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经济师《金融专业知识与实务》历史真题(1289题)


第1021题

证券经纪商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委托指令,尽可能以最有利的价格代理客户买卖股票,证券经纪商(  )。


A.承担交易中的价格风险

B.不承担交易中的价格风险

C.承担交易中的利率风险

D.不承担交易中的操作风险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证券经纪业务的概述。

证券经纪商以代理人的身份从事证券交易,与客户是委托代理关系,证券经纪商必须遵照客户发出的委托指令进行证券买卖,并尽可能以最有利的价格使委托指令得以执行,但证券经纪商并不承担交易中的价格风险。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1022题

(此知识点已删除)为规避信贷规模控制、存贷比等监管要求,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贷款的“表外化”趋势明显。从金融创新的角度看,我国商业银行的这一趋势属于(    )。


A.A.金融工具创新

B.金融制度创新

C.金融业务创新

D.金融政策创新


参考答案:C


解析:

金融业务创新包括负债业务的创新、资产业务的创新和中间业务的创新。其中,资产业务的创新包括贷款结构的变化、贷款证券化、不断推出与市场利率密切联系的贷款形式、贷款业务的“表外化”。


第1023题

(此知识点已删除)在金融衍生工具中,远期合约的最大功能是(    )。


A.价格发现

B.提高效率

C.转嫁风险

D.增加盈利


参考答案:C


解析:

远期合约的最大功能在于转嫁风险。例如:远期利率协议,买方可以将未来的利率成本或收益提前锁定,且交易方式简单,交易对象、期限方便灵活,限制少,费用低,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避险增值的金融衍生工具。


第1024题

(此知识点已删除)金融深化的一个最基本衡量方法是(    )。


A.金融相关比率

B.流动性比率

C.资本充足率

D.货币化程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金融深化的一个最基本衡量方法是所谓“货币化”。


第1025题

(此知识点已删除)在金融交易中,逆向选择和道德危害产生的根源是(    )。


A.信息不对称

B.交易成本

C.金融抑制

D.公共产品


参考答案:A


解析:

金融深化的原因。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容易导致所谓的“逆向选择”,形成“道德危害”。


第1026题

(此知识点已删除)从发展历程看,我国最初正式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口是(    )。   


A.放开债券市场利率

B.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C.放开银行103.6国债发行利率

D.放开境内本币贷款利率


参考答案:B


解析:

我国的金融创新。1996年,我国以放开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为突破口,正式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因此,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是放开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


第1027题

剑桥方程式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研究货币需求,重视存量货币占收入的比例,又被称为(  )。


A.现金交易说

B.现金余额说

C.国际借贷说

D.流动性偏好说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数量论的货币需求理论。

剑桥方程式,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称为“现金余额说

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也称为“现金交易说”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1028题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此,货币政策应采取(  )。


A.单一规则

B.泰勒法则

C.相机行事

D.蛇形浮动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差别

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量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货币政策应“相机行事”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量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因而“单一规则”可行。

A选项,属于弗里德曼中可行的。

BD选项,属于干扰选项。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1029题

假定M2余额为103.6万亿元,M1余额为31.1万亿元,M0余额为5.5万亿元,则单位活期存款余额是(  )万亿元。    


A.25.6

B.67.0

C.72.5

D.98.1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

单位活期存款余额=M1-M0=31.1-5.5=25.6(万亿元)。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货币层次划分标准:“流动性”好的金融资产,价格稳定、还原性强,可随时在金融市场上转让、出售。

199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编制并向社会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表”,将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第1030题

假定某商业银行吸收到1000万元的原始存款,然后贷放给客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2%,超额准备金率为3%,现金漏损率为5%,则存款乘数是(  )。


A.5.0

B.6.7

C.10

D.20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存款创造。

存款乘数=1/(法定准备率+超额储备金率+现金漏损率)=1/(12%+3%+5%)=5。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第1031题

在货币均衡分析中,用来描述在货币市场均衡状态下收入和利率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是(  )。


A.BP曲线

B.J曲线

C.IS曲线

D.LM曲线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LM曲线与货币均衡。

BP曲线上的任何一点所代表的利率和收支的组合都可以使当期国际收支均衡。选项A与题意不符,不选。

选项B属于干扰选项,不选。

IS曲线上的点表示产品市场上总产出等于总需求量,故IS曲线上的点表示产品市场达到均衡。选项C与题意不符,不选。

LM曲线上的点表示货币的需求量(L)等于货币供应量(M),因此,LM曲线上的点表示货币市场达到均衡的状态。选项D与题意相符,正确。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1032题

通货膨胀实质是一种货币现象,表现为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在一定时期内(  )。


A.持续下降

B.持续上升

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上升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类型。

