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62题 下列哪项不是引起炎性渗出的因素
A.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C.组织胶体渗透压升高
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升高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需知道血管内外液体平衡的影响因素,见生理学组织液的生成。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炎症时,主要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ACDE都可导致渗出增加,但B导致渗出减少。故选B。
第163题 葡萄球菌感染灶内主要的炎性细胞是
A.嗜酸性粒细胞 ——过敏反应,寄生虫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病毒、结核
D.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 ——病毒、结核
参考答案:B
解析:
化脓菌——中性。
第165题 下列哪项是以变质为主的炎症
A.脓肿
B.假膜性炎
C.绒毛心
D.感冒初期鼻黏膜炎
E.流行性乙型脑炎
参考答案:E
解析: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嗜神经的乙脑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脑实质炎症为主的急性传染病。D属卡他性炎症:B、C属于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A属于化脓性炎症。
第166题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出血性炎
A.病毒性肝炎
B.流脑
C.流行性出血热
D.肠阿米巴病
E.丹毒
参考答案:C
解析:
出血性炎:出血性炎是渗出性炎症的一个类型。因炎症灶的血管损伤严重,致使渗出物中含大量红细胞。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鼠疫等。
故选C。
第167题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组织、细胞的变性坏死
B.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
C.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D.病变组织变质、渗出、增生
E.周围血液中自细胞增多和炎区白细胞浸润
参考答案:D
解析: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变质、渗出和增殖。组织和细胞的变性、坏死合称变质,仅是基本病理变化的一部分内容,而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则代表着炎症的外部表现,炎症组织的炎性充血和水肿只包含了炎症的部分血管变化和液体渗出,不能涵盖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而末梢血白细胞增多和炎症区域白细胞浸润则代表了部分炎症的全身反应和局部炎细胞浸润,也不全面。
第168题 有一小孩左前臂不慎烫伤,局部红、肿、热、痛,随之出现水泡,其属于哪种炎症
A.浆液性炎
B.浆液纤维素性炎
C.纤维素性炎
D.出血性炎
E.急性炎
参考答案:A
解析:
浆液性炎是以浆液渗出为主的炎症。渗出物中主要为含多量白蛋白的血清,其中混有少量细胞和纤维素。浆液性炎好发于浆膜(如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等)、皮肤、粘膜、滑膜和疏松结缔组织等处。皮肤的浆液性炎如皮肤Ⅱ度烫伤时,渗出的浆液积聚于皮肤的表皮内形成水疱。
另外:纤维素性炎是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渗出性炎症。纤维素的大量渗出,提示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损伤较重,通透性明显升高,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到血管外,在坏死组织释出的组织因子作用下,转化为纤维素,故有纤维素性炎之称。纤维素性炎多是由某些细菌毒素(如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毒素)或多种内源性、外源性毒素(如尿毒症时的尿素和升汞中毒)所引起。常发生于粘膜(咽、喉、气管、肠)、浆膜(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和肺。
第169题 炎症细胞自血管内游出,在组织内做定向运动的现象称为
A.趋化作用
B.炎性渗出
C.炎性浸润
D.炎性漏出
E.阿米巴样运动
参考答案:A
解析:
趋化作用是指白细胞沿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移动的速度为5~20μm/min。
第170题 下列关于纤维素性炎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常发生于浆膜、黏膜和肺
B.浆膜的纤维素性炎易导致浆膜粘连
C.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常形成绒毛心
D.肺的纤维素性炎不会导致机化
E.常伴中性粒细胞浸润
参考答案:D
解析:
纤维素性炎常发生于浆膜、黏膜、肺。浆膜纤维素性炎可以导致纤维粘连,影响器官功能。黏膜纤维素性炎形成伪膜,在呼吸道的伪膜脱落可以引起气道阻塞。大叶性肺炎的纤维素渗出,如未能溶解吸收,引起机化,发生肉质变。
第171题 下列哪种疾病属于急性增生性炎
A.白喉
B.病毒性肝炎
C.伤寒
D.绒毛心
E.肝脓肿
参考答案:C
解析:
白喉:伪膜性炎;
伤寒:增生性炎,病理特点是伤寒小结或伤寒肉芽肿;
绒毛心:浆膜的纤维素性炎;
肝脓肿:化脓性炎。
第172题 假(伪)膜性炎的渗出物主要为
A.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组织
B.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
C.纤维素、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E.黏液、中性粒细胞和浆细胞
参考答案:B
解析:
假膜性炎症以形成假膜为特征。假膜主要由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共同构成,本质上是一种纤维素性炎症。在出现纤维素的两个选择答案中,B是正确的。答案C中虽然也有纤维素,但却包括了浆细胞,而无坏死组织,所以是错误的。假膜性炎症是急性炎症,而浆细胞常在慢性炎症中较丰富。
第173题 浆液性炎时,其浆液内所含蛋白主要是
A.纤维蛋白
B.球蛋白
C.白蛋白
D.脂蛋白
E.补体
参考答案:C
解析:
浆液性炎时,浆液性渗出物以血浆成份为主,也可由浆膜的间皮细胞分泌,含有3%~5%的蛋白质,其中主要是白蛋白,同是混有不少中性粒细胞和纤维素。
第174题 过敏性炎中,具有特征性的炎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浆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单核巨噬细胞
