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转移小组组员注意力
B.梳理小组组员的问题
C.营造信任的小组氛围
D.促进小组凝聚力提升
参考答案:C
解析:社会工作者塑造信任的小组气氛有如下几种方法:一是主动与组员沟通,建立信任关系。可以运用同理心,站在组员的角度考虑问题,倾听他们的问题,并作出真诚有效的回应。二是创造机会让组员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组员间的相互回馈和关怀自然地产生信任。三是寻找并强调组员之间的相似性。可以邀请组员分享人生经验或感兴趣的事情等。当组员发现彼此之间存在相似性时,小组的凝聚力就开始产生。四是澄清组员之间的可能误解。在小组开始阶段,由于组员互相不熟悉,或不愿意与其他组员继续沟通,可能会出现一些误解。因此要极引导组员相互沟通,并协助对方澄清误解。五是培养组员积极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第322题 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吴计划为大学新生开设成长小组。为了小组能够顺利开展,小吴在开始阶段适宜的做法是( )。
A.询问组员对小组场地和小组目标的意见与建议
B.邀请组员分享经验,鼓励组员表达自己的观点
C.与组员们建立专业关系,促进组员们相互支持
D.与组员讨论小组信念,引导组员制定小组规范
参考答案:D
解析:小组规范是小组初期社会工作者和小组组员一起建立的适合管理和协调组员行为的准则。小组的规范有三类:一是秩序性规范,用来界定组员之间的互动准则;二是角色规范,界定和明确组员所期望的具体角色和行为;二是文化规范,澄清和说明小组的信念和基本价值,强调开放、平等、保密、非批判和团结合作等原则。
A.模拟练习
B.树立信心
C.寻求支持
D.处理情绪
E.跟进服务
参考答案:BCE
解析:
社会工作者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的主要方法有:①模拟练习; ②树立信心;③寻求支持;④鼓励独立;⑤跟进服务。题干中,社会工作者对组员的积极变化予以肯定和鼓励,意在使组员树立信心;与组员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协助保持组员的积极变化,意在寻求支持;计划在未来6个月到组员家中进行家访,意在跟进服务。据此,本题选BCE项。
A.协助组员处理小组即将结束时产生的离别不舍情绪
B.引导组员分享之前用过哪些知识和方法来保护自己
C.模拟现实情景,帮助组员巩固在小组中的学习成果
D.回顾小组服务的过程,鼓励和肯定每位组员取得的进步
E.鼓励组员澄清自己的问题和需求,并一起讨论如何应对
参考答案:ACD
解析:本题考查小组结束阶段社工的任务。在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任务主要是处理好组员的离别情绪,帮助组员保持他们获得的小组经验。1.处理组员的离别情绪与感受(A项)2.协助组员保持小组经验。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组员保持已经改变了的行为,并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在小组中获得的成长经验。主要方法有:一是模拟练习。模拟现实的生活环境,让组员在小组中练习他们学到的行为规范等(C项);二是树立信心。观察组员的变化,鼓励和肯定,让他们对离开小组后的生活充满信心(D项)。三是寻求支持。帮助组员得到其家人、社区或周围其他人的支持,以维持在组员身上已经产生的变化。四是鼓励独立。鼓励组员独立地完成工作,逐步降低小组对组员的吸引力,以避免其在结束时对小组的过度依赖。五是跟进服务。
A.综合性
B.培养组员社会责任
C.建构性
D.提升组员社会意识
E.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
参考答案:ACE
解析: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治疗模式的小组工作时,必须坚持和实施的原则有:①综合性原则;②建构性原则;③个别性与共同性相结合的原则。据此,本题选ACE项。
A.运用跨专业知识和技巧,控制小组的发展方向
B.帮助社区志愿者重建并适应新的社会关系网络
C.培养小组带头人,提升其推动社区变迁的能力
D.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E.发展组员社会行动、社区参与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
A.认识自我:相互了解做朋友
B.心灵契约:七嘴八舌话规范
C.知行合一:我要这样做督导
D.不说再见:成长历程再回顾
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自由表达困难……形成了共同讨论并合力解决问题的氛围,该小组处于成熟阶段”,AB属于开始阶段,D属于结束阶段,故选C。
