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2025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章节精编题库及答案(1341题)


第601题 给水排水厂站工程联合试运转应带负荷运行,试运转持续时间不应小于()h,设备应运行正常、性能指标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A.2

B.12

C.24

D.72


参考答案:D


解析:

联合试运行
(1)联合试运转应带负荷运行,试运转持续时间不应小于72h,设备应运行正常、性能指标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连续试运行期间,开机、停机不少于3次。
(3)处理设备及泵房机组联合试运行时间,一般不少于6h。
(4)水处理和泥处理工艺系统试运行满足工艺要求


第602题 给水排水厂站工程连续试运行期间,开机、停机不少于()次。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C


解析:

联合试运行
(1)联合试运转应带负荷运行,试运转持续时间不应小于72h,设备应运行正常、性能指标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2)连续试运行期间,开机、停机不少于3次
(3)处理设备及泵房机组联合试运行时间,一般不少于6h。
(4)水处理和泥处理工艺系统试运行满足工艺要求


第603题 注浆加固地基前需确定()。


A.浆液材料

B.浆液配合比

C.混合物坍落度

D.施工参数

E.注浆顺序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注浆加固地基:

需根据设计要求及工程具体情况选用浆液材料,并进行现场试验,确定浆液配合比施工参数注浆顺序

浆液应搅拌充分、筛网过滤;

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参数和注浆顺序;

地基承载力、注浆体强度合格率达不到80%时,应进行二次注浆。


第604题 属于控制、减小地下水浮力作用效应的抗浮方法有()。


A.排水限压法

B.泄水降压法

C.锚固抗浮法

D.隔水控压法

E.压重抗浮法


参考答案:ABD


解析:


第605题 结构受力合理,不影响建筑功能,后期维护简单的抵抗地下水浮力作用效应的方法有()。


A.设置排水井持续降水

B.增加基础底板及结构荷载

C.增加底板或结构刚度和抗拔承载力

D.抗浮锚杆

E.抗浮桩


参考答案:DE


解析:


第606题 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水处理构筑物的特点有()。


A.结构断面较厚

B.配筋率较高

C.抗渗性较高

D.良好的整体性

E.较高的耐腐蚀性


参考答案:BCD


解析:

水处理(调蓄)构筑物和泵房多数采用地下或半地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是构件断面较薄,属于薄板或薄壳型结构,配筋率较高,具有较高抗渗性和良好的整体性要求。少数构筑物采用土膜结构如稳定塘等,面积大且有一定深度,抗渗性要求较高。


第607题 关于大型矩形水池采用单元组合现浇混凝土结构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单元组合结构可有效防止池体出现裂缝渗漏

B.后浇带处钢筋与相邻结构钢筋保持连续

C.后浇带处混凝土强度比单元块强度高一个等级

D.后浇带处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E.后浇带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低于28d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大型矩形水池为避免裂缝渗漏,设计通常采用单元组合结构将水池分块(单元)浇筑。各块(单元)间留设后浇缝带,池体钢筋按设计要求一次绑扎好,缝带处不切断,待块(单元)养护42d后,再采用比块(单元)高一个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或掺加UEA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注后浇缝带且养护时间不应低于14d,使其连成整体。


第608题 关于管件穿越有防水要求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有()。


A.应设置直径至少比管道直径大100mm的套管

B.套管止水环与套管应满焊

C.穿管后应将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填塞密实

D.端口周边应填塞密封胶

E.应在结构防水层施工后埋设完成


参考答案:BCD


解析:

件穿越有防水要求的结构时应设置套管,套管的直径应至少比管道直径大50mm

套管止水环与套管应满焊。穿管后应将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填塞密实,端口周边应填塞密封胶。

穿过结构的管道、埋设件等应在结构防水层施工前埋设完成。


第609题 关于水池等构筑物模板、支架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有()。


A.模板安装位置正确、拼缝紧密不漏浆

B.预埋管、预埋件的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C.池壁内模立柱可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