参考答案:D
解析:
组胺可引起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扩张,使微静脉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对嗜酸性粒细胞有趋化作用,是过敏性炎症中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主要因素。
第175题 既能使血管壁通透性升高,又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的炎症介质是
A.C5a
B.组胺
C.IL-8
D.C3a
E.P物质
参考答案:A
解析:
炎症分为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急性炎症持续时间短,常仅几天,最多不超过1个月,以渗出性病变为主,炎症细胞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慢性炎症病程长,为数月到数年,病变以增殖性变为主,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为主。
急性炎症时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这三种改变非常明显。而这些改变除致炎因子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之外,都是由炎症介质作用实现的。
其中有血管活性物质,包括组胺和5-羟色胺。组胺通过H1受体起作用,使细动脉扩张和管壁通透性增加。组胺的存在部位有三: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及血小板中。肥大细胞释放释放组胺的现象叫做脱颗粒,引起脱颗粒的刺激包括:
物理因子:冷、热;
免疫反应:IgE;
补体片段:C3a,C5a
白细胞来源的组胺释放蛋白;
某些神经肽:如P物质;
细胞因子:IL-1、IL-8。
那么由上述机制可见C5a可以使血管通透性增加;
在白细胞趋化过程中,一些外源性、内源性物质具有趋化作用。最常见的外源性趋化因子是细菌产物,内源性趋化因子包括:补体成分(特别是C5a)、白细胞三烯(主要是B4)、细胞因子(特别是IL-8等)。
补体系统中,C5a是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趋化因子,可是白细胞激活和增加白细胞表面的整合素的亲和力,促白细胞粘附。
所以C5a又具有白细胞趋化作用。
而C3a和组胺都只是能使血管通透性增加,IL-8主要是近新发现的一类化学趋化因子,主要作用于中性粒细胞,对其有吸引作用。P物质可传导疼痛信号,引起血管扩张和血管通透性增加。
第176题 下列哪项属于体液来源的炎症介质
A.前列腺素
B.缓激肽
C.IL-8
D.5-羟色胺
E.组胺
参考答案:B
解析:
ACDE是细胞释放的。B是体液来源。
1.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1)血管活性胺:
(2)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包括前列腺素(PG)和白细胞三烯(LT),均为花生四烯酸(AA)的代谢产物。
(3)白细胞产物被致炎因子激活后,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可释放氧自由基和溶酶体酶,促进炎症反应和破坏组织,成为炎症介质。1)活性氧代谢产物,2)中性粒细胞溶酶体成分
(4)细胞因子:细胞因子主要由激活的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产生,可调节其他类型细胞的功能,在细胞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介导炎症反应中亦有重要功能。
IL-1和TNF的分泌可被内毒素、免疫复合物、物理性损伤等多种致炎因子刺激,可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全身作用等方式起作用。特别是它们可促进内皮细胞表达粘附分子,增进白细胞与之粘着。也可以引起急性炎症的发热。TNF还能促进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激活间质组织释放蛋白水解酶。IL-8是强有力的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和激活因子。
(5)血小板激活因子:
(6)其他炎症介质:P物质可直接和间接刺激肥大胞脱颗粒而引起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巨噬细胞和其他细胞所产生的一氧化氮可引起血管扩张和具细胞毒性。
2.体液中产生的炎症介质:血浆中有三种相互关联的系统,即激肽、补体和凝血系统;为重要的炎症介质。
第177题
有关炎症介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引起组织增生
B.可引起血管扩张
C.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
D.可具有趋化作用
E.可引起发热和疼痛
参考答案:A
解析:
炎症介质是指一类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和血浆释放,并对炎症反应起到介导作用的内源性化学物质。目前将炎症介质的作用归类为引起血管扩张、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具有趋化作用、引起组织损伤、引起发热和疼痛。引起组织增生的生长因子类物质未被归类进来。
第178题 急性炎症时局部组织肿胀的主要原因是
A.组织细胞增生
B.组织细胞变质
C.肉芽组织增生
D.静脉充血
E.血管充血及液体渗出
参考答案:E
解析:
急性炎症是机体对致炎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立即和早期反应。急性炎症的主要特点是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的渗出性变化,导致血管内的白细胞和抗体等透过血管壁进入炎症反应部位,消灭病原体,稀释并中和毒素,为炎症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179题 下列哪种不是致癌因子
A.亚硝酸
B.苯胺
C.5-羟色胺
D.3-4苯并芘
E.二甲基氨基偶氮苯
参考答案:C
解析:
5-羟色胺最早是从血清中发现的,又名血清素,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组织中,特别在大脑皮层质及神经突触内含量很高,它也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不属于致癌因子。
第180题 下列哪项属于良性肿瘤
A.无性细胞瘤
B.骨髓瘤
C.鲍文病
D.软骨母细胞瘤
E.神经母细胞瘤
参考答案:D
解析:
鲍文病是一种外阴原位癌,又称为Bowen’s病。软骨母细胞瘤为来源于幼稚软骨细胞(软骨母细胞)的良性肿瘤。骨髓瘤(又称浆细胞瘤)是起源于骨髓中浆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较常见的恶性肿瘤。除软骨母细胞瘤外其他均为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