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61题
运输线路布局时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等,这是运输布局要考虑的( )。
A.地形因素
B.气候因素
C.地质因素
D.水文条件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布局的依据-自然条件。
水文条件因素是指运输线路布局时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等。D说法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点拨】四种自然条件的类型要注意区分:
地形因素一般会和铁路、公路联系在一起;地质因素和岩溶、冻土、矿石区域和滑坡带等因素相关;气候因素多半和气象灾害相关,如浓雾、大雪、强风等;水文条件会跟水有管,如沼泽、河流等。
A.水文因素
B.地形因素
C.地质因素
D.气候因素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布局的依据-自然条件。
地形因素是制约铁路和公路建设发展的主要因素。
ACD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B说法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思路点拨】
本题4个选项属于易错易混点,经常会混淆在一起进行考查,因此要对各自的内容进行区分:
水文条件因素是指交通运输线路布局时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等。
地质因素是指在交通运输建设时要避开岩溶 、冻土、矿石区域、滑坡带等。
气候因素是指浓雾、大雪、强风和暴雨等影响交通运输正常运行的诸多因素。
第63题
下列不属于运输布局的主要依据的是( )。
A.居民收入水平
B.自然条件
C.科学技术条件
D.国防、旅游和环境保护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布局的依据。
运输布局的主要依据有:
(一)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
(二)自然条件
(三)科学技术条件
(四)国防、旅游和环境保护
BCD说法正确,A选项教材中未提及,不属于运输布局的依据,为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提示】本题为反选题,即选错误选项,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第64题
综合运输就是从( )出发,综合运用现代经济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运输科学理论,研究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的整个运输系统布局、生产、发展的规律。
A.运输企业经济效益
B.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C.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
D.运输组织的宏观效益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布局的原则。
综合运输就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综合运用现代经济理论、系统科学理论和运输科学理论,研究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和管道等运输方式的整个运输系统布局、生产、发展的规律。
C说法正确,ABD说法均不是综合运输发展的出发点,故为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65题
评价运输效益时遵循的总目标是( )。
A.企业利润最大化
B.满足需求、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产出
C.环境污染最小
D.劳动力投入最小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布局原则中的运输效益原则。
评价运输效益时,应该以满足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对运输的需求,以最小的综合投入获取最大的综合产出作为总目标。
B说法正确,ACD说法均为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66题
存在流向相同的密集交通流量,有多种运输方式为其服务的某一长条地域,称为( )。
A.运输布局
B.经济走廊
C.运输结构
D.运输通道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布局的原则。
运输通道是指在某一长条地域内,存在流向相同的密集交通流量,有多种运输方式为其服务。运输通道内包括有运输基础设施的用地范围和客货流赖以发生的经济区域等。D说法正确。
A选项:运输布局是指研究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布、合理配备及发展规律。
B选项:经济走廊一般指的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道规划的一个经济带,建设包含中蒙俄、新亚欧大陆桥、中国-中亚-西亚、中国-中南半岛、中巴、孟中印缅六大经济走廊。此内容官方教材尚未出现,不做考查范围。
C选项:交通运输结构是指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内外部各个方面的构成和联系。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67题
运输通道的形成后,随着规模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物资交流量的增加,会出现两个集约化趋势:一是客货流的发生地和目的地的运量集约化;二是( )的集约化。
A.运输区域
B.运输市场
C.运输枢纽
D.运输路径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优化原则。
运输通道的形成是客观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规模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物资交流量的增加,会出现两个集约化趋势:一是客货流的发生地和目的地的运量集约化;二是运输路径的集约化。
D说法正确,ABC说法均为错误描述。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68题
运输通道形成后,又会产生综合交通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促进土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B.促进新资源的开发
C.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D.促进生产企业的优胜劣汰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通道原则。
