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61题
乳化剂类型改变造成破裂的原因是
A.ζ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的作用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剂性质改变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乳剂的相关知识点。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不稳定现象有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和酸败,乳剂发生破裂的原因为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导致乳化膜破裂。
第1462题
关于乳剂的稳定性下列哪些叙述是正确的
A.乳剂分层是由于分散相与分散介质存在密度差,属于可逆过程
B.絮凝是乳剂粒子呈现一定程度的合并,是破裂的前奏
C.外加物质使乳化剂性质发生改变或加入相反性质乳化剂可引起乳剂转相
D.乳剂的稳定性与相比例、乳化剂及界面膜强度密切相关
E.乳剂的合并是分散相液滴可逆的凝聚现象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乳剂的稳定性。
(1)分层(又称乳析):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象。又称乳析,分层的乳剂经振摇可重新分散。 原因:内外相密度差引起。
(2)絮凝:乳剂中的乳滴(分散相)发生可逆的(可以复原的)聚集称为絮凝。絮凝状态有利于乳剂的稳定。 原因:乳滴的电荷减少,ζ电位降低。如电解质、离子型乳化剂。其他,黏度、相体积比及流变性。
(3)转相:即W/O变为O/W或发生相反的变化。乳剂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的类型称为转相。 原因: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
(4)合并与破裂: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进而产生油、水分离的现象,为乳剂的破裂。 原因:乳化剂失效。
(5)酸败: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变质,引起乳剂的破坏与酸败。 措施:加入抗氧剂与防腐剂。
第1463题
乳化剂类型改变造成絮凝的原因是
A.ζ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的作用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剂性质改变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絮凝知识点。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称为絮凝,絮凝的条件是乳滴的电荷减少,使ζ电位降低,乳滴聚集发生絮凝。
第1464题
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非均相分散体系,其不可逆变化有
A.絮凝
B.分层
C.酸败
D.合并
E.破裂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乳剂的五种不稳定现象。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制成后在放置过程中常出现分层、合并、破裂、絮凝、转相、酸败等不稳定的现象。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者下沉的现象称为:分层(乳析)。分层的特点:分层乳剂的乳化膜未受到破坏,经振摇后仍能恢复均匀的乳剂,这一过程是可逆的。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称为:絮凝。乳滴表面的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称为:合并。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称为:乳剂的破裂。酸败:是指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的影响,使其中的油、乳化剂等发生变质的现象。合并、破裂和酸败属于不可逆变化。
第1465题
乳化剂类型改变造成酸败的原因是
A.ζ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的作用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剂性质改变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乳剂酸败的原因。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影响,使油相或乳化剂等发生变化引起的变质现象称为酸败。
第1466题
引起乳剂酸败的是
A.ξ-电位降低
B.油水两相密度差不同造成
C.光、热、空气及微生物等的作用
D.乳化剂类型改变
E.乳化剂失去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口服乳剂的稳定性。乳剂分层主要由油水两相密度差引起。转相主要由乳化剂性质的改变或添加了相反类型乳化剂引起。当乳滴的电荷减少、ξ-电位降低,从而产生聚集而引起絮凝。乳化剂失去作用导致乳化膜破坏,进而引起乳滴破裂。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从而引发酸败。
第1467题
乳化剂类型改变造成转相的原因是
A.ζ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的作用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剂性质改变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乳剂的相关知识点。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不稳定现象有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和酸败,乳剂发生转相的原因主要是乳化剂的性质改变引起的。
第1468题
乳化剂类型改变造成分层的原因是
A.ζ电位降低
B.分散相与连续相存在密度差
C.微生物及光、热、空气等的作用
D.乳化剂失去乳化作用
E.乳化剂性质改变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乳剂分层的原因。乳剂分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
第1469题
关于乳剂叙述错误的是
A.油相、水相和乳化剂是构成乳剂的基本成分
B.按分散系统的组成分类乳剂可分为单乳与复乳两类
C.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可用于制备W/O型乳剂
D.破裂是一个不可逆过程
E.转相通常是由ζ电位降低引起的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乳剂的稳定性。转相通常是由于乳化剂性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絮凝是ζ电位降低引起的。
第1470题
乳剂放置后,有时会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A.分层(乳析)
B.絮凝
C.破裂
D.转相
E.酸败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乳剂的稳定性。分层:又称乳析,是指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现象。分层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分散相和分散介质之间的密度差造成的。
第1471题
处方中,阿拉伯胶用作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鱼肝油乳处方分析。
处方中鱼肝油为药物、油相,阿拉伯胶为乳化剂,西黄蓍胶为稳定剂,糖精钠、杏仁油为矫味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本药与醋酸曲安奈德配成复方乳膏剂,具有消炎及快速缓解真菌感染症状的双重作用。
第1472题
处方中,挥发杏仁油用作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鱼肝油乳处方分析。
处方中鱼肝油为药物、油相,阿拉伯胶为乳化剂,西黄蓍胶为稳定剂,糖精钠、杏仁油为矫味剂,羟苯乙酯为防腐剂。本药与醋酸曲安奈德配成复方乳膏剂,具有消炎及快速缓解真菌感染症状的双重作用。
第1473题 关于注射剂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D.可以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E.使用方便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射剂的特点。
优点:①药效迅速,作用可靠。②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③适于不宜口服的药物。④可使个别药物发挥定位药效.⑤可以穴位注射发挥特有的疗效。
缺点:①注射时疼痛;②注射给药不方便;③注射剂由于不象内服药剂能经过肌体的防御组织(肝脏),所以质量要求比其他剂型严格,使用不当更易发生危险;④制造过程比较复杂。
第1474题 注射剂的特点不包括
A.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C.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D.可迅速终止药物作用
E.可以产生定向作用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射剂的特点。
(1)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作用可靠。
(2)可适用于不宜口服给药的患者和不宜口服的药物。
(3)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但注射给药不方便,注射时易引起疼痛。
(4)易发生交叉污染、安全性不及口服制剂。
(5)制造过程复杂,对生产的环境及设备要求高,生产费用较大,价格较高。
第1475题
一般注射液的pH应为
A.3~8
B.3~10
C.4~9
D.5~10
E.4~l1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注射剂的质量要求中调节适宜的pH,注射剂的pH应和血液pH相等或相近,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也可根据具体品种确定,同一品种的pH允许差异范围不超过±1.0。
第1476题
关于注射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注射剂给药不方便,易发生交叉感染
B.注射剂药效迅速、剂量准确
C.注射剂应具有与血浆相同的或略偏低的渗透压
D.注射剂内不应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E.注射剂pH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射剂应具有与血浆相同的或略偏高的渗透压。
第1477题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包括
A.无菌
B.无热原
C.融变时限
D.澄明度
E.渗透压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注射剂质量检查项目包括:无菌、无热原、澄明度、渗透压、装量差异、可见异物、有关物质。
第1478题
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液的稀释剂
A.纯化水
B.注射用水
C.灭菌蒸馏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制药用水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用无菌粉末。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是常用的制药用水。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注射剂的配制。注射用水为配制注射剂用的溶液。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第1479题
注射用水和纯化水的检查项目的主要区别是
A.二氧化碳
B.热原
C.氯化物
D.氨
E.酸碱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制药用水的区别和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除一般蒸馏水(纯化水)的检查项目,如pH、氨、氯化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等均应符合规定外,还必须通过细菌内毒素(热原)检查和无菌检查。
第1480题
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
A.注射用水
B.灭菌蒸馏水
C.去离子水
D.灭菌注射用水
E.蒸馏水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剂的溶剂。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注射用青霉素粉针,临用前应加入灭菌注射用水配制成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