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历史真题(350题)


第101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一分离式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山岭隧道工程,其起讫桩号为K19+720~K21+450,全长1730m。隧道两端洞口100m范围内为偏压浅埋段,其围岩级别为V级。隧道洞口开挖断面宽度为13.5m,左右洞口中心线间距为50m。隧道左右洞地质情况相同。隧道最大埋深为80m,隧道纵断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隧道设计支护结构为复合式衬砌(即初期支护+混凝土二次衬砌)。

       开工前,有关单位根据围岩特性对该隧道各段围岩的级别进行了核实,并计算了各级围岩段占全隧长的百分比。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进行了安全质量检查,发现施工单位存在如下错误做法:
①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喷射混凝土采用干喷工艺;
②对于隧道底部超挖部分采用洞渣回填;
③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允许车辆通行;
④二次衬砌距Ⅳ级围岩掌子面的距离为100m。
【问题】
1.该隧道是否属于小净距隧道?说明理由。
2.写出图1中BQ的中文名称,判断K20+230~K20+970段、K20+970~K21+350段围岩级别,计算Ⅳ级围岩总长与全隧长度的百分比(小数点后保留1位)。 
3.逐条修改安全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错误做法。
4.施工单位的错误做法中,哪两条属于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用编号表示) 。从单位和项目两个层次分别写出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属于小净距隧道。

理由:根据规范要求,Ⅴ级围岩隧道的中间岩墙厚度小于开挖断面宽度的3.5倍时,属于小净距隧道。
13.5 (单隧道开挖断面宽度)×3.5=47.25m,50 (两条隧道中心点距离) -6.75-6.75 (隧道开挖断面半径) =36.5,36.5<47.25,因此是小净距隧道。
2.BQ:岩体基本质量指标;
K20+230~K20+970围岩级别为Ⅲ级。
K20+970~K21+350围岩级别为Ⅳ级。
Ⅳ占总长百分比:(380+410)/1730)×100%=45.7%
3.①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喷射混凝土应采用湿喷法或潮喷法。
②超挖部分应采用与衬砌相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浇筑。
【新规范】隧底超挖可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5的混凝土或C20的喷射混凝土回填,回填后应再次检查断面形状、尺寸。
③仰拱和底板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100%后方可允许车辆通行。
④二次衬砌距Ⅳ级围岩掌子面的距离为不得大于90m。
4.①、④属于重大安全事故隐患。
单位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责任人: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或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


第102题

背景资料
       某桥上部为3×25m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下部为圆柱式墩,桩基础。桥面宽度为8.5m, 桥面纵坡3.5%,双向横坡1.5%, 桥梁高度24m。地基土层从上到下依次为杂填土、砂岩。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项目经理部决定采用盘扣式支架搭设满堂支架浇筑连续箱梁,支架搭设高度24m,宽度9m,并按规定设置纵、横、平面斜杆,经支架设计验算确定了布置间距并委托第三方验算。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完成后,经项目总工程师签字并加盖项目经理部公章,报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盖章后即组织施工。
       事件二:项目经理部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完成地基处理、支架搭设、模板、钢筋和预应力管道安装,经监理工程师现场对模板、钢筋和预应力管道检查验收后,浇筑箱梁底板和腹板混凝土。
       事件三:箱梁混凝土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底板和腹板,第二次浇筑顶板。第一次浇筑混凝土时,纵向由高处向低处浇筑,横向对称浇筑,气温最高达32℃,经过30小时完成混凝土浇筑。待第一次浇筑混凝土完成,开始洒水养护时发现,先浇筑部分混凝土顶面出现裂缝。
       事件四:本桥箱梁为C40混凝土,低松弛钢绞线,夹片式锚具。施工单位在张拉压浆过程中采取了如下做法:
①预应力张拉程序为: 0→σcom。(持荷5min锚固);
②在水泥浆中加入铝粉膨胀剂;
③压浆自高处向低处进行。
【问题】

1.事件一中,支架工程是否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还应完善哪些手续?
2.事件一中,支架搭设高宽比是否满足相关规定?如果不满足,说明理由和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3.事件二中,浇筑混凝土之前遗漏了哪些验收程序和工序?
4.说明事件三中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
5.逐条判断事件四中施工单位的他做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支架工程属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大工程。

