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21题
童年期儿童概括水平可以分为()。
A.直观形象水平
B.形象抽象水平
C.本质抽象水平
D.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参考答案:ABD
解析: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从对事物的外部感性特征的概括逐渐转为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小学儿童的概括水平可以按如下三个阶段划分:一是直观形象水平,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事物的外表的直观形象特征;二是形象抽象水平,概括的内容既有外部的直观形象特征,又有内部的本质特征;三是初步本质抽象水平,所概括的事物特征或属性是以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为主,初步地接近科学概括。
第422题
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包括()。
A.参加奥数学习
B.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
C.学会思考
D.学会学习的规则和方法
参考答案:BCD
解析:
儿童期的主导活动是学习。“学会学习”是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学会学习涉及多种要素,其中有学会思考、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以及为达到一定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的学习策略和记忆策略等。所以,“参加奥数学习”不是小学生的基本学习任务。
第423题
巴斯把婴儿气质分为()。
A.活动性
B.情绪性
C.冲动性
D.自我性
参考答案:ABC
解析:
巴斯根据婴儿对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将其气质划分为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和社交性四种类型。情绪性:婴儿情绪反应突出,负面情绪占优势,多表现为愤怒、悲伤和恐惧。活动性:婴儿表现为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冲动性:婴儿情绪反应强烈,极易冲动,不稳定而又多变,缺乏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社交性:婴儿具有强烈的社会交往要求,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和交流。
第424题
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心理学原则不包括( )。
A.主客观世界统一原则
B.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C.个人需求与社会需求一致性原则
D.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变态心理学》的区分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知识。郭念锋认为,区分心理的正常与异常,应该以心理学角度切入,以心理学对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定性为依据。根据“心理是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确定三条原则作为确定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依据。1.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425题
关于“力比多”,符合弗洛伊德观点的陈述是( )。
A.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有不确定的发展阶段
B.是心理活动的动力
C.不一定是人类的生物本能
D.是人格结构的核心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变态心理学》的知识。弗洛伊德提出,人类的生物本能是心理活动的动力,这一动力他取名为“力比多”。“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到发展结束,有三个确定的发展阶段:口欲期、肛欲期和生殖器期。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之中,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
第426题
关于人的心理活动,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
A.有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两个方面
B.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就属于心理异常
C.精神障碍者的心理活动是完全异常的
D.正常和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无法转换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察的是《变态心理学》的知识。人的心理活动存在正常心理活动和异常心理活动。即使是心理异常的人,他们的心理活动也并非完全异常的,如,他们的人格可能有某方面的缺陷,但感知觉可能是正常的。正常心理活动与异常心理活动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有心理异常的人经过系统治疗,异常部分也能得到改善或完全被矫正。心理健康水平不高是属于心理不健康,不属于心理异常。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两类。
第427题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弗洛伊德关于“人格结构”的表述的是( )。
A.“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
B.“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
C.“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
D.人格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
参考答案:D
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存在于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中,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本我”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按“道德原则”活动,所以D选项表述错误,选择D选项。
第428题 把与自己本无关系的事情认为有关,这种临床表现最可能出现于()。
A.被害妄想
B.钟情妄想
C.关系妄想
D.夸大妄想
参考答案:C
解析:
【关系妄想】(患者把现实中与他无关的事情认为与他本人有关系)。
第429题 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变态心理的解释,下列基本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意识与潜意识同样的重要
B.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
