瘤中交界性瘤占35%,而显然恶性瘤占10-15%。在诊断时,约80-90%交界性瘤局限于卵巢,而显然恶性瘤则仅约50%。双侧卵巢均受累者两组约在5-10%。


第237题 鳞状上皮不典型增生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不典型增生也叫非典型性增生,是病理学的名词,主要指上皮细胞导乎常态的增生,表现为增生的细胞大小不一,形态多样,核大而浓染,核浆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


第238题 下列哪种癌容易见到角化珠


A.基底细胞癌

B.分化差的鳞癌

C.移行细胞癌

D.分化好的鳞癌

E.分化差的腺癌


参考答案:D


解析:

镜下在分化好的鳞癌的癌巢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分化差的鳞癌无角化珠形成。


第239题 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是


A.核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

B.核分裂多见

C.胞浆嗜碱性

D.血管丰富

E.浸润性生长和转移


参考答案:E


解析:

核分裂相多见也可见于于分裂增殖旺盛的组织器官,侵润性生长和转移是肿瘤细胞区别于正常细胞的特异性生物学特征。
恶性肿瘤细胞核增大;良性肿瘤细胞核较小或正常。所以A不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区别肿瘤的良性与恶性,可以从几方面考虑:
①肿瘤的组织结构。良性肿瘤的形态结构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似,组织排列正常,细胞核保持正常极向;而恶性肿瘤与其来源的成熟组织相差很远,组织排列紊乱,细胞核失去正常极向。
②肿瘤细胞形态。细胞的间变是恶性肿瘤的主要形态学特征,而良性肿瘤无间变。所谓间变,是指细胞大小不等,细胞核增大,染色加深,核浆比例倒置(即核多浆少,正常细胞浆多核少)。良性肿瘤细胞核分裂少见,而恶性肿瘤细胞核分裂较多,特别是不典型分裂(即不对称分裂,多极核分裂等)对诊断恶性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③肿瘤的生长方式。良性肿瘤一般呈膨胀性生长,多有完整包膜,恶性肿瘤呈浸润性生长,多无完整包膜。
④肿瘤的生长速度。大多数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程几年至数十年,而恶性肿瘤生长迅速,有时几周或几个月往往长成巨大肿块。
⑤肿瘤的转移。良性肿瘤不转移,因此,转移乃是恶性肿瘤的主要特征。 


第240题 判定恶性肿瘤最重要的依据是


A.核分裂象多见

B.瘤巨细胞形成

C.膨胀性生长

D.常发生坏死

E.转移


参考答案:E


解析:

良性与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大体形态

边界清楚,常有完整包膜。切面色泽、质地与发源组织相似

边界不清,无包膜。与发源组织差别较大

分化程度

分化成熟,无明显异型性

不成熟,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象

少或无

多,可见病理性核分裂象

生成速度

缓慢

较迅速

生长方式

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

浸润型生长

继发性改变

坏死、出血少见

坏死、出血、溃疡形成,继发性感染等常见

复发

基本不复发

常易复发

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

对机体影响

较小,局部压迫、阻塞为主

危害大,除压迫阻塞外,浸润破坏组织器官,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晚期常出现恶病质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