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21题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的过程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522题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评价的要求是( )。 ①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②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③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④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参考答案:A
解析:
新课改对课程评价的要求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第523题
新课程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教育评价的甄别与评价功能。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错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改变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监督功能、调节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所以以上说法是错误的。
第525题
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 )。
A.国家一级管理
B.国家、地方二级管理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D.国家、地方、学校、教研室四级管理
参考答案:C
解析:
2001年我国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第526题
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实行( )
A.六三分段设置
B.五四分段设置
C.九年整体设置
D.多种形式设置共存
参考答案:C
解析: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要求义务教育课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第527题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改变过于重视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知识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解决问题和合作能力等。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现状,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第528题
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相结合
D.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参考答案:C
解析: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故本题选C。
第529题
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 )。
A.以分科课程为主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以综合课程为主
D.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结合
参考答案:A
解析:
我国普通高中阶段的课程设置方式是以分科课程为主。
第530题
我国《基础教研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在课程设置上,高中阶段( )。
A.以综合课程为主
B.以分科课程为主
C.以时间活动课程为主
D.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为: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因此,本题选择B。
第531题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参考答案:B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并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第532题
简述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包括:
(1)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综合实践课程中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特征的基本学习领域之一。
(2)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3)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主要通过学生在本社区以集体或个人形式参加各种公益活动,进行社会责任意识、助人为乐精神的教育,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社会实践主要通过军训和工农业生产劳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生产劳动教育,培养组织纪律性、集体观念和吃苦耐劳精神。
(4)劳动与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主要对学生进行劳动观念和一般劳动技术能力的教育,进行现代职业意识、职业技能的培养和就业选择的指导。
第533题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方面的重大改革,作为一门必修课,其开设的范围是( )。
A.从幼儿园到初中
B.从小学到初中
C.从初中到高中
D.从小学到高中
参考答案:D
解析:
国家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是从小学到高中。
第534题
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
A.学科课程
B.拓展性学科课程
C.辅助性学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参考答案:D
解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535题
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特征。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综合性。体现在学科综合、时空综合、学习方式方面的综合。
(2)实践性、活动性。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各项活动中通过“做”“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开放性。课程的时空是开放的,同时不是单一的学习方式,学生必须从观察中学,从访问中学,从劳动中学,从实验中学,从画中学,从唱中学,也就是在活动中学。
(4)生成性。生成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生成、活动过程的生成。但是要注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5)自主性。学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从活动主题或课题的提出,到活动方案的制订,再到活动的实施,都应该让学生自主活动。
(6)课程性。这些特点体现在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实施、地位和管理等方面。
第536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我国中小学课程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学段是( )
A.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B.小学三年级至高中
C.小学五年级至高中
D.初中—年级至高中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开设学段为小学一年级至高中。
第538题 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 )。
A.课程结构
B.教学内容
C.学习方式
D.教学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C
解析:
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539题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 )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技能型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课程的任务,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这类课程可以提供一定的目标、一定的结论,而获得结论的过程和方法则是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探索、研究,以此引导他们形成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