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第621题

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实践反映出对(  )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参考答案:C


解析:

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为目的,体现了直接经验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第622题

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第623题

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和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  )。


A.学生主动性的丧失

B.教师主动性的实现

C.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

D.造成学生的被动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发挥,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第624题

教师必须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  )。


A.客观性

B.事实性

C.主观能动性

D.必然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教育教学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具有主观能动性。


第625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第626题

教学过程只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同时,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也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第627题

知识越多,能力越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该说法是错误的。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第628题

教学过程中的直接经验是从属于间接经验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正确。教学过程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过程,教学过程以间接经验为主。但如果缺乏必要的直接经验,将会造成理解间接经验的困难,因此直接经验是间接经验的基础。但学生的直接经验不同于人类一般的直接经验,它是从属的,从属于间接经验,获得直接经验是为了更好地学习间接经验,是为更好地掌握间接经验而服务的;同时,它是又少量的,而且是经验改造的。 


第629题

学生知识越多,说明学生能力越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此题说法错误。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但是,知识不等于能力,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并不完全表明其智力的高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也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只有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


第630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标志是( )。


A.确保学生的独立地位

B.维持正常课程秩序

C.维护教师的中心地位

D.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在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中,作为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性来进行反映。


第631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明学习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正确。

教给学生知识是重要的,但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重要。


第632题

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智力是使人能够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智力水平越高,的确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但智力水平并不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策略、集体及教师的影响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因此,智力水平与学习成绩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第633题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第634题

教师不能满足于“授人以鱼”,更要做到“授人以渔”。这强调教学应重视(   )。 


A.传授知识

B.发展能力

C.培养个性

D.形成品德


参考答案:B


解析: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思是:传授给人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这句话对教学的启示是:教学应重视发展学习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传授知识。


第635题

智力水平高,那么创造性也高。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该说法错误。

(2)创造力与智力有关,但并非线性关系。首先,低智商不可能具有高创造性。其次,高智商不一定有高创造性。最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第636题

教学具有教育性。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一】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学的教育性规律,指教学过程既是传授和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的过程,又是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两者具有紧密的联系。

【参考答案二】
① 从社会要求看,教学活动是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来开展的,受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并服务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

② 从教学内容看,科学知识本身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因素;③ 从教学手段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也具有教育因素;④从教师看,教师是具有一定思想观点的人,在教学中总是表现出一定的立场、观点、个性特征,从而对学生产生影响;⑤从学生的角度看,学生的学习目的、思想状况、学习态度,对学习的积极性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具有教育性。因此,教学具有教育性。


第637题

关于教学,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


A.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老师要以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B.教学要以学习书本知识为主,充分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

C.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间接经验

D.要使学生真的理解所学的知识,就必须依靠个人以往积累的或现实的感性经验为基础


参考答案:A


解析:

教学中学生主要是学习间接经验,并且是间接地去体验。以间接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是学校教育为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因此A是错误。


第638题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具体包括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教学的教育性规律)


第639题

“儿童中心主义”违背了(  )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

C.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参考答案:D


解析:

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这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 


第640题

教学就是教师系统传授知识的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题干重视了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是一种片面化的理解,容易导致“教师中心主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