通货膨胀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般物价水平的持续上涨的现象。

选项ACD为拼凑项,不选。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1033题

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描述的通货膨胀类型是(    )通货膨胀。


A.需求拉上型

B.预期性

C.结构型

D.成本推进型


参考答案:A


解析:

需求拉上型的通货膨胀可以通俗地表述为“太多的货币追求太少的商品”。


第1034题

(此知识点已删除)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称为(    )。


A.资产证券化

B.流动性陷阱

C.资产货币化

D.D.劣币逐良币


参考答案:B


解析:

凯恩斯把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并未带来利率的相应降低,而只是引起人们手持现金增加的现象称为“流动性陷阱”。


第1035题

(此知识点已删除)通货紧缩的危害之一是,当物价水平持续性地普遍下降时,实际利率将会(    ),从而损害债务人的利益。


A.降低

B.不变

C.升高

D.为零


参考答案:C


解析:

企业在通货紧缩的情况下,由于产品价格的降低,使企业利润减少,而实际利率升高,使作为债务人的企业的收入又进一步向债权人转移,这又加重了企业的困难。


第1036题

(此知识点已删除)关于治理通货紧缩的货币主义政策主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以稳定通货、反对通货膨胀为前提条件

B.货币政策对治理通货紧缩无能为力

C.货币数量是经济中唯一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变量

D.反对政府干预


参考答案:B


解析:

货币主义主张通过扩大购买政府债券、降低存款准备率等手段扩大货币供应量,从而压低市场利率,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达到刺激消费与投资、振兴经济之目的。因而决不能认为货币政策对治理货币紧缩无能为力。货币主义的两点主张值得关注:一是认为货币数量是经济中唯一起支配作用的经济变量,二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如果没有相应的货币政策配合,只能产生排挤效应,不能产生乘数效应。


第1037题

在中央银行的职能中,“银行的银行”的职能主要是指(  )。


A.垄断发行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

B.代理国库,对政府融通资金

C.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

D.实施货币政策,制定金融法规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央银行的职能。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这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办理存、放、汇等各项业务,充当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履行以下几项职责:

(1)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2)充当最后贷款人。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提供贷款,通常采取两种形式:①票据再贴现;②票据再抵押。

(3)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商业银行间因其客户的债权债务关系而产生的债权债务关系可通过中央银行清算系统采用非现金结算办法予以清算。中央银行是国家银行业的清算中心。

(4)组织外汇头寸抛补业务。在商业银行外汇头寸过多时买进外汇,在商业银行外汇头寸不足时卖出外汇。中央银行此举既向商业银行提供了外汇头寸管理便利,又可由此调节外汇市场的外汇供求状况,稳定市场汇率。

选项A属于发行的银行的职能,选项B属于政府的银行的职能,选项C属于银行的银行的职能,选项D属于管理金融的银行的职能。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第1038题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方针、政策、措施的总称。关于货币政策基本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

B.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供给的政策

C.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

D.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含义及其特征。

货币政策的基本特征:

(1)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

(2)货币政策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

(3)货币政策主要是间接调控政策;

(4)货币政策是长期连续的经济政策。

选项B是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而非总供给的政策。

此题为选非题,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1039题

在金融宏观调控中,货币政策的传导和调控过程要经历金融领域和实物领域。此处的金融领域是指(  )。


A.企业的股票发行与流通

B.居民的金融投资

C.政府的国债发行与流通

D.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金融宏观调控机制。

货币政策首先改变的是金融领域的货币供给状况,打破原有的货币供求和市场利率状况,按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意图建立起新的货币供求状况,是以基础货币变动引起货币供求变动的动态过程。选项D正确。

从货币供给变化到实现中央银行的四大政策目标是在实体经济领域实现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影响企业与居民的投资与消费,使社会对实际产品的需求和供给发生改变,从旧的均衡走向新的均衡。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第1040题

下列变量中,属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是(  )。


A.超额准备金

B.货币供应量

C.法定存款准备金

D.国际收支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中介指标。

通常而言,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体系一般包括利率、货币供应量。选项B正确。

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的理由是:①可控性强。②中央银行在任何时候都能观察到市场利率的水平及结构,可以随时进行分析和调整。③与最终目标的相关性强。此外,利率兼具经济变量和政策变量特性。

货币供应量能够成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因为其符合中介目标的标准:

①可测性,它们都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可以随时进行量的测算和分析。

②可控性,M1和M2虽不由中央银行直接控制,但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及其他措施间接地对其进行控制。

③相关性,在相关性方面货币供应量存在一些问题。因为货币供应量代表当期的社会有效需求总量,对最终目标的实现直接相关。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最大的问题就是指标口径的选择(比如M1和M2中哪一个相关性更强)。

准备金属于操作指标。国际收支不属于货币政策的目标。超额准备金是操作指标,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工具。选项ACD错误。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