第328题 社会工作者小陈在学校为有手机依赖行为的青少年开展小组工作,下列小陈运用的治疗技巧中,属于间接干预法的是()。
A.通过自身的权威,影响组员行为的改变
B.采用提醒、告诫等方式,抑制组员的某些不良行为
C.通过赞扬、奖励等方法,促成组员向正向行为转变
D.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协助组员预演正向行为,改变不良行为
参考答案:D
解析:
间接干预法是社会工作者通过干预小组过程来间接影响和改变小组组员的工作技巧。具体操作中,可以运用的技巧有:①利用小组治疗元素,促使小组组员个人的成长和行为的改变。②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协助成员预演行动计划,促成组员的改变。③运用行为改变的技巧促成组员行为的改变。④使用一些家庭作业,增强组员在小组外的行为责任感。⑤运用结构化组员角色的技巧,协助其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A.茶话会的经费预算表
B.互助小组的发展方案
C.居民对茶话会的建议
D.对该社区的情况介绍
参考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小组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包含如下的基本要素∶小组活动的目标,包括总体性目标(最终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小组活动的参与者,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文化背景等;小组活动的规模,即参加的人数;小组活动的时间分配;组员的角色扮演和角色互换;小组活动的环境设计,如活动场地、设施等;小组活动的资源供应与经费预算;小组活动的强度分布;小组活动的预期结果;防止和处理意外事件的预案;总结与奖励。所以题干当中小王的方案当中还需要包括茶话会的经费预算表。
第330题 某儿童福利院接收了一些曾被拐卖的儿童,这些儿童健康状况差,经常表现出胆怯、惊恐。为此,社会工作者小李决定用小组工作方法为他们提供辅导,协助其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该小组较适合采取的工作模式是()。
A.互动模式
B.治疗模式
C.发展模式
D.社会目标模式
参考答案:C
解析:
发展模式旨在解决和预防服务对象社会功能的衰减问题、恢复和发展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发展模式关注的焦点在于小组组员的社会功能而不是有关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因素,重视的是组员个人潜力的发掘与发挥而不是治疗性辅导。故答案选C。
A.劝阻争执,开展“停下来,谈感受”的交流分享
B.借助冲突话题,开展预先准备好的减压训练活动
C.指出老李和老王因为坚持个人观点,引发小组混乱
D.为了终止争执,对老李和老王的观点逐一进行点评
E.带领组员回顾小组契约,再次明确本次小组的目标
参考答案:BE
解析:
B,E 本题考查小组讨论中的冲突问题。一方面,社会工作者要学习如何面对和处理小组的冲突,并协助组员让冲突成为他们正向成长的经验,B项正确;另一方面,发生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尽快、直接地处理,以谨慎、公平的方式探知真相,并加以协调,A项错误。C、D项是明显错误的工作方法。E项是一项处理小组冲突的重要措施。(考点:小组讨论中的冲突问题)
第332题
社会工作者小黄在社区开展了一个“绿色环保”小组,通过小组活动,激发了组员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提升了组员社会参与的能力。下列小黄的做法中,反映出社会目标模式理念的是( )。
A.通过组员之间的互动,实现小组的目标并获得个人发展
B.运用各种治疗方法帮助组员学习新行为,发展关系网络
C.运用刺激、质疑等技巧提高小组的互动频率和互动质量
D.通过培养小组领袖,提升其推动社区发展的意愿和能力
参考答案:D
解析: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小组工作实践活动中,自始至终都要强调:致力于培养并提升小组组员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致力发展小组组员的自我发展能力、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致力通过小组领袖的培养,提升他们推动社区和社会变迁的意识与能力;致力小组工作目标与社区发展目标的一致性。
第333题 小组的过程评估旨在评估组员变化和小组的发展过程。评估内容需要根据小组的目标和进程来决定,在一个运用发展模式开展的小组中,过程评估的重点应该是()。
