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81题 甲型肝炎病程中,传染性最强的阶段是
A.后遗症期
B.黄疽前期
C.恢复期
D.黄疸期
E.慢性期
参考答案:B
解析:
HAV病毒血症始于黄疸前2~3周,持续至黄疸出现为止,此期血液有传染性。甲型肝炎患者在起病前2周和起病后1周从粪便中排出HAV的量最多,但至起病后30天仍有少数患者从粪便中排出HAV。
第83题 正确的处理不包括
A.卧床休息
B.补充维生素
C.药物对症治疗
D.清淡饮食
E.抗病毒治疗
参考答案:E
解析: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及流行病学特点首先考虑为急性戊型肝炎。戊肝主要经过消化道传播,多累及成年人,发病迅速,表现为急性肝炎的特点,急性肝炎一般有自限性,其治疗主要以一般治疗及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第84题 血清中常规检查检测不到的HBV标志物是
A.HBEAg
B.HBsAg
C.HBcAg
D.抗-HBe
E.抗-HBc
参考答案:C
解析:
由于极少有游离的HBcAg,使用常规方法在血清不能直接检出HBcAg。
第85题 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A.抗HBE
B.抗HBs
C.抗核抗体
D.DNA.聚合酶
E.抗HBC
参考答案:B
解析:
抗-HBs就是乙肝表面抗体;是乙肝的保护性抗体,也就是说:抗-HBs阳性说明机体对乙肝病毒有了免疫力。
第86题 此患诊断应考虑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淤胆型肝炎
D.慢性重型肝炎
E.原发性肝癌
参考答案:B
解析:
亚急性重型肝炎:以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15天至24周出现极度乏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黄疸迅速加深,每天上升≥17.1μmol/L,同时凝血酶原活动度低于40%,并排除其他原因者。
第87题 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最有意义
A.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
B.甲胎蛋白(AFP)
C.血胆红素定量
D.凝血酶时间
E.血清白蛋白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于凝血酶原半衰期短,在急性重型肝炎发病后的短时间内即有凝血酶原时间的改变,故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有助于重型肝炎的诊断,病情和预后的判定。
第88题 此患最终易发展为
A.慢性肝炎
B.淤胆型肝炎
C.原发性肝癌
D.胆汁性肝硬化
E.坏死后肝硬化
参考答案:E
解析:
坏死后肝硬化多数为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发展而来。亚急性重型肝炎由于肝细胞大量坏死,肝细胞和纤维组织再生,假小叶形成,最终形成肝硬化。
第89题 患儿女,7岁,精神食欲差5天,恶心伴呕吐3天,尿黄2天入院。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皮肤巩膜轻度黄疸,心肺(-),腹部平软,肝肋下3cm、脾肋下1cm,移动性浊音(-)。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黄疸型庚型肝炎
B.急性黄疸型乙型肝炎
C.急性黄疸型甲型肝炎
D.急性黄疸型丙型肝炎
E.急性黄疸型丁型肝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患儿是以消化道症状严重,出现尿黄,肝脏肿大,有黄疸,考虑是传染病疾病。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A.口服乳果糖
B.给以六合氨基酸
C.口服乳梨醇
D.脱水治疗
E.高蛋白饮食
参考答案:E
解析:
高蛋白饮食会使氨的产生增多,诱发和加重肝性脑病。
第91题 重型肝炎应用乳果糖的目的是
A.减少氨从肠道吸收
B.增加肝脏营养
C.促进肝细胞再生
D.恢复正常神经递质
E.维持氨基酸的平衡
参考答案:A
解析:
乳果糖使肠道呈酸性,使肠道细菌产氨减少,从而减少氨的吸收。
A.抗毒素
B.丙种球蛋白
C.胎盘球蛋白
D.特异性高效价免疫球蛋白
E.乙型肝炎疫苗
参考答案:D
解析:
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用具有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血浆为原料制备的免疫球蛋白制剂,与标准免疫球蛋白的制备工艺相同,只是采用的原料血浆不同。血浆来源有患某种疾病的病人恢复期具有高效价抗体的血浆。以及对健康献血者进行超免疫注射,即注射疫苗使受注者产生抗体,用单采血浆术获得含有特异性抗体的血浆。有抗甲型、乙型肝炎和抗风疹、抗牛痘一带状疱疹、抗破伤风、抗狂犬病、抗-D等多种免疫球蛋白。分为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由于其内含高效价的特异性抗体,防治专一疾病比标准免疫球蛋白疗效好。
第93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三大”主征
A.出血,休克,肾损害
B.发烧,出血,肾损害
C.发烧,出血,“三痛”
D.休克,少尿,“三痛”
E.发烧,休克,少尿
参考答案:B
解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三大主征(典型病例发热、出血、肾脏损害)、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为主要特征。
第95题 下列诸项中哪项是肾综合征出血热特征性改变
A.热退后症状加重
B.血尿的情况
C.贫血程度
D.颅内压力
E.病程长短
参考答案:A
解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轻型患者热退后症状缓解,重症者热退后病情反而加者。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的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教材中未对“热退病重”现象进行解释。
第96题 如果分期此时应为何期更准确
A.休克期
B.发热末期
C.少尿初期
D.移行期
E.发热期
参考答案:B
解析:
典型临床分期包括: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及恢复期。体检:面色潮红,结膜充血,腋下可见点状出血,化验:白细胞15×109/L,中性粒72%,淋巴20%,异淋8%,尿蛋白(+++),尚未出现休克,所以考虑为发热末期。
A.高蛋白饮食
B.促进利尿
C.导泻和放血
D.透析
E.稳定内环境
参考答案:A
解析:
少尿期,肾功能障碍,予高蛋白饮食会加重氮质血症,故本题选A。
第98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肺感染治疗首选药物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肾综合征出血热病理以小血管和肾脏病变最明显,其次为心、肝、肾、脑等器官。选用抗生素时忌用有肾损害的抗生素,同时兼顾其它脏器。
呼吸道感染不会首选用甲硝唑,除非考虑是厌氧菌或合并厌氧菌感染。喹诺酮类少数在肝脏代谢,多数以原形经肾排出。氨基糖苷类有肾毒性。大环内酯类有肝损害,同时在有肝肾损害的患者中易出现耳毒性。从第三代头孢起对肾脏基本无毒性。
第99题 肾综合征出血热少尿期,忌用的抗生素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以原形由肾脏排泄,并可通过细胞膜吞饮作用使药物大量蓄积在肾皮质,故可引起肾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