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61题 个体努力表现,使他人对自己形成良好印象,这是()。
A.光环效应
B.印象控制
C.刻板印象
D.首因效应
参考答案:B
解析:
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和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即个体进行自我形象的控制,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使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
第162题 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
A.行为
B.函数关系
C.个体
D.个体所处的情境
参考答案:D
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他提出的行为公式是B=f(P・E),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rs),P代表人(Person),E代表环境(Environment)。
第163题
一般情况下,去个性化和个体侵犯性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无相关
参考答案:A
解析:
去个性化的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社会评价的关注,通常的内疚、羞愧、恐惧和承诺等行为控制力量也都被削弱,从而使人表现出通常社会不允许的行为,使人的侵犯行为增加。
第164题
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 )的趋势。
A.逐渐降低
B.逐渐上升
C.迅速上升
D.保持不变
参考答案:A
解析: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随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也就是说,在难度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容易完成任务。适度的动机水平,易于维持个人对工作的兴趣和警觉,同时减少焦虑对工作的不利影响。故选A。
第165题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
A.家庭
B.大众传媒
C.学校
D.交通工具
参考答案:ABC
解析: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①家庭②学校③大众传媒④参照群体(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
第166题 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
A.情绪状态
B.过去的经验
C.个性特征
D.所处的情境
参考答案:D
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B(行为)=f(P个体,E情境)。
第167题
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 )的预测。
A.准确
B.变化
C.稳定
D.系统
参考答案:B
解析:
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因为个体努力了,结果就会更好,个体不努力,结果就不理想。答案选B。
第168题
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 )的作用。
A.概括化
B.社会适应
C.抽象化
D.社会比较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使人们能够迅速了解某人的大概情况,有利于人们适应周围的复杂环境。选B。
第169题
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
A.自尊=成功/自信
B.自尊=成功/抱负
C.自尊=自信/抱负
D.自尊=抱负/成功
参考答案:B
解析:
自尊决定于潜能的实现与自以为的潜能之间的比率;我们的抱负是分母,成功是分子,因此,自尊=成功/抱负。
第170题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会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 )。
A.第一印象
B.刻板印象
C.总体印象
D.客观印象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印象指在与陌生人交往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有关对方的最初印象;刻板印象主要是指人们对某个事物或物体形成的一种概括固定的看法,并把这种观看法推而广之,认为这个事物或者整体都具有该特征,而忽视个体差异;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所获得的信息总是认知对象的各种具体象征,但个体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是停留在各种具体特征上面,而是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客观印象是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不加个人偏见形成的印象。答案选C。
第171题
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
A.角色冲突
B.角色失败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参考答案:B
解析:
角色冲突是指占有一定地位的个体与不相符的角色期望发生冲突的情境,也就是个体不能执行角色提出的要求就会引起冲突的情境;角色不清指个体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认识不清楚,或者公众对社会变迁期间出现的新角色认识不清,还没有形成对这一新角色的社会期待,也会造成角色不清;角色中断指由于各种原因使得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中途间断的现象;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故选B。
第172题 从众是一种()地接受群体影响的方式。
A.主动
B.积极
C.被动
D.消极
参考答案:C
解析:
群体压力可以在个体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作用,使个体通过理性抉择,选择从众;也可以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发生影响,使人不自觉的跟随多数人行动;属于被动的接受影响的形式。
第173题
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P指( )。
A.行为
B.个体所处情境
C.个体
D.函数关系
参考答案:C
解析:
该公式由勒温提出, B指行为,P指个体,E指个体所处的情境,f指函数关系。即行为是个体及其情境的函数,即个体行为是个体与其所处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174题 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的预测。
A.准确
B.变化
C.稳定
D.系统
参考答案:B
解析:
如果是可控的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岀准确的预测(不会怎么变,变了也没用)。
第175题
测谎仪本质上属于一种( )。
A.心电图仪
B.生物反馈仪
C.行为反应测量仪
D.投射测量仪
参考答案:C
解析:
行为反应测量是测谎仪的工作原理。它的理论依据是,个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到他的外在生理体征和外在行为上。故选C。
第176题 “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这指的是()。
A.亲合
B.人际吸引
C.依赖
D.利他关系
参考答案:B
解析:
人际吸引的槪念:人际吸引是个体与他人之间情感上相互亲密的状态,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肯定形式。
第178题
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中不包括的要素是( )。
A.传递者
B.障碍
C.沟通信息
D.目标
参考答案:B
解析:
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包括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和情境这四个方面的要素。
第179题 按角色获得的方式可将角色分为()。
A.先赋角色
B.功利角色
C.成就角色
D.表现角色
参考答案:AC
解析:
获得方式:先赋角色(先天因素基础上)和成就角色(个体努力荻得的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规范化程度较高)与开放型(规范化程度低)。功能:功利型角色(追求实际利益)和表现型角色(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明确的意识)和不自觉角色(未意识,以习惯的方式行动)。
第180题 麦孤独(W.Mcdougall)用()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A.学习
B.本能
C.社会影响
D.认知过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英国本能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麦独孤,其理论受到达尔文的影响。他指出先天或遗传的倾向是一切思想和行动的基本源泉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