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还应完善的手续:(1)专项施工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签字、加盖单位公章,并由总监理工程师审查签字、加盖执业印章。 (2)施工单位应当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3)专项施工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者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方案交底。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应当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由双方和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共同签字确认。 
2.不满足。 
理由:支架的高宽比宜小于或等于2,该工程支架高宽比为24/9=2.7>2,因此不满足要求。【新教材已无此知识点】
2)处理措施:扩大下部架体尺寸,对支架底部增加支撑、设置抗风缆等措施,增加其稳定性。 【新教材已无此知识点】
3.遗漏的验收程序和工序:遗漏的验收程序和工序:
(1)地基处理后应组织验收,确保地基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
(2)支架拼装完后应进行验收。
(3)支架搭设后应进行预压。
4.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1)浇筑顺序错误,梁体混凝土在顺桥向(纵向)宜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筑。 
(2)浇筑时间选择错误,“气温最高达 32℃”,宜在一天中气温最低且温度场均匀稳定的时段浇筑。
(3)浇筑时间过长。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上下层同时浇筑时,上层与下层前后浇筑距离应保持1.5m以上。

5.①不正确,应为0→初应力→σcon(持荷5min锚固)。
 ②不正确,膨胀剂宜采用钙矾石系或复合型膨胀剂,不得采用铝粉膨胀剂。【新教材调整为:膨胀剂宜采用钙矾石系或复合型膨胀剂,不得采用以铝粉为膨胀源的膨胀剂或总碱量0.75% 以上的高碱膨胀剂】
 ③不正确,应由低处向高处压浆。


第103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高速公路K11+320~K30+180段改扩建工程,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K13+826~K14+635段为填方路段,边坡高度最低为20.6m,最高为24.8m。路床填筑时,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宜不大于(A)mm,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B)mm。
事件二:本工程填方量大,借方困难,部分填料含水量较大,需掺灰处理,经反复试验,掺灰土的CBR值在6%~7%之间。
事件三:本工程K22+300~K23+100为高填路堤,其新拓宽部分局部路段穿越软土地基,设计采取了粉喷桩对软基进行处理。
事件四:K25+550~K30+180段有若干鱼塘,水深低于2m,塘底淤泥厚度最大不超过0.8m,软土层厚度大于4m,小于8m;施工单位拟采取抛石挤淤或袋装砂井处理软基。
事件五:扩建路面工程与原设计路面结构层一致,通车后不久,巡查发现某软基填方区间新旧路面结合部有一条长约80m、宽约1.5mm的纵向裂缝。业主召集路基、路面等技术专家对纵向裂缝进行论证及原因分析。专家会议结论是“该80m路段路面材料及工艺控制均无缺陷,沥青路面扩建与旧路面结合部质量良好,裂缝产生与路面施工无关。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路基施工引起的……”
【问题

1.事件一中,本段填土路基是否属于高路堤?说明理由。分别写出A、B的数值。
2.事件二中,掺灰土能否作为上路床填料?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粉喷桩处理软基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4.事件四中,两种软基处理方案哪种较合理?说明理由。
5.写出事件五中裂缝产生的两条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属于高路堤。

理由:边坡高度大于20m的就是高路堤,本段最低20.6m,最高24.8m均大于20m。
A的数值为300,B的数值为100。
2.掺灰土不能作为上路床填料。
理由:掺灰土的CBR值在6%~7%之间,不满足高速公路上路床填料CBR值需≥8%的要求。
3.粉喷桩处理软基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路基稳定、减少路基工后沉降。
4.采用袋装砂井合理。
理由:软土层大于3m,抛石挤淤不适用,袋装砂井可以处理深度大于3m的软土地基。
5.裂缝产生的两条主要原因:(1)软基处理不彻底,压实度不足。


第104题

背景资料
       南方平原地区某一快速通道公路位于滨海区域,气候多雨,公路起讫桩号为K0+000~K30+000,线形平顺,双向六车道,无中央分隔带。行车道总宽度为B,每个车道宽度为3.75m。该公路为旧路改建,设计标高为公路中线位置。该工程采用柔性路面面层,基层采用半刚性基层,路面结构设计示意图如图4-1所示。为加强路面横向排水,路面横坡采用改进的三次抛物线型路拱,平均路拱横坡i=2%,路拱大样示意图及其计算公式如图4-2所示:

       改进的三次抛物线型路拱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B-行车道总宽度(m);
                 h-行车道路拱的竖向高度,h=B×i/2(m);
                 X-距离行车道中心的横向距离(m);
                 Y-对应X值的纵坐标(m)。
                                                                                           图4-2  抛物线型路拱大样示意图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施工单位按公路施工标准化的要求,修建了沥青混合料拌合站,配置了1台拌合机、3个沥青罐、冷热集料仓各5个。按施工标准化要求设置了下列标识标牌:拌合站简介牌、混合料配合比牌、材料标识牌、操作规程牌、消防保卫牌、安全警告警示牌。拌合站简介牌应标识的主要内容有:供应主要构造物情况及质量保证体系。拌合站采用封闭式管理,四周设置围墙及排水沟,入口处设置彩门及值班室。
       事件二:施工单位依托母体试验室组建了工地试验室。母体试验室具有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中的综合乙级资质证书,为加强工地试验室外委管理,要求外委试验的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工地试验室应将其有关证书复印件存档备案,施工单位还制定了如下管理要求:
①工地试验室超出母体检测机构授权范围的试验检测项目和参数,必须进行外委,外委试验应向监理单位报备;
②外委试验取样、送样过程应进行见证,工地试验室应对外委试验结果进行确认;
③工程建设项目的同一合同段中的施工、监理单位和检测机构应该将外委试验委托给同一家检测机构。
【问题】
1.写出图4-1中上面层结构的中文名称,图4-1中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级配有何特点?该层压实后,其剩余空隙率要求满足什么范围?
2.计算图4-2中的h3。(单位: m,小数点后保留4位)
3.事件一中,拌合站简介牌还应标识的内容有哪些?复制下列表格到答题卡上,并按表中示例,用直线将“标识标牌名称”与最佳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连接起来。

4.逐条判断事件二中的管理要求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要求。
5.写出事件二中外委试验的检测机构应具备的资质和条件。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1)上面层结构的中文名称沥青玛𤧛脂碎石路面。
(2)下面层沥青混凝土的级配特点是:各种粒径的颗粒级配连续。
(3)压实后的剩余空隙率为3%~6%。
2.B=3.75×6=22.5m
h=22.5×2%/2=0.225m

H3=h-Y=0.225-0.0522=0.1728m
3.拌合站简介牌还应标识的内容有拌合的数量、安全保障体系。

4.①不正确。
正确要求:超出母体检测机构授权范围的试验检测项目和参数应进行外委,外委试验应向项目建设单位报备。
②正确。
③不正确。
正确要求:工程建设项目的同一合同段中的施工、监理单位和检测机构不得将外委试验委托给同一家检测机构。
5.接受外委试验的检测机构应取得《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证书》(含相应参数),通过计量认证(含相应参数)且上年度信用等级为B级及以上。


第105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某高速公路合同段的施工任务,该合同段起讫桩号为K9+060~K14+270,公路沿线经过大量水田,水系发育,有大量软土地基。其中在K11+350附近软土厚度为4.5~8.0m,设计采用水泥粉体搅拌桩进行处理,水泥掺量为14%,桩径为50cm,桩间距为150cm,呈正三角形布置。桩顶地基设砂砾垫层,厚度为30cm。另有一座中心桩号为K13+050的大桥,其桥台后填土较高、荷载较大,需按规范要求进行台背回填。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编制了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确定了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办法、施工机械配备等,指定了进度计划,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双代号网络计划如图5所示。

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水泥粉体搅拌桩施工前,施工单位进行了成桩试验,确定了满足设计喷入量要求的水泥粉体搅拌桩施工工艺参数,包括钻进速度、搅拌速度等。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验,实测项目主要包括垂直度、承载力、桩长、桩径、桩距等。检验发现有部分桩体出现下沉,下沉量在1.2~2.0m之间不等,施工单位按规范要求采取措施对桩体下沉进行了处理。

事件二:施工组织设计中,桥台台背回填的技术方案部分内容如下:①台背填料选用砂石料或二灰土;②自台身起,顺路线方向,填土的长度在顶面处不小于桥台的高度;③锥坡填土与台背填土同时进行;④采用小型机械进行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4%;⑤台背回填在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65%以上时进行。

事件三:合同履行过程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可能影响工期的情形:①因设计变更,工作(B)的工程量由50000m增加至60000m;②工作(D)结束后,业主指令在工作(G)之前增加一项工程,完成该新增工程需要30天;③因业主供应的某主要材料检验不合格,导致工作(I)开始时间推迟40天,施工单位按合同约定分别就以上3个情形向业主提出工期索赔。

