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新】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题库(2323题)


第1881题

不存在吸收过程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内注射

C.肺部给药

D.腹腔注射

E.口服给药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的吸收。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到达全身体循环的过程。因此腹腔注射、肌内注射、口服给药、肺部给药都有吸收过程,静脉注射则没有。


第1882题

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吸收程度与静注相当的是


A.静脉注射给药

B.肺部给药

C.阴道黏膜给药

D.口腔黏膜给药

E.肌内注射给药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肌内注射的定义及特点。肌肉注射是一种常用的药物注射治疗方法,指将药液通过注射器注入肌肉组织内,药物先经结缔组织扩散,再经毛细血管和淋巴进入血液循环,一般吸收程度与静注相当。


第1883题

关于注射剂的正确表述有


A.肌内注射的吸收程度一般与静注相当

B.药物混悬液局部注射后,可发挥长效作用

C.皮下注射药物的吸收比肌内注射快

D.皮内注射只适用于某些疾病的诊断和药物的过敏试验

E.鞘内注射可透过血脑屏障,使药物向脑内分布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剂不同给药途径相关知识点。注射是指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人体内方法的统称。常用有皮内、皮下、肌肉、肌底、静脉、动脉、鞘内注射六种。皮内注射用量小,多为0.01ml,常用于各种过敏试验(包括破伤风类毒素、抗生素等药物、血清等的过敏试验)、预防接种(如卡介苗等)以及局部麻醉。皮下注射为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由于皮下组织疏松、神经、血管、淋巴液丰富,药物易吸收,但注射时有疼痛感。故常用于疫苗和菌苗预防接种、局部麻醉。肌肉注射又称肌内注射。使用十分广泛,可用以推入各种有刺激性的药物,肌肉血管尤其丰富,药物注入可迅速吸收,一般用量5~10ml。静脉注射为用注射器将药液于20~30分钟内缓慢注入静脉。常用于急重病人,以求迅速发挥疗效。一般剂量超过10ml,有刺激性,要求迅速起作用的药物,动物血清制品(如破伤风抗毒素)可作静脉注射。鞘内注射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在腰穿时将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直接注入蛛网下腔的方法就是鞘内注射。是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有效地方法之一。


第1884题

除下列哪项外,其余都存在吸收过程


A.皮下注射

B.皮内注射

C.肌肉注射

D.静脉注射

E.腹腔注射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给药的给药部位与吸收途径。除了血管内给药没有吸收过程外,其他途径如皮下注射、肌内注射、腹腔注射都有吸收过程。


第1885题

影响口腔黏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


A.口腔黏膜

B.角质化上皮和非角质化上皮

C.唾液的冲洗作用

D.pH

E.渗透压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口腔黏膜给药制剂吸收的因素。影响口腔黏膜给药制剂吸收的最大因素是唾液的冲洗作用。


第1886题

多以气雾剂给药,吸收面积大。吸收迅速且可避免首过效应的是 


A.静脉注射给药

B.肺部给药

C.阴道黏膜给药

D.口腔黏膜给药

E.肌内注射给药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的给药部位相关知识点。肺部给药多以气雾剂给药,吸收面积大。吸收迅速且可避免首过效应。


第1887题

口腔黏膜给药剂型中,常用于全身作用的是


A.舌下片

B.气雾剂

C.喷雾剂

D.溶液型漱口剂

E.混悬型漱口剂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口腔黏膜给药。注意本题问的是口腔黏膜给药剂型中选择用于全身作用的,一般用于口腔黏膜给药的气雾剂、喷雾剂、混悬型漱口剂和溶液型漱口剂是发挥局部作用的。


第1888题

关于药物肺部吸收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肺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

B.肺部吸收不受肝脏首过效应影响

C.不同粒径的药物粒子停留的位置不同

D.药物从呼吸道吸收主要为被动扩散过程

E.药物的分子量大小与药物吸收情况无关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肺部药物吸收的因素。药物的分子量大小影响药物肺部吸收。小分子药物吸收快,大分子药物吸收相对较慢。


第1889题

影响鼻黏膜给药的因素有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影响鼻黏膜给药的因素有药物的脂溶性和解离度,分子量和粒子大小,吸收促进剂的选择。


第1890题

影响直肠给药的因素有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直肠给药,药物混合于直肠分泌液中,通过肠黏膜被直接进入大循环,避免肝脏首关效应,但应考虑药物基质的选择以及药物在基质中释放的快慢。


