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题 胸髓横贯性损害引起
A.双下肢中枢性瘫
B.双下肢周围性瘫
C.一侧下肢周围性瘫
D.四肢瘫
E.偏瘫
参考答案:A
解析:
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所支配的肌肉因前角受损,呈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因皮质脊髓束受损,呈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脊髓休克期可为弛缓性瘫);损害平面以下所有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括约肌障碍因脊髓损害水平不同而异,骶髓以上急性病变的休克期,表现为失张力性膀胱,但休克期过后,如膀胱反射弧的功能恢复,可逐渐转变为反射性膀胱,此外损害平面以下尚有泌汗、皮肤营养及血管舒缩障碍。多见于脊髓压迫性病变、急性脊髓炎及脊髓损伤。
胸、腰节段损害的具体表现如下:
①胸段(胸髓2-12):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瘫痪,病灶水平以下的全部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受损髓节支配的躯干部位常有神经根性痛或束带感。
②腰膨大(腰髓1-骶髓2):双下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及会阴部全部感觉丧失,大小便障碍,伴有下腰或(和)下肢的神经根性痛。
第2题
运动系统不包括
A.下运动神经元
B.丘脑
C.上运动神经元
D.锥体外系统
E.小脑系统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选B。教材中有如下描述:运动系统由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系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组成。
第3题
1岁以下正常婴儿可能出现的体征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新生儿和婴儿肌腱反射较弱,提睾反射、腹壁反射也不易引出,至1岁时才稳定。出生后3~4个月前的婴儿肌张力较高,Kernig征(凯尔尼格征)可呈阳性,2岁以下小儿Babinski征(巴宾斯基征)阳性亦可为生理现象。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屈颈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术者一手压在患者胸骨柄处,另一手托起患者枕部,徐徐将头向上抬高使胫部屈曲。若出现胫、肩或腰腿痛增重即为阳性。屈颈试验阳性可能是椎管内病变,用于颈椎病的检查。
第5题 痉挛性偏瘫步态
A.跨阈步态
B.醉汉步态
C.慌张步态
D.划圈样步态
E.剪刀样步态
参考答案:D
解析:
痉挛性偏瘫步态:为单侧病变。病侧上肢通常为屈曲、内收姿势,腰部向健侧倾斜,下肢伸直、外旋,向外前摆动(代偿髋、膝屈肌及踝背屈肌无力导致的拖脚),行走时呈划圈样步态;轻症病人只表现下肢拖曳步态。见于脑卒中后遗症等。
第6题
新纹状体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舞蹈病发病机理:大脑新纹状体(尾状核、壳核)的主要功能是抑制肌肉的紧张性,并且协调身体的各肌群之间的运动,因此当尾状核缺血等损害时,锥休外系皮质-尾状核-苍白球-丘脑-皮质环路发生障碍,常出现一些不能控制的自发性运动。
第7题
小脑蚓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脑损伤后常导致姿势和步态异常:表现为站立不稳、步基增宽、步态蹒跚、左右摇晃不定,出现躯干性共济失调,多见于小脑蚓部损伤。其中上绷部受损易向前倾倒,下叫部受损易向后倾倒,小脑半球损伤易向患侧倾倒。
第8题
左小脑半球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四肢协调性共济失调(运动性小脑共济失调),主要表现为患者的肢体完成各项动作的平衡障碍,如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不准、辨距不良、轮替运动差、误指试验偏向病侧,眼球震颤较多见(粗大),步态不稳等。一般上肢比下肢的共济失调严重。定位诊断主要在小脑半球(新小脑)受损害。