D.池壁模板应设置确保墙体直顺和防止浇筑混凝土时模板倾覆的装置

E.应在池壁最下一层模板适当位置预留清扫杂物用的窗口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模板、支架施工
①模板及其支架应满足浇筑混凝土时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且应安装牢固。
②钢模板安装前应抛光、除锈并涂刷脱模剂。各部位的模板安装位置正确、拼缝紧密不漏浆;对拉螺栓、垫块等安装稳固;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洞、穿墙套管的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
管件穿越有防水要求的结构时应设置套管,套管的直径应至少比管道直径大50mm。套管止水环与套管应满焊。穿管后应将套管与管道之间的缝隙填塞密实,端口周边应填塞密封胶。穿过结构的管道、埋设件等应在结构防水层施工前埋设完成。
安装池壁最下一层模板时,应在适当位置预留清扫杂物用的窗口。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部清扫干净,检验合格后,再将窗口封闭。
③采用穿墙螺栓平衡混凝土浇筑对模板的侧压力时,应选用两端能拆卸的螺栓或在拆模板时可拔出的螺栓,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两端能拆卸的螺栓中部应加焊止水环,止水环不宜采用圆形,且与螺栓满焊牢固。
b.螺栓拆卸后混凝土壁面应留有40~50mm深的锥形槽
c.在池壁形成的螺栓锥形槽,应采用无收缩、易密实、具有足够强度、与池壁混凝土颜色一致或接近的材料封堵,封堵完毕的穿墙螺栓孔不得有收缩裂缝和湿渍现象。
对跨度不小于4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跨度的1/1000~3/1000。
d.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管、预埋件安装前应清除铁锈和油污,安装后应做标志。
e.池壁模板可先安装一侧,绑完钢筋后,分层安装另一侧模板,或采用一次安装到顶而分层预留操作窗口的施工方法。分层安装模板,每层层高不宜超过1.5m;分层留置的窗口其层高不宜超过3m,水平净距不宜超过1.5m。

选项C错误。池壁与顶板连续施工时,池壁内模立柱不得同时作为顶板模板立柱;顶板支架的斜杆或横向连杆不得与池壁模板的杆件相连接。


第610题 关于水处理厂站结构无粘结预应力筋施工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度大于50m时,宜采用分段张拉

B.设计无要求时,锚固肋数量应为双数

C.安装时应以锚固肋数量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分段(张拉段)数量

D.无粘结预应力筋有死弯时应调直后使用

E.无粘结预应力筋中接头应相互错开


参考答案:AB


解析:

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安装:
a.锚固肋数量和布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张拉段无粘结预应力筋长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
b.安装时,上下相邻两环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应错开一个锚固肋;应以锚固肋数量的一半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分段(张拉段)数量;每段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计算长度应加入一个锚固肋宽度及两端张拉工作长度和锚具长度。
c.应在浇筑混凝土前安装、放置;浇筑混凝土时,不得踏压、撞碰无粘结预应力筋、支撑架及端部预埋件。
d.无粘结预应力筋不应有死弯,有死弯时应切断。
e.无粘结预应力筋中严禁有接头


第611题 关于水处理构筑物中金属止水带安装的说法,正确的有()。


A.金属止水带接头应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

B.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

C.咬接或搭接根据材料厚度采用单面或双面焊接

D.止水带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对正

E.可在止水带上穿孔并绑扎铁丝以保证就位稳固


参考答案:ABD


解析:

③金属止水带应平整、尺寸准确,其表面的铁锈、油污应清除干净,不得有砂眼、钉孔。
④金属止水带接头应按其厚度分别采用折叠咬接或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20mm,咬接或搭接必须采用双面焊接。
⑤金属止水带在伸缩缝中的部分应涂防锈和防腐涂料。
⑥止水带安装应牢固,无孔洞、撕裂、扭曲、褶皱,位置准确,其中心线应与变形缝中心线对正,止水带不得有裂纹、孔洞等。不得在止水带上穿孔或用铁钉固定就位。
⑦混凝土结构中,止水带、遇水膨胀止水条和预埋注浆管可组合应用,以提升施工缝的防水质量。


第612题 水处理构筑物满水试验前必须具备的条件有()。


A.池内清理洁净

B.防水层施工完成

C.预留洞口已临时封堵

D.防腐层施工完成

E.构筑物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参考答案:ACE


解析:

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
①编制专项试验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审批合格
②池体的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与所试验构筑物连接的已建管道、构筑物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池内清理洁净,池内外缺陷修补完毕。
③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保护层喷涂之;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石砌池体勾缝以
④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
⑤与构筑物连接的管道、相邻构筑物,应采取相应的防差异沉降的措施;有伸缩补偿装置的,应保持松弛、自由状态。
⑥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⑦试验用的充水、充气和排水系统已准备就绪,经检查充水、充气及排水闸门不得渗漏。
⑧各项保证试验安全的措施已满足要求;满足设计的其他特殊要求。
⑨试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应为合格产品,并经具有合法资质的相关部门检验合格。


