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新】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题库(2323题)


第1501题

硼酸可以用作滴眼剂的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眼用制剂的附加剂。调整渗透压的附加剂常用的包括氯化钠、葡萄糖、硼酸、硼砂等。


第1502题

在注射剂中具有局麻和抑菌双重作用的附加剂是


A.盐酸普鲁卡因

B.盐酸利多卡因

C.苯酚

D.苯甲醇

E.硫柳汞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苯甲醇是抑菌剂的一种,同时具有局麻作用。盐酸普鲁卡因和利多卡因都是麻醉剂,苯酚和硫酸汞是抑菌剂。


第1503题

复方柴胡注射液吐温80的作用是

【处方】北柴胡2500g

              细辛250g

              氯化钠8g

              吐温80 40ml

              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A.乳化剂

B.等渗调节剂

C.抑菌剂

D.助悬剂

E.增溶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复方柴胡注射液。处方中北柴胡、细辛为主药,吐温80是增溶剂,增加挥发油在水中的溶解度。氯化钠起到调节等渗的作用。


第1504题

制备注射剂时,等渗调节剂是


A.碳酸氢钠

B.氯化钠

C.焦亚硫酸钠

D.枸橼酸钠

E.依地酸钠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射剂常用的附加剂。等渗调节剂:氯化钠、葡萄糖、甘油。氯化钠和葡萄糖是人体的必需物质,引入对人体无害,其他物质可能对身体造成不良反应。


第1505题

制备易氧化药物注射剂应加入的抗氧剂是


A.碳酸氢钠

B.焦亚硫酸钠

C.氧化钠

D.依地酸钠

E.枸橼酸钠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剂的附加剂。注射剂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等。


第1506题

制备注射剂应加入的等渗调节剂是


A.碳酸氢钠

B.氯化钠

C.焦亚硫酸钠

D.枸橼酸钠

E.依地酸钠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剂附加剂。注射剂中常用的等渗调节剂有氯化钠、葡萄糖、甘油等。


第1507题

下列属于注射剂的抑菌剂的是


A.焦亚硫酸钠

B.氯甲酚

C.苯甲醇

D.三氯叔丁醇

E.硝酸苯汞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剂的附加剂。焦亚硫酸钠是抗氧剂,其他均为抑菌剂。


第1508题

关于热原叙述正确的是


A.热原是一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

B.热原致热活性中心是磷脂

C.灭菌过程中不能完全破坏热原

D.一般滤器不能截留热原

E.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除热原是依据热原的水溶性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热原从广义的概念说,是指微量即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物质的总称。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大多数细菌都能产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真菌甚至病毒也能产生热原。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一种内毒素,它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和固体膜之间。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因而大致可以认为内毒素=热原=脂多糖。

热原的耐热性较强,一般经60℃加热1小时不受影响,100℃也不会发生热解,但在120℃下加热4小时能破坏98%左右,在180℃~200℃干热2小时或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由此可见,在通常采用的注射剂灭菌条件下,热原不能被完全破坏。

过滤性:热原体积较小,约在1-5nm之间,一般滤器均可通过,不能被截留去除,但活性炭可吸附热原,纸浆滤饼对热原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

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除热原依据热原的不挥发性。


第1509题

具有特别强的热原活性的是


A.核糖核酸

B.胆固醇

C.脂多糖

D.蛋白质

E.磷脂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相关知识点。热原通常是磷脂、脂多糖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脂多糖是复合物的活性中心,致热作用最强。


第1510题

关于热原耐热性的错误表述是


A.在60℃加热l小时热原不受影响

B.在100℃加热,热原也不会发生热解

C.在180℃加热3-4小时可使热原热原破坏

D.在250摄氏度加热30-45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

E.在400℃加热1分钟可使热原热原破坏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耐热性。热原的耐热性较强,一般经60℃加热1小时不受影响,100℃也不会发生热解,但在120℃下加热4小时能破坏98%左右,在180℃~200℃干热2小时或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可使热原彻底破坏。由此可见,在通常采用的注射剂灭菌条件下,热原不能被完全破坏。


第1511题

关于热原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有


A.180℃3~4h可彻底破坏

B.热原体积在1~5nm之间,可以被微孔滤膜截留

C..热原能溶于水,超滤装置也不能将其除去

D.活性炭可以吸附色素与杂质,但不能吸附热原

E.通常注射剂的灭菌条件足以破坏热原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性质。

(1)耐热性 在通常的灭菌条件下,热原往往不能被破坏,一般采用180℃~200℃ 3~4小时、250℃ 30~45分钟或650℃l分钟等条件可彻底破坏热原。 
(2)滤过性 热原直径约为1~5nm,可通过一般滤器,甚至是微孔滤膜,孔径小于1nm的超滤膜可除去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热原。
(3)水溶性 热原水溶性极强,其浓缩的水溶液带有乳光。
(4)不挥发性 热原具有不挥发性,但可溶于水蒸气所夹带的雾滴而带入蒸馏水中,因此,蒸馏水器上附有隔沫装置。
(5)被吸附性 热原可以被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石棉板等吸附。
(6)热原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所破坏。


第1512题

关于热原性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被高温破坏

B.具有水溶性

C.具有挥发性

D.可被强酸、强碱破坏

E.易被吸附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性质。

(1)耐热性 在通常的灭菌条件下,热原往往不能被破坏,一般采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l分钟等条件可彻底破坏热原。 
(2)滤过性 热原直径约为1~5nm,可通过一般滤器,甚至是微孔滤膜,孔径小于1nm的超滤膜可除去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热原。
(3)水溶性 热原水溶性极强,其浓缩的水溶液带有乳光。
(4)不挥发性 热原具有不挥发性,但可溶于水蒸气所夹带的雾滴而带入蒸馏水中,因此,蒸馏水器上附有隔沫装置。
(5)被吸附性 热原可以被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石棉板等吸附。
(6)热原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超声波等所破坏。


