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心理咨询基础知识试题(876题)


第401题

皮亚杰阐述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时所用的基本概念包括(    )。


A.图式

B.同化

C.顺应

D.平衡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就是适应,“智慧就是适应”,“是一种最高级形式的适应”。他用四个基本概念阐述他的适应理论和建构学说,即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图式即认知结构,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的需要的过程。平衡就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


第402题

成人思维的特点包括(    ) 。


A.严格的逻辑思维

B.辩证性提高

C.实用性思维

D.具有相对性和变通性


参考答案:BCD


解析:

考察《发展心理学》中成人的思维发展。由研究者认为,进入青春期后,个体思维中的逻辑成分逐渐减少,这是因为个体认识到对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观点和多个解决方法,所以A错。中年人的成熟和智慧,使他们在解决各种复杂问题时,表现出一种具有相对性、变通性、实用性的思维形态。所以CD正确。中年人的思维中,辩证逻辑思维得以进一步发展。故B正确。


第403题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


A.承认先天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B.否认遗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C.片面地强调环境或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D.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参考答案:BCD


解析:

环境决定论的主要观点包括:心理发展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否认遗传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选项A是遗传因素决定论的观点。


第404题

艾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

B.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C.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D.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


参考答案:B


解析: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阶段论:①婴儿前期(0~2岁):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②婴儿后期(2~4岁):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③幼儿期(4〜7)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④童年期(7~12岁,小学阶段):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⑤青少年期(12-18岁青春期):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品质。⑥成人早期(18-25岁):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爰的品质。⑦成年中期(25-50岁):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⑧成年后期(50岁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智慧贤明品质。


第405题 幼儿的自我中心现象表现为()


A.具有物主意识,缺乏与他人分享意识

B.只关注个人的需求而不考虑他人的需求

C.善于吸引其他小朋友关注自己,并能影响他人

D.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皮亚杰通过"三山实验”发现:幼儿在进行判断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缺乏观点采择能力,不能从他人的立场出发考虑对方的观点,而是以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取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这被称为自我中心现象。


第406题 观察学习是指()。


A.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

B.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

C.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

D.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


参考答案:B


解析:

观察学习是班杜拉社会学习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体通过他人行为与结果的观察,获得新的行为反应模式,或对已有的行为模式加以修正。


第407题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儿童游戏()。


A.与其认知发展水平相适应

B.的作用之一是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C.促进认知发展

D.练习并巩固已习得的各种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游戏是幼儿期儿童的主导活动,幼儿的认知、学习、社会化过程多半都是通过游戏进行的。由于游戏活动本身的复杂性,研究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对游戏进行硏究,而提出各自的观点。其中,精神分析论认为通过游戏主动控制情境,以调节情绪、释放焦虑、补偿愿望。


第408题 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叫()。


A.情感

B.依恋

C.亲子关系

D.母子关系


参考答案:B


解析:

依恋定义: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第409题 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在()岁。


A.1.5-2.5

B.1-2

C.2.5-3.5

D.2-3


参考答案:A


解析:

许多研究都表明,1.5-2.5岁是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3岁的婴儿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也就是说,儿童在岀生后的头三年就基本掌握了人类的复杂语言。


第410题 第二逆反期的独立自主要求主要在于()。


A.要求按自我的意志行事

B.反抗父母的控制和过度保护

C.要求精神自主和人格的独立

D.要求社会地位的优越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逆反期是幼儿(3-4岁)要求行为活动自主和实习自我意志,反抗父母或者其他抚养者控制。第二逆反期(青春期):要求人格独立,社会地位平等,精神和行为自主,反抗父母或者有关方的控制。


第411题

青春期思维的特点主要包括(    )。


A.能够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

B.能够进行辨证思维

C.思维形式与思维内容分离

D.认识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参考答案:AC


解析: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少年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属于形式逻辑思维,这一阶段的思维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是思维形式摆脱了具体内容的束缚,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的分离;其二是假设演绎推理能力的发展,能够建立假设和检验假设。


第412题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具有的特征包括(    )。


A.泛灵论

B.自我中心

C.思维可逆

D.掌握守恒


参考答案:AB


解析:

