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1题
要使个体对某种活动具有持续的积极性,最好激发他的( )动机。
A.外部
B.社会性
C.内部
D.生理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在动机指的是任务本身的兴趣或愉悦带来的动机,这存在于个体内部而非依赖于任何外部力量的驱动。如果个体的内部动机水平较高,就会主动地提出任务,积极地对当前情境以及个体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搜索,以产生各种可能的反应。
第102题
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 )。
A.奥尔波特
B.卡特尔
C.吉尔福特
D.霍兰德
参考答案:A
解析:
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他认为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素,是人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做出反应的倾向。
第103题
性格是在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影响,所以性格( )。
A.有好坏之分
B.是心理状态
C.无好坏之分
D.是心理过程
参考答案:A
解析:
性格不是心理状态,也不是心理过程,而是人格特征。性格受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比如有些人热爱集体、认真、独立自主,有些人则漠不关心、懒惰、优柔寡断,因此性格是有好坏之分的。
第104题
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是( )。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焦虑
参考答案:C
解析: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久而又有弥散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心境并不是对某一事件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对待所有的事件;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激情往往由重大的、突如其来的实践或激烈的意向冲突引起。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焦虑是指一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是人们遇到某些事情如挑战、困难或危险时出现的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综上所述,选C。
第105题
人对黑暗环境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
A.顺应
B.对比
C.提高
D.降低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对黑暗环境的适应是从亮处到暗处,开始什么都看不见,随着时间的延长,原来看不见的就慢慢看见了,这是感受性提高的过程。因此选C。
第106题
人脑反映客观现实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 )。
A.认知过程
B.记忆过程
C.感觉过程
D.知觉过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人的认知过程是人由现象到本质地反映客观事物特征与内在联系的心理活动;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过程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的过程;知觉过程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综上所述,人脑反映客观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是感觉过程,选C。
第107题
看见朵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种心理活动是( )。
A.色觉
B.知觉
C.感觉
D.统觉
参考答案:B
解析:
色觉是视觉系统的基本机能之一,对于图像和物体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统觉是指知觉内容和倾向蕴含着人们已有的经验、知识、兴趣、态度,因而不再限于对事物个别属性的感知。排除A、D选项。知觉来自于感觉,也高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看见玫瑰花并能认识,是从颜色、形状乃至气味等的对事物的整理认识,属于知觉的范围。
第108题
同一感受器在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联觉
参考答案:A
解析:
感觉适应是指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对比是指同一感受器在不同刺激作用下,感受性在强度和性质上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后像是指在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印象仍暂留一段时间的现象;联觉是指一个刺激引起一个感觉的同时,还引起了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因此答案选A。
第109题
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一种( )。
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参考答案:B
解析:
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B正确;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A、C错误;而随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D错误。答案选B。
第110题
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诞生于().
A.哥廷根大学
B.慕尼黑大学
C.海德堡大学
D.莱比锡大学
参考答案:D
解析:
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性事件是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第111题
简单任务下的注意广度是( )个项目。
A.3~5
B.4~6
C.9~11
D.5~9
参考答案:D
解析:
注意广度为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范围。简单任务下,注意广度大约是7±2,即5—9个项目。因此该题的答案选项为D。
第113题
人们在知觉物体的时候,总想知道它是什么,这反映知觉具有( )。
A.恒常性
B.理解性
C.选择性
D.整体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察知觉的特性,知觉具有恒常性、理解性、选择性和整体性。恒常性指当知觉的条件发生变化时,知觉到的物体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理解性是在知觉的过程中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增加对物体的了解;选择性是指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整体性是指人们倾向于把事物知觉为一个整体,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
第115题
声音强度太大或声音持续时间太长,导致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是( )。
A.听觉疲劳
B.听觉后像
C.听觉适应
D.听觉隐蔽
参考答案:A
解析:
对听觉现象的考察,听觉后像是指声音并不随着刺激的消失而消失,而能保留短暂的时间的现象;听觉适应是由于持续的声音刺激引起的听觉感受性下降的现象;听觉疲劳是指声音强度太大或声音作用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觉性降低的现象;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得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为声音的掩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A。
第116题
对弱光敏感的细胞是( )。
A.锥体细胞
B.双极细胞
C.杆体细胞
D.神经节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
锥体细胞为明视觉器官,具有较高的视觉敏感性;杆体细胞为暗视觉器官,在光线较暗时活动,但不能做精细的空间分辨,不参与色觉;双极细胞则负责光感受器的信号传至神经节细胞,神经节细胞接收来自光感受器的信号,其轴突聚集形成视神经,因此本题答案为C。
第117题 绝对感受性的高低可以用( )来度量。
A.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
B.差别感觉阈限
C.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
D.最小可觉差
参考答案:A
解析:
感受性分为绝对感受性和差别感受性。绝对阈限表示的是绝对感受性。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觉阈限。故绝对感受性的高低可以用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来衡量。
第118题
影响能力发展的遗传因素主要指人的( )。
A.秉性
B.素质
C.智能
D.神经
参考答案:B
解析:
影响能力发展的遗传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或叫天赋,即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他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神经系统构造和机能的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
第119题 格式塔心理学主张( )。
A.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B.心理学的任务是探讨意识经验由什么元素构成
C.心理学的任务就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D.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参考答案:D
解析:
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克勒和科夫卡建立了完形心理学,也就是格式塔心理学。他们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因而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组成它的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第120题
社会需要是()。
A.物质需要
B.缺失性需要
C.生物需要
D.获得性需要
参考答案:D
解析:
根据需要产生的角度,需要可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有重要意义,所以也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如饮食、睡眠、排泄、求偶的需要等。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它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所以也叫获得性需要,如交往、成就、求知的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