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肿瘤相关抗原的含义是
A.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不表达正常细胞
B.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无差异性表达的
C.表达于正常细胞而不表达于肿瘤细胞
D.高表达于肿瘤细胞而低表达于正常细胞
E.高表达于正常细胞而低表达于肿瘤细胞
参考答案:D
解析:
肿瘤抗原可分为肿瘤特异性抗原和肿瘤相关抗原,肿瘤相关抗原既存在于肿瘤细胞也存在于某些正常细胞。有些抗原在胎儿组织中表达量大,在分化成熟组织中不表达或者表达量很小,但在癌变组织中表达增加,这种抗原称为肿瘤胎儿抗原,如,甲胎蛋白可见于胎肝细胞和肝细胞癌中。
第182题 属于肿瘤相关抗原的分子是
A.TNF
B.LPS
C.IFN
D.CEA
E.HBsAg
参考答案:D
解析:
TNF肿瘤坏死因子,LPS脂多糖,IFN干扰素,CEA癌胚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原。肿瘤相关抗原指并非某一种肿瘤所特有,在其他肿瘤细胞或正常细胞上也存在的抗原分子。比如AFP,CAXXX,CEA。
第184题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是
A.癌
B.肉瘤
C.母细胞瘤
D.类癌
E.临界肿瘤
参考答案:B
解析:
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来源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称为癌。母细胞瘤是原始胚胎组织的肿瘤。类癌是由嗜酸细胞发生的低度恶性肿瘤。临界肿瘤是介于良性和恶性之间的肿瘤,实质上是低度恶性肿瘤。
第185题 关于抑癌基因的正确叙述是
A.缺失对细胞的增殖、分化无影响
B.与癌基因的表达无关
C.肿瘤细胞出现时才表达
D.不存在于人类正常细胞
E.发出抗细胞增殖信号
参考答案:E
解析:
抑癌基因的产物限制细胞的生长,A错误;癌基因,抑癌基因在正常人体中均可以表达,只是它们表达失衡,才推断肿瘤的发生发展,B错误;存在于正常细胞
中,CD错误。
第186题 30岁女性一侧颈部淋巴结肿大,病理活体组织检查见淋巴结内癌细胞呈细乳头状排列,乳头上皮细胞有异型性,核染色质少呈毛玻璃状,无核仁。最可能诊断为:
A.鼻咽癌转移
B.肺癌转移
C.甲状腺癌转移
D.喉癌转移
E.腮腺癌转移
参考答案:C
解析:
题中问可能是什么,选C。
甲状腺癌的组织学分型及各型病变特点。
①乳头状癌: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多见于青少年。癌组织多形成乳头,癌细胞呈立方/柱状,核透明或毛玻璃状;间质内常见沙粒体。较早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预后较好。②滤泡性癌:较少见,癌组织由分化不一的滤泡构成,异型性大小不一;癌细胞浸润包膜和血管是其诊断依据。多发生血道转移,恶性程度高于乳头状癌,预后差。③未分化癌:较少见,生长块,分化差,恶性度高,易早期浸润和转移,预后差。癌细胞形态多样,可分为小细胞癌、梭形细胞癌、巨细胞癌、混合细胞癌。④髓样癌:较少见,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C细胞)来源的癌。属APUD系统肿瘤,可分泌降钙素或其他激素。肿瘤细胞圆形或多角形,排列呈巢状、乳头状、滤泡状,间质内有淀粉样物质和钙盐沉积。电镜下胞质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免疫组化染色降钙素阳性。
第187题 有一妇女,产后阴道流血,检查发现宫腔内有一肿块,取出标本呈灰白和暗红色相间,镜下见二种细胞形态,一种为多核细胞,核深染,另一种为大圆形细胞,而且胞浆丰富,核大明亮,有大片出血坏死。此瘤可诊断为
A.宫内膜腺癌
B.恶性葡萄胎
C.绒毛膜上皮癌
