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2025年一级建造师市政实务章节精编题库及答案(1341题)


第541题 护盾式TBM一般采用圆形管片衬砌,管片间应安装()。


A.螺栓

B.缓冲垫

C.传力衬垫

D.止水条


参考答案:D


解析:

护盾式TBM管片衬砌与现浇混凝土衬砌的接触部位应采用缓膨型遇水膨胀止水条以及注浆防水等方式达到止水目的,并满足设计要求。


第542题 下列盾构施工监测项目中,属于必测的项目是()。


A.士体深层水平位移

B.管片结构应力

C.地层与管片的接触应力

D.隧道结构变形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543题 盾构近接施工中,“既有结构物防护措施”之一的“盾构施工措施”,主要是()。


A.控制地层变形

B.隔断盾构掘进地层应力与变形

C.既有结构物加固

D.盾构隧道周围地层加固


参考答案:A


解析:

近接施工管理:盾构近接施工会引发地层变形,对既有结构物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有害影响,因此有必要采取系统性措施控制地层变形保护既有结构物


第544题 放坡明挖法基坑开挖应对下列()项目进行中间验收。


A.基坑平面位置、宽度、高程、平整度、地质描述

B.基坑降水情况

C.基坑放坡开挖的坡度情况

D.地下连续墙垂直度允许偏差

E.地下管线的悬吊和基坑便桥稳固情况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基坑开挖应对下列项目进行中间验收:
基坑平面位置、宽度、高程、平整度、地质描述,基坑降水,基坑放坡开挖的坡度和围护桩及连续墙支护的稳定情况,地下管线的悬吊和基坑便桥稳固情况。


第545题 关于防水卷材铺贴说法,正确的有()。


A.基层面应干燥、洁净

B.基层面必须坚实、平整,其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mm,且每米范围内不多于一处

C.基层面阴、阳角处应做成150mm圆弧或50mm×50mm钝角

D.保护墙找平层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其配合比为1∶2,厚度为15~20mm

E.基层面含水率不宜大于9%


参考答案:ABE


解析:

防水卷材铺贴的基层面应符合以下要求:
①基层面应干燥、洁净。
②基层面必须坚实、平整,其平整度允许偏差为3mm,且每米范围内不多于一处。
③基层面阴、阳角处应做成100mm圆弧50mm×50mm钝角。(选项C错误)
④保护墙找平层采用水泥砂浆抹面,其配合比为1:3,厚度为15~20mm。(选项D错误)
⑤基层面应干燥,含水率不宜大于9%。


第546题 明挖基坑施工时的安全技术要求有()。


A.分层开挖深度和施工作业顺序应在裸露边坡保持自立的时间内完成支护

B.围护结构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个等级

C.基坑顶边不得行驶载重车辆

D.降水工程应进行专项设计,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

E.土方开挖应与内支撑施工配合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明挖基坑安全技术控制要点
(1)降水工程应进行专项设计,并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应掌握地下水控制施工场地内的障碍物、管线分布情况,收集影响区域内的地上(下)建(构)筑物、管线等周边环境资料;基坑开挖前,应进行试验性抽水检验降水效果。
(2)围护结构施工前,应对桩位或墙位挖探坑,确保无地下管线和障碍物后方可施工。
(3)采用桩或墙的围护结构,宜与主体结构之间预留外放量,确保围护结构不侵入主体结构线。
(4)围护结构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提高一个等级。混凝土灌注施工时宜高出设计文件规定的标高300~500mm。
(5)基坑边壁应采用小型机具或人工切削清坡,边壁不应出现超挖或造成土体松动。边坡坡度应符合设计文件或方案要求。分层开挖深度和施工作业顺序应在裸露边坡保持自立的时间内完成支护。
(6)土方开挖应与内支撑施工配合,基坑土方挖至其设计文件规定的位置下0.5m时,应进行内支撑施工。钢支撑预加轴力未锁定前或混凝土横撑强度未达到设计文件规定的允许值前,不应继续开挖下层土方。