问题

1.计算网络计划的工期,指出关键线路。

2.事件一中,施工单位在成桩试验中还应确定哪些工艺参数?补充质量检验实测项目。

3.写出事件一中桩体下沉应采取的处理措施。

4.逐条判断事件二中施工单位的技术方案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写出正确技术方案。

5.事件三的每种情形下可索赔工期分别为多少天?总工期索赔为多少天?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网络计划工期是480天。关键线路为:①→②→⑤→⑥→⑦→⑧→⑨→⑩(或B→D→G→H→K)。

2.在成桩试验中还应的工艺参数有:提升速度、喷气压力、单位时间喷入量等。

质量检验实测项目还有单桩每延米喷粉量、强度。

3.桩体下沉应采取的处理措施:孔洞深度在1.5m以内的,可用8%的水泥土回填夯实;孔洞深度超过1.5m的,可先将孔洞用素土回填,然后在原位补桩,补桩长度应超过孔洞深度0.5m。【新教材无此知识点】

4.①正确。

②错误,改正:台背填土顺路线方向长度,应自台身起,顶面不小于桥台高度加2m。

③正确。

④错误,改正:压实度不小于96%。

⑤错误,改正:台背回填在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75%以上时进行。

5.①可以索赔工期20天。

②可以索赔工期30天。

③可以索赔工期0天(或者不可以索赔工期)。

总工期可以索赔50天。


第106题

下列路基工程施工项目中,不宜冬期施工的是(  )。


A.含水率高的流动土质、流沙地段的路堑开挖

B.河滩地段开挖基坑

C.整修路基边坡

D.岩石地段的路堑开挖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路基季节性施工。

【选项分析】含水率高的流动土质、流沙地段的路堑可利用冻结期开挖。河滩地段可利用冬期水位低,开挖基坑修建防护工程,但应采取加温保温措施,注意养护。整修路基边坡不宜在冬期施工。岩石地段的路堑或半填半挖地段,在冬期可进行开挖作业。


第107题

下列土质中,不宜采用强夯法施工的是( )。


A.高饱和度的粉土

B.碎石土

C.杂填土

D.软土


参考答案:A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特殊路基施工技术。

【选项分析】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碎石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土、杂填土和软土等地基。


第108题

下列沿河路基防护工程中,不属于间接防护的是(  )。


A.护坝

B.石笼

C.丁坝

D.改移河道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防护工程类型和适用条件。

【选项分析】护坝、丁坝和改移河道都属于间接防护。

【新教材此知识点变更为:(1)直接防护:植物、砌石、石笼、浸水挡土墙等。(2)间接防护:丁坝、顺坝等导流构造物以及改移河道】


第109题

热拌沥青碎石基层的配合比设计应采用( )设计方法。


A.正交试验

B.针入度试验

C.马歇尔试验

D.洛杉矶磨耗试验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路面沥青稳定基层(底基层)施工。

【选项分析】热拌沥青碎石配合比设计采用马歇尔试验设计方法。


第110题

关于液体石油沥青制作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液体石油沥青宜采用针入度较小的石油沥青制作

B.制作时将基质沥青与稀释剂混合后加热,再适当搅拌、稀释

C.石油沥青与稀释剂的掺配比例根据使用要求和经验确定

D.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严禁超过140℃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沥青路面用料要求。

【选项分析】液体石油沥青宜采用针入度较大的石油沥青;使用前按先加热沥青后加稀释剂的顺序,掺配煤油或轻柴油,经适当的搅拌、稀释制成。掺配比例根据使用要求由试验确定。基质沥青的加热温度严禁超过140℃。


第111题

关于路面透层施工技术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气温低于10℃或大风、即将降雨时不得喷洒透层油

B.透层油洒布后应自由流淌,应渗入基层一定深度,并在表面形成油膜

C.应按设计喷油量一次均匀洒布,当有漏洒时,应人工补洒

D.在摊铺沥青前,应将局部尚有多余的未渗入基层的沥青清除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透层施工技术。

【选项分析】透层油洒布后应不致流淌,应渗入基层一定深度,不得在表面形成油膜。


第112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模板拆除期限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承包人应在拟定拆模时间的12h以前,取得监理工程师同意