D.癌肉瘤
E.平滑肌肉瘤
参考答案:C
解析:
绒毛膜上皮癌是起源于胚胎性绒毛膜的恶性肿瘤,包括两层滋养层的全部。它常发生于子宫,但并非唯一的原发部位。与妊娠有明显的关系,约50%的绒毛膜上皮癌发生于葡萄胎以后;25%发生于流产后;22%发生于正常分娩后;其他则发生于异位妊娠时。
瘤组织由两种异型性明显的细胞组成:一种为类似细胞滋养层细胞,另一种似合体细胞滋养层细胞。这两种细胞常混合排列成团块或条索状,坏死、出血非常明显。瘤组织中无血管和其它间质存在,也无绒毛样结构形成。这一点可与恶性葡萄胎区别。
第188题 有关黑色素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可由黑色素痣恶变而来
B.恶性度较高,易发生血道转移
C.均可见色素颗粒
D.好发于足底、外阴、肛周的皮肤
E.瘤细胞核仁清楚、核分裂多见
参考答案:C
解析:
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细胞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易发生血道转移。可以原发,也可以由黑色素痣恶变而来。好发于足底、外阴、肛周的皮肤。瘤细胞核仁清楚、核分裂多见。并不是所有的黑色素瘤均可见色素颗粒,少数黑色素瘤无色素产生。
第189题 下列哪种肿瘤中只有实质细胞而没有间质
A.绒毛膜癌
B.乳腺髓样癌
C.印戒细胞癌
D.横纹肌肉瘤
E.恶性黑色素瘤
参考答案:A
解析:
绒毛膜癌由滋养叶细胞组成,肿瘤本身无间质,依靠侵袭宿主的血管结构获取营养。其他几种肿瘤均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构成,实质是肿瘤细胞,间质是纤维结缔组织和血管,对实质起到营养、支持、保护作用。
第190题 有关畸胎瘤的描述,错误的是
A.好发于卵巢、睾丸
B.由两个胚层以上的组织构成
C.未成熟型可见原始神经组织
D.多呈囊性,囊内充满油脂、毛发
E.肿瘤起源于生发上皮
参考答案:E
解析:
畸胎瘤好发于卵巢、睾丸或体内中线部位。肿瘤起源于原始生殖细胞,而不是生发上皮。肿瘤由两个胚层以上的组织构成,多呈囊性,囊内充满油脂、毛发、骨或软骨甚至牙齿。未成熟型畸胎瘤(恶性)可见原始神经组织。
第192题 诊断腺癌时,下列指标中哪项最重要
A.肿瘤出血坏死明显
B.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C.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D.肿瘤发生于实体腺
E.恶性肿瘤细胞呈腺样排列
参考答案:E
解析:
腺癌多发生于腺体,呈浸润性生长,发生出血坏死,细胞异型性明显,肿瘤形成腺体。在诊断腺癌时,必须具备两条病理组织学特点①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②形成腺体结构。
第193题 下列哪种为高分化鳞癌的病理形态特点
A.鳞状上皮呈乳头状生长
B.癌细胞分化形态仍保留鳞状上皮特征
C.形成大小不一的鳞状细胞巢
D.癌巢细胞间可见间桥并见角化珠形成
E.癌细胞突破基底膜
参考答案:D
解析:
鳞癌,病理上须有异型性细胞,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失调等等。鳞状细胞癌主要起源于较大的支气管粘膜上皮,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经鳞状上皮化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等阶段发展为浸润癌。按组织学的分化不同,分为高、中、低三型。高分化鳞癌癌巢中多有角化珠形成,中分化鳞癌有角化现象但不能形成角化珠,低化化鳞癌有明显的异型性。
第194题 下列哪种肿瘤是恶性肿瘤
A.畸胎瘤
B.错构瘤
C.精原细胞瘤
D.多形性腺瘤
E.纤维腺瘤
参考答案:C
解析:
虽然精原细胞瘤、黑色素瘤和淋巴瘤是以“瘤”为词尾,但是并不反映这些肿瘤是良性肿瘤。恰恰相反,这些肿瘤均为恶性肿瘤。
第195题
“癌症”是指