A.目标行为的频率
B.引发行为的原因
C.组员的参与度
D.组员自我意识的提升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一个行为治疗小组中,我们检测的内容与目标行为有关,如检测目标行为的频率、严重性和持续性。引起该行为的前因后果等。而在一个发展性小组中,检测的重点可能是组员参与的程度和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A.领导者
B.鼓励者
C.旁观者
D.组织者
E.调解员
参考答案:ABD
解析:
小组工作的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有3个方面的工作角色:领导者、鼓励者、组织者。
A.流金岁月·回顾多彩一生
B.绚丽生活·展望幸福的人生
C.晴朗天空·唤醒童年记忆
D.心灵共鸣·认识同处境老人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本题中,小组第五节目标是:在当前条件下构建个人未来的正向生活,促使组员肯定自我价值,故选项B最符合题意。
A.指出小艾发现组员流失时,未考虑小组发展方向的问题也没寻求督导支持
B.向小艾询问小组发展过程,指出服务出现问题会影响机构在社区的公信力
C.帮助小艾分析小组进程,共同找出导致组员流失原因主要是小组目标不明确
D.指出小艾没有就小组开展细节征求督导者意见,最终导致小组服务效果不佳
参考答案:C
解析:督导者不仅要提供被督导者完成工作所需的知识,更要协助社会工作者由“知”转为“行”。督导者推动被督导者的自我反思,帮助被督导者稳固专业价值观和提高服务能力。督导者必须教导助人的有关技巧,包括社会工作者必须要做的事是什么,如果要协助个人、团体、社区有效处理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行动。
第337题 关于小组工作互动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集人的潜能,提升组员的社会功能
B.注重社会变迁,培养组员的社会责任
C.聚焦解决个人的社会适应问题,改变个人的社会行为
D.强调人与环境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强组员的社会交往能力
参考答案:D
解析:
互动模式下小组的目标焦点既在个人,也在环境,更在个人、小组、环境等之间的开放和互动。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发掘组员的自身潜能,增强他们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的信心、知识和能力。
A.“家里的事儿就不要说了,现在轮到老张发言了。”
B.“老赵您先别说了,我们也请其他组员谈谈想法。”
C.“刚才老赵谈了老年人的一些特点,谁能说说其他特点?”
D.“刚才老赵有点跑题了,现在我们请老张说说你的想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讨论中有时出现气氛热烈又偏离方向的情况,此时社会工作者要用某种方式暗示讨论的方向,提示讨论的重点,或再次强调讨论的程序,从而保证讨论正常有序地进行。
第339题
某中学初一新生入学后,部分学生在学习和人际交往方面不适应。为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小徐开设了一个8节的成长小组。下列四个场景中,最符合小组中期转折阶段里组员常见特征的是( )。
A.组员小丁担心在小组讨论中说错话,表现比较被动,经常一言不发
B.组员小王经常对小徐安排的小组活动提出质疑,并常指责其他队员
C.组员小李比较积极,主动向大家分享自己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经验
D.组员小赵有些伤感,认为小组结束后要忙于学习,不如再延长几次
参考答案:B
解析:在转折阶段,组员之间沟通和互动比小组初期有所增强,但自我肯定、安全感受与真诚的互动尚未完全实现,组员之间会在价值观、权力位置、角色扮演等方面产生矛盾和冲突。这一阶段组员最常见的显著特征是:对小组具有较强的认同感;互动中的抗拒与防卫心理;角色竞争中的冲突。
第340题 社会工作者小李为全职妈妈开设支持小组,其中一节小组活动是讨论全职妈妈的焦虑情绪。小李在组织小组讨论时,采用了几种提问技巧,其中属于反馈和阐述型提问的是( )
A.“请问各位妈妈,您自己的焦虑情绪与孩子有什么关联吗?”
B.“有哪位妈妈愿意跟大家说一下最近一次产生焦虑情绪的情形?”
C.“刚才大家讲述了自己焦虑情绪发生的情形,哪位妈妈愿意帮忙总结一下?”
D.“刚才这位妈妈提到自己的焦虑总是发生在孩子考试前后,那其他妈妈情况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C
解析:反馈和阐述型的提问,如“我们已经讨论了一段时间,谁能对此总结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