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试题(876题)


第221题 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A.利益

B.社会视角

C.态度

D.控制点


参考答案:B


解析:

影响归因的因素:①社会视角(人们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因为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②自我价值保护倾向。③观察位置。④时间因素。


第222题

信念属于态度的()成分。


A.行为

B.行为倾向

C.情感

D.认知


参考答案:D


解析:

态度的三种成分说,也叫态度的ABC模型认为态度由认知、情感、行为倾向三种成分构成。其中,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信念、知识、事实和评价等;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在评价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反应或者情感体验;行为倾向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


第223题

态度测量一般使用(    )的方法。


A.实验

B.间接

C.观察

D.直接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社会心理学》中态度测量的知识。态度是个体内在的心理倾向,目前还无法直接测量,所以态度测量一般使用间接的方法。常用的态度测量方法有量表法、投射法、行为反应测量法等.


第224题

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特异性高、共同性和一致性低,那么人们往往做岀()的归因。


A.社会视角

B.行为主体

C.刺激客体

D.情境


参考答案:D


解析:

凯立的三维归因:三高归因于刺激客体(一致性、共同性、特异性都高),一高归因于行为主体(一致性高、共同性、特异性都低),特高归因于背景(一致性低、共同性低、特异性高)【口诀:一个高贵的主人,接待三个高贵的客人,背特高雅的诗词】。除了背诵口诀,也要理解透。kelly的三维归因理论,不同教科书的翻译方法并不完全相同。归因时,人们使用三种信息:(Consensusinformation)咨询书课本翻译一「共同性」其他人也如此吗?(ConsistenCyinformation)咨询师课本翻译一「一致性」这个人总是如此吗?(DistinCtivenessinformation)咨询师课本翻译一「特异性」是否此人只对这个刺激以这种方式反应,而不对其他刺激有同样的反应?特异性高(只在这个刺激有反应)、共同性(别人不是如此)和一致性低(这个人不总是如此),归因为情境。


第225题 “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是一种社会()现象。


A.促进

B.强化

C.抑制

D.逍遥


参考答案:A


解析: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任务绩效的现象。性别助长指对于性意识发展成熟的人,异性有高于同性的特别行为促逬作用。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助长现象。


第226题 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的联系。


A.心理上

B.行为上

C.认知上

D.道德上


参考答案:A


解析: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沟通与交往中建立起来的直接的心理上的联系。


第227题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的代表性理论。


A.新行为主义

B.认知心理学

C.发生认识论

D.精神分析学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行为主义学派杰出代表班杜拉。他以学习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新的“社会学习理论”也称“模仿学习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概念有三种:第一,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第二自我奖赏或批判,第三人们可以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而不是被外界左右。


第228题 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这是()。


A.平均模式

B.中心品质模式

C.加法模式

D.加权平均模式


参考答案:D


解析:

加权平均模式的定义: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对他人的总体印象一句的不是简单平均分数,而是加权平均分数。


第229题

社会促进现象包括(    )。


A.光环效应

B.结伴效应

C.观众效应

D.在场效应


参考答案:BC


解析:

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任务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了绩效的现象。社会促进有两种效应:第一,结伴效应,即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的效率。第二,观众效应,即个体从事活动时,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的多少及观众的表现对其活动的效率有明显影响。


第230题 一个典型的家庭生命周期包括( )等阶段。


A.形成

B.扩展

C.稳定

D.空巢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家庭生命周期指一个家庭从形成到解体的过程,只适用于核心家庭。通常分为六个阶段: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解体。


第231题

斯坦伯格的爱情三角形中,组成爱情的因素包括(    )。


A.亲密

B.浪漫

C.承诺

D.激情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斯坦伯格(R.Sternberg,1988)认为,爱情是由亲密(重视彼此的喜欢、理解与期待)、激情(魅力与性吸引)以及承诺(决定发展稳定的关系)三因素组成的三角形。


第232题

关于暗示,正确的说法包括(    )。


A.一般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

B.自尊水平高的人容易被暗示

C.总体上女性比男性容易接受暗示

D.有人格魅力的人暗示效果较好


参考答案:ACD


解析:

影响暗示效果的主要因素:1.暗示者的权力、威望、社会地位及人格魅力对暗示效果有明显的影响。2.被暗示者如果独立性差,缺乏自信心,知识水平低,那么暗示效果就明显;被暗示者鹷年龄、性别与暗示的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3.被暗示者所处情境是暗示发生作用的客观环境。个体处于困难情境且缺乏社会支持时,往往容易受暗示。


第233题

关于态度转变,正确的说法包括(      )。  


A.说服者的吸引力越强,说服效果越好

B.信息唤起的畏惧情绪越强,说服效果越好

C.逆反心理会使人抗拒说服

D.接受者的分心总是有利于说服


参考答案:AC


解析:

信息传递者的威信以及传递者与接受者的相似性都会影响其发出信息的说服效果。威信越高,与接受者的相似性越大,说服效果越好;传递者的立场会直接影响其说服效果;接受者认为传递者刻意的影响他们,则不易转变态度,相反则容易改变态度;接受者对高吸引力的传递者有较高的认同,容易接受他们的说服;如果信息唤起了人们的畏惧心理,一般来说会有利于说服,但畏惧与态度转变不是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对于一般公众,单一倾向的信息说服效果最好;在面临转变态度的压力时,个体的逆反心理、心理惯性等心理倾向会拒绝他人的说服;分心对说服的影响是复杂的,可能会促进也可能会削弱。


第234题

侵犯的构成因素包括(      )。


A.伤害行为

B.愤怒的情绪

C.侵犯动机

D.社会评价


参考答案:ACD


解析:

侵犯在社会心理学概念中的构成包括:伤害行为、侵犯动机和社会评价三个方面。


第235题 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这属于()。


A.角色不清

B.角色中断

C.角色冲突

D.角色失败


参考答案:D


解析:

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承担考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①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作为儿子和丈夫的角色的冲突】+角色内冲突【学生期待老师素质教育,家长期待老师提高分数】)②角色不清(不知道这个角色要干什么)③角色中断(经理辞职)④角色失败(官员渎职下台)。


第236题 关于爰情,错误的说法是()。


A.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

B.具有浪漫色彩

C.幼儿也有爰情

D.是一种高级情感


参考答案:C


解析:

爰情是人际吸引最强烈的形式,是身心成熟到一定程度的个体对异性个体产生的有浪漫色彩的高级情感。ABD正确。爰情有生理基础,包括性爰因素,性是爰情的基础,所以C错误。


第237题 哈特菲尔德(E.Hatfield,1988)把爱情分为两种,它们是( )。


A.游戏爱

B.伙伴爱

C.激情爱

D.占有爱


参考答案:BC


解析:

哈特菲尔德等人将爱情分为了两类,分别是伙伴爱和激情爱。伙伴爱是对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伴侣的一种深刻的卷入感,彼此理解、尊重,互相依赖,像亲人一样。激情爱是个体希望和对方融为一体的强烈的情感状态,处于激情爱的人春风沉醉,心无旁骛,不能忍受爱人的冷落和背叛。


第238题

亲合倾向起源于婴儿期的()。


A.恐惧

B.焦虑

C.依恋

D.孤独


参考答案:C


解析:

亲合是个体害怕孤独,希望与他人在一起,建立协作和友好联系的一种心理倾向。亲和倾向起源于婴儿期的依恋,即婴儿对双亲的出现有积极的反应,愿意和父母在一起的现象。


第239题

继续社会化指个体从()一直到老年的社会化过程。


A.出生

B.青春期

C.幼儿

D.成年


参考答案:D


解析: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社会化分为两个阶段,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叫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叫继续社会化。


第240题

麦独孤用以解释人类社会行为的主要概念是()。


A.模仿

B.社会学习

C.强化

D.本能


参考答案:D


解析:

英国本能心理学的代表人物麦独孤认为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与源泉和动力;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形成的。他认为人类有12种本能,如逃避、拒绝、好奇心、好斗等。

选项A:模仿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概念;

选项B:社会学习为班杜拉提出的主要概念;

选项C:强化为行为主义的主要概念。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