第1513题

对热原性质的正确描述为


A.相对耐热、不挥发

B.耐热、不溶于水

C.挥发性,但可被吸附

D.溶于水,不耐热

E.挥发性、溶于水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性质。水溶性,不挥发性,耐热性,过滤性其他性质:热原能被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以及超声波破坏。热原在水溶液中带有电荷,也可被某些离子交换树脂所吸附。


第1514题

关于热原污染途径的说法,错误的是


A.从注射用水中带入

B.从原辅料中带入

C.从容器、管道和设备带入

D.药物分解产生

E.制备过程中污染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污染途径。(1)溶剂带入:这是注射剂被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2)原辅料带入;(3)容器或用具带入;(4)制备过程带入;(5)使用过程带入。


第1515题

关于污染热原的途径,说法正确的是


A.原辅料是主要的污染途径

B.容器使用前灭菌不完全,可污染热原

C.包装不严密,可污染热原

D.工作人员操作时间过长,可使注射剂污染热原

E.针头的污染也可造成热原污染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污染热原的途径。

(1)溶剂:是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若蒸馏设备结构不合理、操作或贮存不当均易被热原污染。

(2)原辅料:原辅料本身质量不佳,贮藏时间过长或包装不符合要求甚至破损,均能受到微生物污染而产生热原。以中药为原料的制剂,原料中带有大量的微生物,提取处理的条件不当也容易产生热原。

(3)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注射剂制备时所用的用具、管道、装置、灌装注射剂的容器等接触药液的一切器具,使用前清洗不彻底或灭菌不完全,均可污染热原。

(4)制备过程:制备过程中环境的洁净级別达不到规定要求、工作人员未严格之性操作规程、或操作时间过长、灭菌不及时或灭菌不彻底、包装不严密等,都可能使注射剂污染热原。

(5)临床应用过程:多数由于临床使用注射器具(输液瓶、乳胶管、针头与针筒等)的污染所致。


第1516题

湿热灭菌法,常用的灭菌条件为


A.100℃ 15min

B.100℃ 30min

C.121℃ 15min

D.116℃ 15min

E.121℃ 30min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湿热灭菌法的灭菌条件。目前大都采用湿热灭菌法,常用的灭菌条件为121℃ 15min或116℃40min。灭菌后应通过实验确认是否符合灭菌要求。无菌操作生产的注射剂可不灭菌。


第1517题

静脉注射用脂肪乳制备时所用玻璃容器除去热原可采用的方法为


A.高温法

B.超滤法

C.吸附法

D.离子交换法

E.反渗透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相关知识点。热原是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物,其中脂多糖是活性中心.热原的性质:①耐热性;②水溶性;③不挥发性;④滤过性;⑤吸附性;⑥可被化学试剂破坏;⑦超声波等也能破坏热原.污染热原的途径:①经溶剂带入;②从原辅料中带入;③经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带入;④经制备过程带入;⑤灭菌后带入;⑥经输液器带入.除去热原的方法:①容器上热原的除去,可用高温法或酸碱法;②水中热原的除去,可用离子交换法、凝胶过滤法、蒸馏法、反渗透法等;③溶液中热原的除去,可用吸附法和超滤法。


第1518题

热原的除去方法不包括


A.高温法

B.酸碱法

C.吸附法

D.微孔滤膜过滤法

E.离子变换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除去方法。

(1)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①吸附法: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剂,还有脱色、助滤作用;②离子交换法:热原带有负电荷,被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③凝胶滤过法:用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分子筛)制备无热原去离子水;④超滤法:3~ 15nm超滤膜;⑤反渗透法;⑥其他方法:两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微波也破坏热原。

(2)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①高温法:180℃加热2h或250℃加热30min;②酸碱法:常用重铬酸钾硫酸洗液、硝酸硫酸洗液或稀氢氧化钠溶液。


第1519题

注射用的针筒或其他玻璃器皿除热原可采用


A.高温法

B.酸碱法

C.吸附法

D.微孔滤膜过滤法

E.离子交换法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除去方法。

(1)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①吸附法: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剂,还有脱色、助滤作用;②离子交换法:热原带有负电荷,被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③凝胶滤过法:用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分子筛)制备无热原去离子水;④超滤法:3~ 15nm超滤膜;⑤反渗透法;⑥其他方法:两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微波也破坏热原。

(2)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①高温法:180℃加热2h或250℃加热30min;②酸碱法:常用重铬酸钾硫酸洗液、硝酸硫酸洗液或稀氢氧化钠溶液。


第1520题

能用于玻璃器皿除去热原的方法有


A.高温法

B.酸碱法

C.吸附法

D.超滤法

E.反渗透法


参考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的除去方法。

(1)除去药液或溶剂中热原:①吸附法:活性炭是常用的吸附剂,还有脱色、助滤作用;②离子交换法:热原带有负电荷,被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③凝胶滤过法:用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分子筛)制备无热原去离子水;④超滤法:3~ 15nm超滤膜;⑤反渗透法;⑥其他方法:两次以上湿热灭菌法,或提高灭菌温度和时间,微波也破坏热原。

(2)除去容器或用具上热原:①高温法:180℃加热2h或250℃加热30min;②酸碱法:常用重铬酸钾硫酸洗液、硝酸硫酸洗液或稀氢氧化钠溶液。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