C.潜意识在心理异常中具有重要意义
D.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
参考答案:A
解析:
精神分析理论解释异常心理现象是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的,用弗洛伊德的话来说就是:精神分析第一个命题是,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至于意识的心理过程仅仅是整个心灵的分离部分和动作,所以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比意识更加重要,A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C、D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弗洛伊德的第二个人命题认为性的冲动是神经病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故B选项说法正确;所以选择A选项。
第430题 “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的一个重要鉴别点是( )。
A.语速是否减慢
B.话语是否中断
C.语句是否通顺
D.话语是否流畅
参考答案:A
解析:
思维迟缓患者语量少,语速慢,语音低沉,反应迟缓;思维贫乏的患者对一般性询问无明确的应答反应或回答的非常简单,但是语速并不减慢,这也是思维贫乏和思维迟缓精神症状鉴别的要点之一。故选择A选项。
第431题 属于“心理不健康”状态的是()。
A.精神分裂症
B.抑郁发作
C.可疑神经症
D.人格障碍
参考答案:C
解析:
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都属于心理不健康范畴。
第432题
关于“强迫观念”与“强制思维”的临床意义,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强迫性穷思竭虑属于强制思维
B.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
C.强迫性怀疑属于强制思维
D.强迫性对立属于强制思维
参考答案:B
解析:
强迫观念又称强迫性思维,强迫性观念可以表现为反复思索某些毫无意义的问题(强迫性穷思竭虑)、总是怀疑自己的行动是否正确(即强迫性怀疑)、脑中总是出现一些对立的观念(强迫性对立观念)所以A、C、D选项错误。强制性思维多见于精神分裂症,强迫观念多见于强迫症,B选项表述正确。
第434题 下列表述中符合人本主义对异常心理的解释的是( )。
A.“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和趋于完善的“潜能”特征受阻
B.“人格结构”和“行为过程”的不平衡
C.“心理动力学”特征发展受阻
D.“情绪”过程和“情感”过程的偏离
参考答案:A
解析:
人本主义认为心理的异常是由于“潜能”趋于完善的特征受到了阻碍,是“自我”无法实现的结果。故选择A选项。
第435题 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这种症状是()。
A.思维不连贯
B.思维贫乏
C.破裂性思维
D.逻辑倒错性思维
参考答案:C
解析:
破裂性思维的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因此,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严重的破裂性思维,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但主题之间、语句之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而且在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应有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言语更加支离破碎,语句片断毫无主题可言,称为语词杂拌(wordsalad)。
第436题 从动态的角度看,健康心理活动()
A.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
B.始终能发挥出自身功能
C.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
D.可围绕常模上下波动
参考答案:CD
解析:
从靜态角度看,健康心理是一种心理状态,它在某一段时间内,展现着自身的正常功能。而从发展角度看,健康心理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一般为两个标准差)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过程,这就是“健康心理”的内涵,它涵盖了一切有利于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的心理活动。因此,从动态角度看,健康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处于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
第437题 从发展的角度看,心理健康是一种( )。
A.健康常模
B.心理状态
C.心理相对平衡的过程
D.心理绝对平静的过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心理健康是在常规条件下,个体为应对千变万化的内、外环境,围绕某一群体的心理健康常模,在一定范围内不断上下波动的相对平衡的过程。故选择C选项。
第438题 感觉减退多见于()。
A.抑郁状态
B.感染后虚弱状态
C.睡眠障碍
D.精神运动性抑制
参考答案:A
解析:
感觉减退:由于病理性或功能性感觉阈限増高而对外界刺激的感受迟钝。此症状多见于抑郁状态、木僵状态和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也常有感觉减退。
第439题 关于“痴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是一种综合征
B.是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
C.绝大多数是功能性的
D.常伴有精神和行为的异常
参考答案:C
解析:
痴呆是一种综合征,是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后天获得的记忆、智能的明显受损。主要临床表现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力下降,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后天获得的知识丧失,工作和学习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并伴有精神和行为异常,故A、B、D选项正确;临床上绝大多数的痴呆是脑器质性的,所以C选项错误。
第440题 不属于健康心理学工作范围的是()。
A.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
B.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
C.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
D.躯体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参考答案:D
解析:
健康心理学是心理学借助"现代医学模式”,主动介入医学领域的结果。是“保健、诊病、防病和治病的心理学” 。工作领域四个方面:①躯体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②促进和维护健康的心理学问题。③疾病患者的心理学问题。④促进健康服务和健康服务政策的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