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第1561题 谢晶在全校大会上受到表扬,兴奋不已;会议结束后,当听到几个同学议论“她有什么了不起,你看她长得那个样”时,她又很快陷入极度苦恼之中。谢晶的表现典型地反映了中学生情绪的哪种特点(  )。


A.两极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爆发性


参考答案:A


解析: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各方面迅速发展的时期,心理矛盾错综复杂,神经过程的兴奋和抑制发展不平衡,导致情绪表现的两极性十分明显,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谢晶先是非常兴奋继而因为小事又变得极度懊恼,体现了情绪的两极性。


第1562题

简述中学生情绪情感的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中学生的情绪情感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爆发性和冲动性。青少年学生一旦激起某种性质的情感,情绪会猛烈爆发出来,表现出强烈的激情特征,情绪情感冲破理智的意识控制,淋漓尽致地显露出他们对外界事物的爱、恨、不满或恐惧,绝望等情绪。

②不稳定性和两极性。青少年学生情绪虽然强烈,但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剧烈地转向另一个极端,他们对事物的看法较片面,很容易产生偏激反应。

③外露性和内隐性。青少年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表现和行为反应。他们既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的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喜形于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又能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这种情绪的表露带有很大的掩饰性,并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

④心境化和持久性。一方面青少年会因为成功或收获而使快乐情绪体验延长,表现为积极良好的心境;另一方面因挫折或失败会使不愉快的消极情绪延长,表现为不良的心境,青少年的许多不良情绪往往具有情绪心境化色彩。


第1563题

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这说明情绪和情感(  )


A.具有两极对立特性

B.具有不可调和特性

C.两极是不相容的

D.其两极是绝对对立的


参考答案:A


解析:

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是指每一种情绪和情感都能找到与之对立的情绪和情感。


第1564题

简述中学生情绪的两极性的具体表现。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复杂与简单并存;

(2)强与弱共存;

(3)波动和稳定共存;

(4)微妙的隐蔽性;


第1565题

在一项暑期夏令营活动中,天气炎热,同学们都感到口干舌燥,此时,小丽会因自己还剩半杯水而高兴,而小悦则因只有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情绪具有(    )。


A.主观性

B.感染性

C.客观性

D.两极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同样都是半杯水,有人为还剩半杯水而高兴,有人为只剩半杯水而担忧,这说明不同的人面对同一事物的情绪是不一样的,说明情绪具有主观性。


第1566题 上初二的小明对隔壁班的女同学小可很是欣赏,可每次见到小可,小明虽然很高兴,但总是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出中学生情绪发展的(  )。


A.不稳定性

B.持久性

C.掩饰性

D.冲动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中学生的情绪既表现出强烈的情绪情感反应,对外界事物的喜怒哀乐喜形于色,淋漓尽致地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又能表现逐渐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使这种情绪的表露有时往往带有很大的文饰性,并逐渐学会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即为情绪发展的掩饰性特点。


 


第1567题

简述中学生情绪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中学生的情绪不稳定,易波动;(2)中学生的情绪反映强烈,易动感情;(3)中学生的情绪的外露和表达已趋于理性化;(4)中学生情绪的延续性较长;(5)中学生的情绪非常丰富;(6)出现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第1568题

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C.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参考答案:C


解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是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时候,不要去启发他。这说明情绪的一极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为另一极的。


第1569题

 中学生小博得知自己物理竞赛成绩名列年级第一,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反映了小博的情绪具有(  )。


A.矛盾性

B.激动性

C.掩饰性

D.短暂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对于在物理竞赛中名列前茅的“好事”,小博在家里“高兴得手舞足蹈”,而在学校却“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说明小博的情绪具有掩饰性。


第1570题

材料:

初三学生晓辉近期很苦恼,感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他觉得自己的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在学校,取得好成绩时就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与同学交往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发脾气,导致同学关系紧张;回到家里,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你们管?因此,与父母的关系也不合,他想改变这一切,可是每次出现状况时,老毛病就再次发作,他非常恨自己,每次发了牌气都后悔莫及,他不知该怎么办。

 

问题:

(1)材料中晓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哪些特点?(9分)

(2)作为教师,请你针对晓辉的问题提出指导建议。(9分)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材料中晓辉的表现反映了他情绪发展的爆发性与冲动性、不稳定性与两极性、反抗性与逆反性等特点。

①情绪的爆发性和冲动性。青少年学生对事物比较敏感,常常因为一点小事情,或者振奋、激动或者动怒、怄气,情绪容易爆发或冲动。材料中,晓辉常常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来得快,变得也快。在学校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与同学交往或父母沟通上都不能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冲动的一面,体现了晓辉情绪发展的爆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

