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题库(2221题)


第541题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受益?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第542题

问题:学生犯了错误应怎样对待?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首先弄清楚学生犯错误的原因。在未弄清楚原因之前,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一顿或指责一番。这既无济于问题的解决,学生也不能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改正错误。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如不仔细调查了解往往会被一些表面现象所遮掩,找不到真正的原因,而做出错误处理。

学生犯错误大致有如下几种原因:

第一,缺乏经验而犯错误。由于学生年纪轻,知识浅,特别是缺乏经验往往导致犯错误。这就要求教师事前尽可能教给他们做某一件事的一些简单方法,或者在旁加以指导,这样,就可能避免错误的出现。

第二,由于好奇心而犯了错误。孩子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本来是件好事,可是也往往由于好奇心而犯错误。

第三,是非观念薄弱导致了犯错误。由于他们道德评价能力很低,对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等分辨不清,把坏的当好的,把丑的当美的,结果犯了错误。

第四,别人促成了犯错误。这是指孩子本不会犯错误,在别人促成下犯了错误。

第五,外界不良诱因。在坏人、坏事等外界不良诱因下犯了错误。

学生犯错误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因此只有弄清犯错误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才会收到应有的效果。

(1)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一起找原因,启发他们勇于讲清事实,承认错误。当他们承认错误后,就应该原谅他,给予改正的机会。

(2)学生犯了错误,只要有一点点改正,即使改得不彻底,教师也应给予鼓励。

(3)学生犯了错误,教师既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和批评,但也不能漠然视之。必须认真对待,把学生的错误作为一个契机,当作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次机会。


第543题

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关注个体差异

C.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

D.注重教育公平


参考答案:C


解析: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关注人,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教育是为了一切人的发展”。


第544题

问题:“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不符合课程改革理念,都不能被采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

(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

(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

(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

(4)在选择课程结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

(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第545题

2001年,教育部印发了(  )的通知。在世纪之交,我国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机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B.《中国教育与改革发展纲要》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参考答案:A


解析:

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第546题

新课程改革纲要中对教材管理的要求是(   )。

①明确开发标准②完善管理制度③强化教材质量④严格审定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C


解析:

新课改对教材管理有三方面的要求:完善管理制度;强化教材质量;严格审定制度。


第547题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参考答案:C


解析: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第548题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第549题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C.倡导性学习

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参考答案:B


解析:

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第550题

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1)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时分配;(2)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5)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6)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


第551题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确立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

(2)破除书本知识的桎梏,构筑具有生活意义的课程内容;

(3)摆脱被知识奴役的处境,恢复个体在知识生成中的合法身份;

(4)改变学校个性缺失的现实,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第552题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  )。


A.《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B.《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C.《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D.《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是2001年6月7日发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第553题

指出两种教学处理的各自特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从特点看,甲教师的教学处理是一种传统的教学处理方法,受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学过程五环节及前苏联文学课教学过程的影响较大,教师努力从字、词、句,讲到语法、修辞、人物、写作方法等等,特别突出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乙教师的处理具有较大的创新性,是新课程改革中产生的体验型教学,它综合了活动课、讨论课、研究课等多种课型,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不追求知识的完整,注重学生在动手中体验感悟。


第554题

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特别是新课改的理念出发比较这两种教学处理的优劣。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从语文教育学的有关理论来看,虽然这两种教学处理具有共同的优点,例如目的性明确、教学环节清楚、教师主导作用明显、紧扣教材。但相比之下,乙教师的处理要优于甲教师的处理。理由主要有五个:

①甲教师的处理过程机械,形式单一,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乙教师的处理则形式灵活,丰富多变,因此,能够引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②甲教师只注重知性(理性)知识分析传授,学生接受性差,即使接受了也不可能达到内化的程度;乙教师则注重对学生感性或直觉的培养,通过感性的认识活动,帮助学生丰富情感,获得对对象的完整的认识和深刻的体验。

③甲教师的处理,只将课堂教学停留在书本中,只要求学生带耳朵听讲,导致学生眼界狭窄,能力匮乏;乙教师则将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促使学生自己去研究判断,组织协调,不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拓宽了学生的学习天地,提高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④甲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因此,注重对课文内容的分析,结果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乙教师则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予引导者,达到了“导而弗牵”的要求。通过活动的设计,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充分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⑤甲教师的教学处理缺乏师生沟通的基础,乙教师的处理则能强化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情感融合。


第555题

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D


解析:

现代学生观倡导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556题

关于新课程理念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学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

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

C.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D.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研究或探究为中心的实践性学习活动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课程改革设置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第557题

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因而教学同智育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教学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但是教学不同于智育,二者相互关联又有区别:一方面,教学也是德育、美育、体育的途径;另一方面,智育也需要通过课外、校外活动等才能全面实现。 


第558题

教学即教育,二者是相同的。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是一种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教育包括教学,教学只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第559题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是(   )。


A.教学

B.智育

C.教育

D.上课


参考答案:A


解析:

题干阐述的是“教学”的含义。


第560题

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是实现学校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这种观点仅仅把教学看成是实施智育的途径,忽视了教学同时还是实施德育、美育和体育的基本途径。即使作为实施智育的途径,教学也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授受,还包括开发智力和培养能力。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