第613题 水处理构筑物满水试验的流程有()。


A.吹扫

B.水池注水

C.水池内水位观测

D.蒸发量测定

E.整理试验结论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试验流程:试验准备→水池注水→水池内水位观测→蒸发量测定→整理试验结论。


第614题 水池满水试验中,水位观测的要求有()。


A.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应为12h

B.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为1/10mm

C.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D.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E.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水位观测:
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1/10mm
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测定时间应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第615题 关于水池满水试验注水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有()。


A.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B.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1m/d

C.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h

D.当发现渗水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做出妥善处理后方可继续注水

E.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做外观检查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池内注水:
向池内注水应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
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大于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做外观检查和沉降量观测。当发现渗水量或沉降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继续注水。
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第616题 满水试验的准备工作有()。


A.选定好洁净、充足的水源,注水和放水系统设施及安全措施准备完毕

B.有盖池体顶部的通气孔、人孔盖已安装完毕,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照明等标志已配备齐全

C.安装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

D.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并将水箱固定在水池中

E.对池体有观测沉降要求时,应待池体沉降稳定后再进行满水试验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满水试验准备工作
①选定好洁净、充足的水源;注水和放水系统设施及安全措施准备完毕。
有盖池体顶部的通气孔、人孔盖已安装完毕,必要的防护设施和照明等标志已配备齐全。
③安装水位观测标尺、标定水位测针
④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一般采用严密不渗,直径500mm、高300mm的敞口钢板水箱,并设水位测针,注水深200mm。将水箱固定在水池中。
⑤对池体有观测沉降要求时,应选定观测点,并测量记录池体各观测点初始高程。


第617题 关于水处理构筑物满水试验必备条件,说法错误的有()。


A.与所试验构筑物连接的已建管道、构筑物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B.应在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后进行

C.应在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且保护层喷涂之后进行

D.应在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后,石砌池体勾缝以后进行

E.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


参考答案:BC


解析:

满水试验前必备条件
①编制专项试验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审批合格
②池体的混凝土或砖、石砌体的砂浆已达到设计强度要求;与所试验构筑物连接的已建管道、构筑物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池内清理洁净,池内外缺陷修补完毕。
③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防腐层施工之;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施加预应力且锚固端封锚以,保护层喷涂之;砖砌池体防水层施工以,石砌池体勾缝以
④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且经验算能安全承受试验压力
⑤与构筑物连接的管道、相邻构筑物,应采取相应的防差异沉降的措施;有伸缩补偿装置的,应保持松弛、自由状态。
⑥池体抗浮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⑦试验用的充水、充气和排水系统已准备就绪,经检查充水、充气及排水闸门不得渗漏。
⑧各项保证试验安全的措施已满足要求;满足设计的其他特殊要求。
⑨试验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应为合格产品,并经具有合法资质的相关部门检验合格。


第618题 水处理构筑物满水试验前,应编制专项方案,且经()审批后,方可实施。


A.施工总承包单位

B.监理单位

C.设计单位

D.建设单位

E.运营单位


参考答案:BDE


解析:

编制专项试验方案,并经监理单位、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审批合格。


第619题 关于水处理构筑物渗水量计算,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池体有盖时,蒸发量可忽略不计

B.池体无盖时,必须做蒸发量测定,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水位

C.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表面积计算

D.注水至设计水深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E.若遇下雨,当降雨量大于蒸发量时,测试结果无效,必须待雨停后重测


参考答案:ABE


解析:

选项C错误。满水试验标准
(1)水池渗水量计算,按池壁(不含内隔墙)和池底的浸湿面积计算。
(2)渗水量合格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池不得超过2L/(m²·d);砌体结构水池不得超过3L/(m²·d)。

选项D错误。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测定时间应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蒸发量测定:
池体有盖时,蒸发量可忽略不计。池体无盖时,必须做蒸发量测定。每次测定水池中水位时,同时测定水箱中水位。


第620题 关于水处理构筑物气密性试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试验压力宜为池体工作压力的1.15倍

B.24h的气压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20%

C.需进行满水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的池体,应在满水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气密性试验

D.测读池内气压值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48h

E.每次测读池内气压的同时,测读池内气温和池外大气压力,并换算成同于池内气压的单位


参考答案:BCE


解析:

需进行满水试验和气密性试验的池体,应在满水试验合格后,再进行气密性试验。

2)试验要求
(1)测读池内气压值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
(2)每次测读池内气压的同时,测读池内气温和池外大气压力,并换算成池内气压相同的单位。

3)气密性试验标准
(1)试验压力宜为池体工作压力的1.5倍。
(2)24h的气压降不超过试验压力的20%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