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1题 患者,女性,60岁。发热4天,38℃,自动缓解,伴恶心、呕吐、乏力,起病1周发现尿色加深,如豆油样,粪便颜色变浅,化验ALT800U/L,胆红素100μmol/L。诊断最可能是
A.梗阻性黄疽
B.急性黄疸型肝炎戊型
C.急性黄疸型肝炎丁型
D.急性黄疸型肝炎丙型
E.急性胆囊炎
参考答案:B
解析:
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表现与甲型肝炎相似。急性发病,发热、厌油、恶心、食欲减退、上腹不适、尿色深,热退后症状加重。部分病人可表现为皮肤发痒、大便灰白,严重者则表现为淤胆型肝炎。
戊型肝炎是仅次于甲型在临床上的常见程度。戊肝多见于成人。根据选项戊肝可能性大。
第42题 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近2日出现上腹部不适,烧灼感,反酸,继而出现神志不清,躁动,扑翼样震颤(+),此时心率加快测血氨增高。最可能原因是
A.离子紊乱所致
B.胃黏膜病,引起消化道出血,诱致肝性脑病
C.药物引起精神异常
D.继发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E.静点氨基酸所致
参考答案:B
解析:
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诱发肝性脑病,而题干显示上腹部不适,烧灼感,反酸,提示胃酸的侵袭作用,根据题干患者随后出现肝性脑病,联系起来考虑,就是患者有隐袭的上消化道出血诱发肝性脑病。
第43题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甲型肝炎的病毒主要有粪-口传播,粪便污染饮用水、食物、蔬菜、玩具等可以引起流行。输血后甲型肝炎极罕见。
第45题 35岁,男性,发热起病,轻度乏力,腹胀,巩膜皮肤黄染逐渐加深,持续不退已两个月,皮肤瘙痒,粪便颜色变浅,化验呈梗阻性黄疸表现,CT检查未见肝外梗阻征象,肝内胆管不扩张,诊断应考虑
A.亚急性重症肝炎
B.胆汁性肝硬化
C.淤胆型肝炎
D.硬化性胆管炎
E.急性黄疸型肝炎
参考答案:C
解析:
急性淤胆型肝炎: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是自觉症状比较轻,有胆汁淤积的表现(皮肤瘙痒、大便颜色变浅、血中胆红素升)。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以选择。
第46题 女患,35岁,确诊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LT200U/L,肝炎病毒指标(-),治疗首先考虑应用
A.胸腺肽
B.保肝药物
C.皮质激素
D.综合治疗
E.对症治疗
参考答案:C
解析:
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治疗
(1)一般治疗:活动期要求卧床休息、限制体力活动,禁酒,进食富含维生素饮食。寻找和去除感染处,忌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
(2)皮质激素治疗:治疗上主要依靠免疫抑制剂,但未证明能预防肝硬化的发生。如无血细胞减少,初治用泼尼松和硫唑嘌呤联合疗法较好。生化指标改善后仍需用药1年,停药前作肝活检确定组织学病变已缓解。硫唑嘌呤必须用至泼尼松完全停用后,约65%患者在3年治疗期间可进入缓解用,其中50%患者停止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再治病仍有效,但复发风险越来越大,有过一次以上复发者必须小剂量维持治疗,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增加剂量,其他新药疗法包括环孢霉素,FK-506已取得一定成效。可因肝衰竭、肝硬化或并发感染而死亡。
第47题 患者有肝硬化史,因劳累病情复发,黄疸进行性加深,乏力。腹胀,出现腹腔积液,下肢浮肿,化验ALT200U/L,血清白蛋白28g/L,总胆红素300μmmol/L,凝血酶原时间24秒。应诊断为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慢性重型肝炎
D.胆汁性肝硬化
E.肝硬化代偿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患者有肝硬化史,因劳累病情复发说明是慢性的。AB排除,黄疸进行性加深,乏力。腹胀,出现腹腔积液说明黄疸时肝细胞受损,排除D。患者为肝功能失代偿期,症状显著,而所以排除E。此题中患者有肝硬化病史,结合症状体征,诊断为慢性重型肝炎。
第48题 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肝性脑病
B.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
C.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D.尿毒症
E.脑血管病
参考答案:A
解析:
患者巩膜黄染,颈部可见蜘蛛痣,肝肋下未触及,脾大,为肝硬化的典型表现。呕吐后出现意识障碍,说明易发生肝性脑病。
第50题 对此患者的治疗,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是
A.口服乳果糖
B.禁食蛋白质
C.静滴精氨酸
D.肥皂水灌肠
E.补充支链氨基酸
参考答案:D
解析:
肥皂水多为碱性溶液,可增加肠道氨的吸收,故肝性脑病患者严禁使用肥皂水灌肠。
第51题 患者男性,40岁,既往体健。3天前车祸导致大量失血,经输血治疗后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伴尿色黄,明显乏力。经检查明确诊断为肝炎。该患者肝炎最可能由哪种病毒引起
A.乙型肝炎病毒
B.丙型肝炎病毒
C.戊型肝炎病毒
D.丁型肝炎病毒
E.甲型肝炎病毒
参考答案:B
解析:
经过输血感染的肝炎,最多见的是丙型肝炎。
第52题 急性重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变化是
A.肝细胞灶性坏死
B.毛细胆管淤胆
C.纤维组织增生
D.大量肝细胞坏死
E.肝细胞发生碎屑状坏死
参考答案:D
解析:
急性重型肝炎广泛的肝细胞坏死,该处的肝细胞消失,遗留网织支架。肝窦充血,有中性、单核、淋巴细胞及大量吞噬细胞浸润,部分残存的网状结构中可见小胆管淤胆。
E项:慢性活动性肝炎碎屑状坏死为主要特征,小叶内病变,包括点状和(或)灶性坏死,甚或灶性融合性坏死,以及变性和炎症反应。
A.局部碘酒、酒精消毒
B.注射干扰素诱生剂
C.注射干扰素
D.注射胎盘球蛋白
E.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
参考答案:E
解析:
被乙型肝炎病人血液污染针头刺破皮肤,患者就有被感染的可能,关键在于立刻阻断乙肝进展,而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是特异性针对乙肝病毒的抗体,故选E,而B是已经感染上乙肝,而且乙肝在体内复制的治疗药物。
A.血清ALT升高
B.HBV-DNA阳性
C.HBeAg阳性
D.有自身免疫性疾病
E.血清胆红素正常
参考答案:D
解析:
干扰素能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甲状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样综合征、血管炎综合征和1型糖尿病等,停药可减轻。
第60题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时腹腔积液产生原因,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
A.淋巴液回流障碍
B.醛固酮增高
C.低钠
D.门脉高压
E.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减少
参考答案:C
解析:
腹水形成的机制为钠、水的过量潴留,与下列腹腔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有关:
1.门静脉压力增高:腹腔内脏血管床静水压增高,组织液回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
2.低白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渗。
3.淋巴液生成过多
4.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肾钠重吸收增加。
5.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6.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致交感神经活动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释放酶-激肽活性降低,从而导致肾血流量、排钠和排尿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