第9题
苍白球黑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帕金森病典型的震颤为静止性震颤,即病人在安静状态或全身肌肉放松时出现,甚至表现更明显。震颤频率为4~6Hz,震颤常最先出现于一侧上肢远端,典型的表现是拇指与屈曲的食指间呈“搓丸样”震颤,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渐波及整个肢体,甚至影响到躯干,并从一侧上肢扩展至同侧下肢及对侧上下肢,下颌、口唇,舌头及头部一般最后受累。上、下肢均受累时;上肢震颤幅度大于下肢。只有极少数病人震颤仅出现于下肢。
该病主要是因位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
第10题 脊髓前角细胞病损的瘫痪特点
A.单瘫
B.节段型分布的弛缓性瘫,伴感觉障碍
C.节段型分布的弛缓性瘫,不伴感觉障碍
D.四肢远端肌肉瘫痪
E.截瘫
参考答案:C
解析:
脊髓前角细胞病变:局限于前角细胞的病变引起弛缓性瘫痪,没有感觉障碍,瘫痪分布呈节段型,如颈髓前角损害引起三角肌的瘫痪和萎缩。
第11题
患者伸舌偏右,右侧舌肌萎缩伴肌束颤动,左上下肢中枢性偏瘫,病变位于
A.右侧延髓
B.左侧延髓
C.双侧延髓
D.右侧内囊及右侧延髓
E.右则内囊及左侧延髓
参考答案:A
解析:
舌下神经支配同侧舌肌。由舌下神经核发出,自延髓的前外侧沟出脑,经舌下神经管出颅,下行于颈内动、静脉之间,弓形向前达舌骨舌肌的浅面,在舌神经和下颌下腺管的下方穿颏舌肌入舌。
因各种原因,导致舌下神经损伤,舌下神经不支配舌肌,舌肌长时间不运动,就可逐渐萎缩。
内囊的损害会出现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常伴对侧偏瘫和偏盲,此题不是内囊病变
第12题 患者为右利手,意识清,能理解他人讲话内容,但不能表达自己的意图,病变在
A.左侧额上同后部
B.左侧额中回后部
C.左侧额下回后部
D.左侧角回
E.左侧顶上小叶
参考答案:C
解析:
运动性失语症也称表达性失语症、口语性失语症、皮质运动性失语等。为Broca氏区,即第三额回后部的言语运动中枢受损时引起,症状特点为患者能理解他人语言,构音器官的活动并无障碍,有的虽能发音但不能构成语言。
第13题 男,70岁,因观看足球比赛突然晕倒而入院治疗,查体发现左侧上、下肢瘫痪,腱反射亢进,左侧眼裂以下面瘫,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左半身深、浅感觉消失。双眼左侧半视野缺失,瞳孔对光反射存在。考虑病变的部位在
A.左侧中央前、后回
B.右侧中央前回
C.左侧内囊
D.右侧内囊
E.右侧中央后回
参考答案:D
解析:
查体发现左侧上、下肢瘫痪,腱反射亢进,左侧眼裂以下面瘫,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左半身深、浅感觉消失。双眼左侧半视野缺失,瞳孔对光反射存在。考虑病变的部位在右侧内囊。
A.本侧展神经瘫痪
B.本侧面神经瘫痪
C.对侧舌下神经瘫痪
D.对侧上下肢上单位瘫
E.眼球侧视运动障碍
参考答案:E
解析:
脑桥腹外侧(腹下部)综合征(Millard-Gubler综合征)
主要表现是展神经和面神经瘫痪。所以只表现为复视,病变侧内斜视,眼外展障碍,内侧额纹消失,眼睑不有闭合,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外侧,对侧上、下肢瘫痪。
第15题 男性32岁,双下肢无力3个月,查体双上肢正常,双下肢肌力3级,肌张力高,跟膝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其病变部位可能是
A.胸髓
B.腰膨大
C.颈膨大
D.高颈髓
E.脊髓前角细胞
参考答案:A
解析:
胸髓损害表现为:双上肢正常,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病变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出汗异常,大小便障碍,伴相应胸腹部根痛或束带感。患者症状符合胸髓损害的表现,故答案选择A。
第16题 患者左眼睑下垂,眼球外斜视,右侧中枢性偏瘫,病变位于
A.左侧脑桥
B.右侧脑桥
C.左侧中脑
D.右侧中脑
E.左侧脑桥及中脑
参考答案:C
解析:
交叉瘫属脑干特有,病变侧一般在皮质脑干束一侧。眼睑属中脑动眼神经管,左侧眼睑下垂病变应在左侧中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