第547题 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关于防水层施工质量说法正确的有()。


A.采用专用热合机焊接

B.双焊缝搭接的焊缝宽不应小于20mm

C.焊缝应均匀连续

D.防水层应在初期支护基本稳定且衬砌检查合格后进行

E.焊缝合格标准:气压0.02MPa,经过3min下降值不大于20%


参考答案:ACD


解析:

防水层应在初期支护基本稳定且衬砌检查合格后进行。防水层:采用专用热合机焊接,焊缝应均匀连续;双焊缝搭接的焊缝宽不应小于10mm;焊缝不得有漏焊、假焊、焊焦、焊穿等现象;焊缝应经充气试验合格:气压0.15MPa,经过3min下降值不大于20%。


第548题 浅埋暗挖法施工中,关于二次衬砌施工要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A.模板和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满足设计要求,使用前应经过检查,重复使用时应检查、修整

B.应从上向下浇筑,对称进行、振捣密实,且振捣器不得触及防水层

C.混凝土的坍落度宜为150~180mm

D.严禁在浇筑过程中向混凝土中加水

E.变形缝端头模板处的填缝中心应与初期支护变形缝位置平行,端头模板支设应垂直、牢固


参考答案:ACD


解析:选项B错误,应从下向上浇筑,各部位应对称浇筑、振捣密实,且振捣器不得触及防水层。选项E错误,变形缝端头模板处的填缝中心应与初期支护变形缝位置重合,端头模板支设应垂直、牢固。


第549题 在下列做法中,()对保护地下管线有害。


A.保护管线主要通过控制基坑变形

B.施工时支撑不及时

C.保护地下管线要做好监测工作

D.施工前没有对基坑周围地下管线做好调查工作

E.管线沉降较大、变形曲率过大时,采用注浆方法调整管道的不均匀沉降


参考答案:BD


解析:

地下管线保护

1.工程地质条件及现况管线调查

2.编制地下管线保护方案

3.现况管线改移、保护措施

选项BD不属于保护措施。


第550题 调查影响范围内各种管线的方法有()。


A.向设计单位查询

B.向管线管理单位查询

C.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

D.建设单位必须提供有关资料

E.坑探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工程地质条件及现况管线调查
(1)进场后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及隧道施工范围内和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等有关资料,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掌握管线的施工年限、使用状况、位置、埋深等数据信息。
(2)对于资料反映不详、与实际不符或在资料中未反映管线真实情况的,应向规划部门、管线管理单位查询,必要时在管理单位人员到场情况下进行坑探以查明现状。
(3)对于基坑、隧道影响范围内的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必须查阅相关资料并经现场调查,掌握结构的基础、结构形式等情况。
(4)将调查的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的位置埋深等实际情况按照比例标注在施工平面图上,并在现场做出醒目标志
(5)分析调查、坑探等资料,作为编制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保护方案和采取安全保护措施的依据。


第551题 调查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影响范围内的各种管线,需要掌握管线的()等。


A.埋深

B.施工年限

C.使用状况

D.位置

E.具体产权单位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进场后应依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基坑及隧道施工范围内和影响范围内的各种地上、地下管线及建(构)筑物等有关资料,查阅有关专业技术资料,掌握管线的施工年限、使用状况、位置、埋深等数据信息。


第552题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下列受冻临界强度符合要求的有()。


A.对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20%

B.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40%

C.需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

D.对有抗冻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0%

E.当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时,可按综合蓄热法受冻临界强度取值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拓展】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T 104

6.1.1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时,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40%;
2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4.0MPa;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时,采用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5.0MPa;
3 对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C50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30%;(选项A错误)
对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50%;(选项B错误)
5对有抗冻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70%;
6 当采用暖棚法施工的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时,可按综合蓄热法受冻临界强度取值;
当施工需要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时,应按提高后的强度等级确定受冻临界强度。


