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1题
运动性言语中枢在大脑的( )。
A.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
B.顶叶和枕叶交会处的角回
C.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部位
D.顶、枕、颞叶交会处的颞上回
参考答案:A
解析:
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两个右利手的病人他们的言语表达出现了问题,在1860年这两个病人死后进行的解剖中发现,他们的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受到了伤害。运动性语言中枢,又叫言语运动中枢、说话中枢,是语言中枢的一部分。位于额下回后部(44、45区),又称作布洛卡氏区,即Broca区,位于大脑左半球额下回靠近外侧裂的部位。
第42题 在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是()。
A.动作记忆
B.形象记忆
C.感知觉
D.无意注意
参考答案:C
解析: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所以说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他们通过感知觉获取周围环境的信息并以此适应周围环境。婴儿感知觉活动不是被动的,其突出特征在于它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
第43题 幼儿记忆的特点包括()。
A.无意识记忆占主导地位
B.形象记忆占主导地位
C.意义记忆占主导地位
D.词语记忆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AB
解析:
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①无意识记忆为主,有意识记忆发展较迅速。②形象记忆为主,词语记忆逐渐发展。③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同时发展并相互作用。
第44题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是( )。
A.思维
B.概念
C.记忆
D.判断
参考答案:B
解析:
概念:人类在认识过程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是本我认知意识的一种表达,就类形成概念式思维惯性。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应,这种反应是以词来标示和机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第46题
对甜味最敏感的部位是( )。
A.舌尖
B.舌边前部
C.舌根
D.舌边后部
参考答案:A
解析:
最基本的味觉包括酸甜苦咸四种,我们平常尝到的各种味道,都是这四种味觉混合的结果,而且混合后的味道并不是产生了一种新的味道,而是保留了原来参加混合的各种食物的味道。舌面的不同部位对着四种基本味觉刺激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舌尖对甜味敏感,舌根对苦味敏感,舌尖两侧前部对咸敏感,舌体两侧后部对酸敏感。
第47题 皮亚杰认为,心理起源于()。
A.动作
B.学习
C.模仿
D.沟通
参考答案:A
解析:
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第48题
喜、怒、哀、惧是四种()。
A.原始情绪
B.基本情绪
C.复合情绪
D.身体语言
参考答案:AB
解析: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人的情绪可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两种,其中,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先天的、不学而能的,共包括喜、怒、哀、惧四种;复合情绪是由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其中基本情绪也叫原始情绪。
第49题
动机产生的影响因素包括()。
A.需要
B.情绪
C.诱因
D.内驱力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动机产生的来源包括个体内部的需要和外部的诱因两种,其中,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另外,内驱力是由生理需要引起的并推动个体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一种生理性动机,情绪也能影响动机的形成,其中正性情绪驱动个体朝向某一对象,消极情绪驱动个体远离某一对象。故选ABCD。
A.降低
B.保持稳定
C.提高
D.发生变化
参考答案:D
解析: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较感觉适应。有提高的情况,也有降低的情况。
第51题
注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
A.必须在同一感觉通道里进行信息加工
B.必须在不同感觉通道里进行信息加工
C.其中必须有相当熟练的
D.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参考答案:CD
解析:
注意分配的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注意分配的另一个条件是,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没有内在联系的活动很难同时进行。
第52题
性格( )。
A.容易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
B.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
C.更多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
D.是个体间人格差异的核心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性格的概念。性格不同于气质,它受社会历史文化的影响,有明显的社会道德评价的意义,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风貌。所以,气质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生物属性,性格则更多地体现了人格的社会属性,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
第53题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不断完善自己,发挥最大潜能的需要属于()。
A.原始需要
B.生长性需要
C.高级需要
D.缺失性需要
参考答案:BC
解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包含了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的需要,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低层次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的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因而这些需要又称为生长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希望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所以也是生长需要。
第55题
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是()。
A.倒摄抑制
B.前干扰
C.前摄抑制
D.后干扰
参考答案:C
解析:
【前摄抑制】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第56题
感觉反映的是()。
A.过去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B.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D.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参考答案:BC
解析:
本题考查感觉的概念。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因此感觉首先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其次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二者缺一不可。
第57题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表现在()。
A.能力水平
B.获得知识的快慢
C.能力类型
D.发展早晚
参考答案:ACD
解析:
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主要包括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类型的差异和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有高低的差异,能力的个体差异呈正态分布;能力的类型差异表现在人们在能力的不同方面存在差异,包括感知能力、想象力以及特殊能力方面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表现在有的人很小就非常聪明,有的人则大器晚成。
第58题
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包括()。
A.有意识
B.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C.有目的
D.受无意识支配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意志是有意识地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而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行动,行动的目的要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才能达到。因此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包括有意识、有目的并且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第59题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主要区别包括()。
A.指向性
B.意志努力
C.目的性
D.集中程度
参考答案:BC
解析: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能维持的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才能维持的注意。所以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意志的努力和目的性。
第60题 注意属于()。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心理状态
参考答案:D
解析:
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知情意是心理过程,意识和注意是心理状态,需要和动机属于心理的动力,人格和能力是心理的特性。你可以把一个人比作一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