A.所有恶性肿瘤的统称
B.所有肿瘤的统称
C.癌肉瘤的统称
D.上皮组织发生的恶性瘤的统称
E.间叶组织发生的恶性瘤的统称
参考答案:A
解析:
D项是“癌”的定义。第九版书上,癌是上皮组织恶性肿瘤,癌症是所有恶性肿瘤包括癌和肉瘤
第196题 不属于癌前病变的是
A.黏膜白斑病
B.甲状腺腺瘤
C.膀胱乳头状瘤
D.阴茎乳头状瘤
E.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参考答案:B
解析:
癌前病变是指具有较高癌变潜能的一类病变。包括黏膜白斑病、膀胱乳头状瘤、阴茎乳头状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子宫颈炎、乳腺增生症等。甲状腺腺瘤不是癌前病变。
第197题 原位癌是指
A.早期癌
B.原发癌
C.黏膜内癌
D.未发生转移的癌
E.未突破基底膜的癌
参考答案:E
解析:
原位癌是指未突被基底膜的癌。严格地讲,原位癌是指上皮细胞全层均为癌细胞,而基底膜还完整的癌。因此不发生转移,临床治疗效果良好。而早期癌包括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的癌。黏膜内癌包括早期浸润癌,可以发生淋巴道转移。未发生转移的癌不一定是原位癌。
第198题 原位癌的概念是
A.镜下才见到的微小癌
B.没有转移的早期癌
C.上皮组织轻度不典型增生,并累及全层l/3
D.上皮组织中度不典型增生,并累及全层2/3
E.不典型增生的细胞,累及全层但未突破基底膜
参考答案:E
解析:
1.重度不典型增生(或称Ⅲ级):细胞异型性显著,异常增生的细胞占据上皮内2/3以上或达全层。
2.原位癌指癌变仅限于上皮层内,常累及上皮全层,但基底膜完整,未侵破基底膜。
第199题 霍奇金淋巴瘤中具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Scrtoli细胞
B.Reed-Stermberg细胞
C.Aschoff细胞
D.Langerhans细胞
E.Sehwann细胞
参考答案:B
解析:
支持细胞:Scrtoli细胞,睾丸内的一种细胞。
Reed-Steinberg,(RS)细胞是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lymphoma,HL)的标志性细胞。
Aschoff细胞:风湿性疾病中的一种细胞。
Langerhans细胞中等大小,直径15-24um,核稍圆或不规则,有凹陷、折叠、扭曲或分叶,核仁小,单个,核膜薄,染色质细致,胞浆较丰富,边界较清楚,淡嗜酸性,在电镜下可见特征性的细胞器称为Birbeck颗粒(这是一种呈杆状的管状结构,中央有一纵行条纹和平行排列的周期性条纹,形似一条小拉链,有时一端有泡状膨大似网球拍状)
Sehwann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特有的一种胶质细胞,包绕轴突形成有髓纤维或无髓纤维,并分泌多种与神经系统发育和再生密切相关的神经因子。
第200题 诊断肉瘤的主要形态依据
A.包膜消失
B.浸润生长
C.瘤细胞异型性明显
D.瘤细胞弥漫分布与间质分界不清
E.血行转移
参考答案:D
解析:
癌 | 肉瘤 | |
组织分化 | 上皮组织 | 间叶组织 |
发生率 | 常见,约为肉瘤的9倍 | 较少见 |
年龄 | 中年以上 | 有些类型主要发生在年轻人和儿童,有些类型主要见于中老年人 |
部位 | 皮肤、黏膜、内脏多见 | 四肢、躯干多见 |
大体形态 | 灰白色、细颗粒状、干燥、质较硬 | 粉红色,细腻、鱼肉状、质较软 |
组织学特点 | 癌细胞成巢状、腺管状、索状排列,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 | 瘤细胞弥漫排列,与间质混杂,血管丰富 |
网状纤维 | 见于癌巢周围,癌细胞间无网状纤维 | 瘤细胞之间有网状纤维 |
免疫组化 | 表达上皮标记抗原(如细胞角蛋白) | 表达间叶标记(如波形蛋白) |
转移方式 | 淋巴道为主 | 血道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