第1891题

影响眼部给药的因素有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的非胃肠道吸收的影响因素。眼部给药依赖于药物本身的理化性质、给药剂量及剂型,包括制剂黏度、给药体积、pH、渗透压、渗透促进剂的使用及给药方法等。


第1892题

有关鼻黏膜给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鼻黏膜的渗透性大有利于吸收

B.可避开肝首过效应

C.吸收程度和速度不如静脉注射

D.鼻腔给药方便易行

E.多肽类药物适宜以鼻黏膜给药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鼻黏膜给药的优点。鼻黏膜内的丰富血管和鼻黏膜的渗透性大有利于吸收,可避开肝首过效应、消化酶的代谢和药物在胃肠液中的降解,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时和静脉注射相当,鼻腔给药方便易行,多肽类药物适宜以鼻黏膜给药。


第1893题

适于制成经皮吸收制剂的药物是


A.离子型药物

B.熔点高的药物

C.每日剂量大于10mg的药物

D.相对分子质量大于600的药物

E.脂溶性药物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脂溶性、药物分子量小、分子型、剂量低、低熔点的药物有利于渗透通过皮肤,易于制成经皮吸收制剂。


第1894题

眼部药物发挥局部作用的有效吸收途径是


A.虹膜渗透

B.角膜渗透

C.结膜渗透

D.瞳孔渗透

E.晶状体渗透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眼部给药。眼部药物的吸收途径主要是角膜渗透和结膜渗透。角膜渗透是眼局部用药的有效吸收途径。


第1895题

与药物在体内分布无关的因素是


A.血脑屏障

B.药物的理化性质

C.组织器官血流量

D.肾脏功能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药物分布的影响因素包括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局部器官血流量、组织的亲和力、体液的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体内屏障等。肾脏功能影响药物的排泄。


第1896题

下列有关影响分布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A.体内循环与血管透过性

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

C.药物的理化性质

D.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E.给药途径和剂型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分布的因素。(1)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以及蛋白质结合能力等理化性质显著影响药物的体内分布。(2)血液循环系统:吸收的药物向体内各组织分布是通过血液循环进行的。除了中枢神经系统外,药物穿过毛细血管壁的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液循环的速度,其次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3)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4)微粒给药系统


第1897题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包括


A.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B.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

C.血液循环系统

D.胃肠道的生理状况

E.微粒给药系统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包括:

1.药物的性质:脂溶性大分布到组织器官的速度快。 

2.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有些药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特殊的亲和力。药物对组织器官的亲和力与疗效及不良反应有关。 

3.药物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率:结合率大小与疗效有关。结合后: 

(1)无活性; 

(2)不易透过毛细血管壁,影响分布和作用; 

(3)结合型药物分子量大,不易从肾小球滤过,也不受生物转化的影响;因此在体内的作用时间也延长。 

4.血流量大小:脑、心肝、肾等组织器官血管丰富,血流量大,药物浓度较高,有利于发挥作用,也易引起这些组织器官损害。 

5.特殊屏障:血脑屏障是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极性小而脂溶性大的药物较易通过,对极性大而脂溶性小的药物则难以通过。


第1898题

有关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表述正确的是


A.药物分布与药物和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无关

B.淋巴循环可使药物不通过肝脏从而避免首过效应

C.可借助微粒给药系统产生靶向作用

D.药物穿过毛细血管壁的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血液循环的速度

E.药物与蛋白结合可作为药物贮库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分布相关知识点。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率大小是影响药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局部器官血流量,血流量以肝脏最多,肾,脑,心次之。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快。组织的亲和力,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也会影响药物的分布。体液pH和药物的理化性质;体内屏障,主要有血脑屏障,胎盘屏障。


第1899题

下列不属于结合型药物的特性的是


A.不呈现药理活性

B.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C.不被肝脏代谢灭活

D.不被肾排泄

E.属于不可逆结合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药物被吸收入血后,有一部分与血浆蛋白发生可逆性结合,称为结合型,结合型药物有以下特性:不呈现药理活性、不能透过血脑屏障、不被肝脏代谢灭活、不被肾排泄。


第1900题

血浆蛋白结合率不影响药物的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体内过程的因素和性质。血浆蛋白结合率属于分布过程,是吸收之后的过程,所以不影响吸收。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