②情绪的不稳定性和两极性。中学生的情绪波动性常常表现在情绪的大起大落,往往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波动剧烈,两极性明显,很不稳定。材料中,晓辉情绪来的快,变得也快,正是不稳定性的体现,并且取得好成绩非常高兴,遇到一点挫折又极度苦恼,体现了其情绪的两极性。

③情绪的反抗性与逆反性。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结论所产生的逆向反应情绪。材料中,只要父母过问他的学习,他就很抵触,并且说:“我都这么大了,还要你们管?”体现了晓晖的反抗情绪和逆反心理。

(2)作为教师,针对晓辉的问题可以提出以下指导建议:

①指导中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老师应指导晓辉深人了解自己的情绪特点,了解自己在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认知等方面的优缺点,敏锐觉察情绪,只有首先觉知自己的情绪及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进行及时的调整,培养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情感体验。

②预防中学生的高度焦虑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晓辉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将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教师应努力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导中学生正确处理同伴关系,真正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

③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这也是促进学生良好情感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方法。

④教给中学生自我调节的具体方法。“解铃还须系铃人”,教师的帮助只是外力的作用,这种外力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抑、焦虑及孤独,但只有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才使晓辉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适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治本”。因此教师必须教给他一些切实可行的情绪调节的方法,如,转移法、发泄法、控制法、升华法等,及时进行自我调节。


第1571题

小斌既想得高分又不愿意努力学习,这种心理冲突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C


解析:

趋避式冲突又称正负冲突,是心理冲突的一种,指同一目标对于个体同时具有趋近和逃避的心态。题干所述属于趋避式冲突。


第1572题

李哲爱好广泛,恰逢本周六晚上既有足球赛,又有演唱会,他都想去看。由于二者时间冲突,他很矛盾。他面临的冲突是(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实

C.趋避式冲突

D.多重趋避式冲突


参考答案:A


解析:

既想看足球寒,又想看演唱会,两者都想要,双趋冲突。


第1573题

小学生既不想完成作业又不想被老师惩罚,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重趋避式冲突


参考答案:B


解析:

a.双趋冲突: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选择其中一个的心理状态。
b.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
c.趋避冲突: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
d.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


第1574题 吴北即将高中毕业,他既想读国外的大学,又想读国内高校,迟迟不能做出选择,他的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


A.双避型

B.趋避型

C.双趋型

D.多重趋避型


参考答案:C


解析:

双趋冲突,指一个人必须对同时出现的两个具有相同吸引力的目标进行选择时产生的难以取舍的心理冲突。吴北既想读国外的大学,又想读国内高校,迟迟不能做出选择,体现的是双趋冲突。


第1575题

小东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参考答案:B


解析:

双避冲突又称为回避--回避冲突,是指同时遇到两个力图回避的威胁性目标,但只能避其一时所产生的冲突。小东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说明考试不及格和吃苦都是力图回避的目标,所以这种冲突属于双避冲突。


第1576题

请运用动机冲突相关知识分析晓雯的问题。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动机冲突是指一个人在某项活动中,同时存在着一个或数个所欲求的目标,或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排斥的动机,当处于相互矛盾的状态时,个体难以决定取舍,表现为行为上的犹豫不决,这种相互冲击的心理状态,称为动机冲突。动机冲突可以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重趋避冲突。材料中晓雯的动机冲突属于趋避冲突,即个体对一个事物同时产生的两种相反的态度取向时内部的动机冲突。晓雯既想当班长又害怕耽误学习;既想参加数学竞赛,又担心完不成班级规划的任务,每件事都有两面性,即为趋避冲突。晓雯想成为音乐家也想成为心理学家,属于是双趋冲突


第1577题

假如你是晓雯的班主任教师,你如何帮助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第一,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自觉目的性是意志行动的重要特征,帮助晓雯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减少其行动的盲目性,促使晓雯合理处理好个体成长与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

第二,通过学校教育,日常学习,劳动和课外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使学生认识到要达到一定的目的都必须付出努力。对于晓雯这样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第三,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学生良好的榜样,教师在工作中要表现出目标明确,处事果断以及不怕困难的心理品质。

第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励晓雯用座右铭以及先进人物的事迹,不断促进自己的发展;并利用集体的帮助,克服自身的弱点。


第1578题

液体智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它受文化教育的影响较大。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

理由:液体智力也称液体能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对关系的认识,类比、演绎推理能力,形成抽象概念的能力等。心理学发现,液体能力属于人类的基本能力,其个别差异受教育文化的影响较少。液体智力的发展与年龄密切相关,一般人在20岁左右时,液体能力的发展达到顶峰,30岁以后将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第1579题

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   )。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参考答案:C


解析:

加德纳提出“多元智能理论”,即智力多元论,被誉为“多元智能理论”之父。


第1580题

简述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2)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3)能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4)能力发展的类型差异

(5)特殊能力发展的差异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