皮亚杰指出其思维特征:(1)泛灵论:儿童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2)自我中心: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认识他人的观点;(3)不能理解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缺乏层级概念;(4)思维的不可逆性;(5)缺乏守恒。答案选AB。


第413题

一般来说,中年期的人格特点包括(    )。


A.人格特质稳定不变

B.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C.内省日趋明显

D.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中年人的人格特质保持相对稳定性,一是人格结构的构成成分不变,二是成分的平均水平不变。因此,随着生理机能变化和人生阅历的增加,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越发成熟,具体表现为内省日趋明显这是根据荣格的理论,从青年期到老年期人格由于年轻的外倾变得越来越内倾;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越来越多的中年人在面临挫折或冲突时,更多地采用幽默、升华、利他主义等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而很少采取否认、歪曲、退行等消极防御机制;为人处世日趋圆通。最后,中年期性别角色日趋整合,中年男性在原先男性人格的基础上逐渐表现出温柔敏感等女性特点,而中年女性则表现出果断大度主动等男性特点,这种“男女同化”的人格一般被认为是一种完美人格。因此该题的答案选项为ABCD。


第414题

个体发展的两个逆反期的共同点包括(   )。 


A.都聚焦于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

B.都要求独立人格

C.都出现成长和发展的超前意识

D.都要求精神自主


参考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人的两个叛逆期。第一逆反期出现在幼儿期,表现为幼儿要实现自我意志,实现自我价值感,希望父母和亲近的他人接纳自己我长大了并且很能干的现实,这是由于儿童独立意识的增强。第二逆反期出现在青少期,反抗心理是少年期儿童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特征,它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强加的力量和父母的控制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个人独立意识增强两者同时都出现成长个发展的超前意识。因此该题的答案选项为AC。


第415题

幼儿思维的特点包括(   )。 


A.具体形象思维

B.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

C.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D.抽象逻辑思维


参考答案:AC


解析:

幼儿思维具有两大特点:一是具体形象性思维,二是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因此该题的答案选项为AC。


第416题

幼儿期儿童认同的对象的特点一般包括(    )。   


A.地位高

B.年龄相仿

C.能力强

D.健壮漂亮


参考答案:ACD


解析:

儿童的认同指对成人个性品质的效仿,产生认同的基础是儿童知觉到自己与认同对象之间的相似性或一致性(如性别、相貌或能力等);认同给儿童以归属感和成就感;认同使儿童获得榜样的力量和发展动力。儿童认同的对象通常是具有较高的地位、具有权威性、有较强的能力,健壮漂亮的人。因此该题的答案选项为ACD。


第417题

少年期的情绪变化特点包括容易()。


A.伤感

B.孤独

C.压抑

D.烦恼


参考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少年期的情绪变化特点。随着生理上发生的巨大变化,少年期的个体在心理整合的持续性环节和统一性环节上都出现了暂时的混乱,其结果导致了他们不能很好地接纳自己,出现了一些消极情绪变化,包括烦恼增多,孤独感、压抑感增强等。


第418题

小学阶段的儿童主要的记忆策略包括()。


A.复诵

B.无意识记

C.组织

D.机械加工


参考答案:AC


解析:

记忆策略是指主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有意识控制和由主体所使用的那些能增强记忆效果的方法或认知活动,而能否最为的记忆策略往往是个体记忆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小学阶段的儿童已能掌握一些记忆策略,主要包括:复诵、组织、巧妙加工和系统化策略。


第419题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


A.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

B.从独白语向对话语发展

C.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

D.从连贯语向情境语发展


参考答案:AC


解析:

3-5岁是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快速期,其发展的主要趋势包括:一是从对话语向独白语发展,即3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和成人进行简单的对话,而幼儿期的儿童能进行独白;二是从情境语向连贯语发展,即幼儿初期的儿童往往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言语逐渐变得条理、连贯。


第420题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


A.观察学习

B.机体成熟

C.替代性强化

D.社会环境


参考答案:AC


解析: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行为是通过社会学习而获得的,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而进行的,因此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主要方式包括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其中,观察学习,也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榜样)而进行的学习;替代性强化是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