第553题 关于高温施工说法,正确的有()。


A.当温度改变引起的钢支撑结构内力不可忽略不计时,应考虑温度应力

B.涂料防水层不得在施工环境温度高于30℃或烈日暴晒时施工

C.混凝土配合比宜降低水泥用量,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

D.宜选在一天中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

E.当混凝土水分蒸发较快时,应在施工作业面采取挡风、遮阳、喷雾等措施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轨道交通工程】高温施工
(1)对钢支撑,当高温期施工产生较大温度应力时,应及时对支撑采取降温措施;当温度改变引起的钢支撑结构内力不可忽略不计时,应考虑温度应力。
(2)涂料防水层不得在施工环境温度高于35℃或烈日暴晒时施工。
(3)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保湿养护。侧模拆除前宜采用带模湿润养护。

【桥梁工程】高温施工措施
1)混凝士的配制
高温期混凝土拌合时,应掺加减水剂或细粉煤灰。施工期间应对原材料及拌合设备采取防晒措施,并根据混凝土坍落度检测情况,在保证配合比不变的前提下,调整水的掺量。
2)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
(1)尽量缩短运输时间,宜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
(2)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控制在30℃以下,宜选在一天中温度较低的时间内进行。
(3)浇筑场地宜采取遮阳、降温措施。
3)混凝士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宜立即覆盖塑料膜,终凝后覆盖土工布等材料,并应洒水保持湿润。


第554题 给水处理的处理对象通常为()。


A.海水

B.天然淡水

C.生活污水

D.再生水


参考答案:B


解析:

给水处理对象与目的

处理对象通常为天然淡水水源,主要是来自江河、湖泊与水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井水)。

水中含有的杂质,按其来源可分为自然过程和人为污染两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三种,也可按杂质的颗粒大小以及存在形态分为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第555题 给水处理中常用消毒手段有加氯消毒、臭氧消毒和()等。


A.酒精消毒

B.紫外消毒

C.加热消毒

D.84消毒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556题 高浊度水如黄河水应采用的给水处理方法是()。


A.原水→简单处理

B.原水→接触过滤→消毒

C.原水→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D.原水→调蓄预沉→混凝→沉淀或澄清→过滤→消毒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557题 给水处理中的自然沉淀是用来去除()的。


A.粗大颗粒杂质

B.胶体和悬浮杂质

C.细菌和病毒

D.金属离子


参考答案:A


解析:


第558题 给水中的杂质按颗粒大小以及存在形态分为悬浮物质、胶体和()。


A.有机物

B.溶解物质

C.藻类

D.金属离子


参考答案:B


解析:

给水处理对象与目的

处理对象通常为天然淡水水源,主要是来自江河、湖泊与水库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井水)。

水中含有的杂质,按其来源可分为自然过程和人为污染两类,按其性质可分为无机物、有机物和微生物三种,也可按杂质的颗粒大小以及存在形态分为悬浮物质、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第559题 水质指标中COD指的是()。


A.生物化学需氧量

B.化学需氧量

C.生物需氧量

D.总需氧量


参考答案:B


解析:

处理目的是将输送来的污水通过必要的处理方法,使之达到国家规定的水质控制标准后回用或排放。从污水处理的角度,污染物可分为悬浮固体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有毒物质、污染生物和污染营养物质。污水中有机物浓度一般用生物化学需氧量(BOD₅)、化学需氧量(COD)、总需氧量(TOD)和总有机碳(TOC)表示。


第560题 污水经过一级处理后,污水中固体悬浮物可去除()。


A.10%~20%

B.25%~50%

C.35%~60%

D.40%~70%


参考答案:C


解析:

(1)一级处理主要针对水中固体悬浮物质,常采用物理处理的方法,经过一级处理后,污水中固体悬浮物可去除35%~60%,附着于固体悬浮物的有机物也可去除10%~30%(与悬浮物的去除率有关)。

(2)二级处理是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核心,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以BOD或COD表示)。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生物处理方法,具体方式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等。经过二级处理后,污水中的BOD₅、固体悬浮物去除率可达85%~95%,二沉池出水可实现达标排放。

(3)深度处理是在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之后的处理单元,以进一步改善水质和达到国家有关排放标准为目的,用以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以及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可溶性无机物等。深度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混凝、沉淀(澄清、气浮)、过滤、消毒,必要时可采用活性炭吸附、膜过滤、臭氧氧化和自然生物处理等工艺。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