B.非承重侧模板一般应在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2.5MPa时方可拆除

C.承重模板应在混凝土结构能承受其自重荷载及其他可能的叠加荷载时方可拆除

D.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侧模、底模及支架应在张拉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模板、支架和拱架的施工。

【选项分析】对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其侧模应在预应力钢束张拉前拆除;底模及支架应在结构建立预应力后方可拆除。


第113题

关于桥梁高强度混凝土拌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得使用立窑水泥

B.胶凝材料总量宜大于600kg/m³

C.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

D.高效减水剂宜制成溶液后采用后掺法加入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混凝土工程施工。

【选项分析】高强度混凝土水泥宜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52. 5级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使用立窑水泥。高强度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 kg/m³,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大于600 kg/m³。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不得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混凝土时高效减水剂宜采用后掺法,且宜制成溶液后再加入,并应在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溶液用水量。【新教材此知识点已变更为:高强度混凝土水泥宜选用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掺合料可选用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和硅灰等,粉煤灰等级应不低于II级。

高强度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宜大于500kg/m³,胶凝材料总量不宜大于600kg/m³。

高强度混凝土的施工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不得采用自落式搅拌机搅拌。搅拌混凝土时高效减水剂宜采用后掺法,且宜制成溶液后再加入,并应在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溶液用水量。】



第114题

关于先张法预应力筋张拉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锚固横梁须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挠度应不大于2mm

B.螺纹钢筋放张后,可采用乙炔-氧气切割

C.同一构件内预应力钢绞线的断丝数量不得超过1%

D.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与设计位置的偏差不得大于8mm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桥梁上部结构装配式施工。

【选项分析】锚固横梁应有足够的刚度,受力后挠度应不大于2mm。预应力筋放张后,对钢丝和钢绞线,应采用机械切割的方式进行切断;对螺纹钢筋,可采用乙炔—氧气切割,但应采取必要措施防止高温对其产生不利影响。张拉时,同一构件内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的断丝数量不得超过1%,同时对于热轧带肋钢筋不容许断筋。预应力筋张拉完毕后,其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偏差应不大于5mm,同时不应大于构件最短边长的4%,且宜在4h内浇筑混凝土。



第115题

某公路隧道的YK22+234~YK22+244段存在中、小型突水突泥隐患,根据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的危害程度,该段隧道地质灾害等级为(  )。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隧道地质超前预报。

【选项分析】A级:存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的地段。B级:存在中、小型突水突泥隐患的地段,物探有较大异常的地段,断裂带等。C级: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地段、小型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较小。D级:非可溶岩地段,发生突水突泥的可能性极小。


第116题

湿式凿岩水、风操作应符合的要求是(  )。


A.先开水后开风,先关水后关风

B.先开风后开水,先关水后关风

C.先开水后开风,先关风后关水

D.先开风后开水,先关风后关水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公路隧道通风防尘及水电作业。

【选项分析】为了使湿式凿岩能正常进行,注意操作正规,应先开水后开风,先关风后关水,凿岩时机体与钻钎方向应一致,不得摆动,以免卡断水针。


第117题

下列设施中,不属于交通安全设施的是( )。


A.交通标志

B.交通标线

C.安全报警装置

D.隔离栅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交通安全设施的主要构成与功能。

【选项分析】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防撞设施、隔离栅、轮廓标、防眩设施、 桥梁护网、里程标、百米标、公路界碑等。【新教材此知识点变更为:交通安全设施主要包括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护栏和栏杆、视线诱导设施、隔离栅、防落网、防眩设施、避险车道和其他交通安全设施。】



第118题

工程进度计划检查的内容通常不包括(  )。


A.工程量完成情况

B.资源使用及进度的互配情况

C.上次检查提出问题的处理情况

D.施工标准化执行情况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公路工程进度控制管理。

【选项分析】公路工程项目进度检查应包括:(1)工作量的完成情况;(2)工作时间的执行情况;(3)资源使用及进度的互配情况;(4)上次检查提出问题的处理情况。


第119题

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采用边长为(  )mm的正方体标准试件。


A.100

B.150

C.200

D.250


参考答案:B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公路工程质量控制方法及措施。

【选项分析】水泥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是以边长为150mm的正立方体标准试件,标准养护到28d, 再在万能试验机上按规定方法进行破坏试验测得抗压强度。


第120题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每(  )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


A.半年

B.一年

C.两年

D.三年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容考查】本题考查的是公路工程项目应急管理体系。

【选项分析】施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