运输通道形成后,又会产生综合交通效应,可以促进土地的综合开发和利用,促进新资源的开发,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生产布局的相对均衡分布,并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ABC说法均为正确。
D说法错误,运输通道的形成和企业优胜劣汰并无直接关系。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提示】本题为反选题,即选择错误选项,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第69题
由生产力布局而形成的各大经济地域的“点”和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的“线”,就是( )形成的条件和进行建设的基础。
A.运输通道
B.运输网络
C.运输布局
D.道路网络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运输通道形成的条件。
随着规模经济的发展、地区间物资交流量的增加,会出现两个集约化趋势:一是客货流的发生地和目的地的运量集约化;二是运输路径的集约化。这种由生产力布局而形成的各大经济地域的“点”和以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将它们连接起来的“线”,就是运输通道形成的条件和进行建设的基础。
A说法正确,BCD均为错误描述。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
本题容易错选B选项,因此要注意【运输通道】和【运输网络】概念的区分。
运输网络是指在一定空间范围(国家或地区)内,由一种或多种运输方式的运输线路和运输枢纽等固定设施,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所构成的运输网络。
运输通道是指在某一长条地域内,存在流向相同的密集交通流量,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为其服务。
第70题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港口与内地的联系大大加强的时期,是运输发展的( )阶段。
A.点
B.线
C.网
D.高度优先连接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发展的四阶段法。
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港口与内地的联系大大加强的时期,是运输发展的“线”阶段。B说法正确。
A选项:“点”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主要处于自给自足、对外联系极少的封闭 时期。这时,相对发达地区在沿海等地发展形成了港口。A选项不符合题意。
C选项:“网”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达到相当的高度,形成区域经济,随着运 输线路的扩散和辐射作用形成了运输网。C选项不符合题意。
D选项:高度优先连接阶段:这一阶段,运输网内某些长条地域内出现了密集的交 通流量,因此需要优先发展这里的连接运输线,使重要港口城市、内地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继 续加强。D选项不符合题意。
B说法符合题意,ACD均为错误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71题
经济发展主要处于自给自足、对外联系极少的封闭经济时期,运输网的空间布局一般采用( )。
A.点状
B.线状
C.网状
D.树状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发展四阶段法。
当经济发展处于自给自足、对外联系极少的封闭经济时期时,相对发达地区在沿海等地发展形成了港口。这些港口只是一些孤立的“点”,成点状布局。
A说法符合题意,BCD均为错误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A.“点”阶段对外联系极少
B.“线”阶段对外联系极少
C.“线”阶段港口与内地的联系大大加强
D.“网”阶段形成区域经济
E.“高度优先连接阶段”形成区域经济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发展四阶段法。
“点”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处于自给自足,对外联系极少。A选项正确。
“线”阶段港口与内地的联系大大加强。B错误,C正确。
“网”阶段形成区域经济。D选项正确。
“高度优先连接阶段”出现密集的交通流量。E选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CD。
第73题
( )是研究运输网的空间布局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方法。
A.最小生长树规划法
B.空间运输联系定量分析法
C.运输发展四阶段法
D.哈夫曼算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发展的四阶段法。
四阶段法是研究运输网的空间布局及其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方法。C说法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思路点拨】
本题需要区分几种主要的运输布局方法,其中四阶段法、最小生长树规划法、运输联系强度考查较多,其余方法主要记忆名称即可。
最小生长树规划法是通过点、线、网形成网内主通道。
运输联系强度是利用0-D 流分析方法(也称起终点间交通出行量分析法,O指出发地,D指目的地),分析中心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弱的一个指标,用以确定通道中节点的地位。
哈夫曼算法是一种编程方法,不属于运输专业的范畴。
第74题
最小生长树规划法的原理不包括( )。
A.点
B.线
C.网
D.高度优先连接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最小生长树规划法。
最小生长树规划法的内容包括:点、线、网、网内主通道。
ABC说法都属于最小生长树规划法。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思路点拨】本题注意D选项。
高度优先连接也属于运输布局方法的内容,但属于四阶段法,题干所问为最小生长树规划法,这两者的内容极其容易混淆出题,因此要注意区分。
另外,本题为反选题,即选错误选项,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第75题
在最小生长树规划法中需要连接的地理点,是一些有空间运输需求的( )。
A.部分的线
B.局部的网
C.孤立的点
D.整体的网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最小生长树规划法。
初级阶段的表现为需要连接的地理点,是一些有空间运输需求的孤立的“点”。
C说法符合题意,ABD均为错误描述。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76题
空间运输联系定量分析法中对运输通道节点的要求不包括( )。
A.节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集散中心
B.节点必须是运输干线上的主要运输枢纽
C.节点必须属于同一规划层次
D.节点的运输联系强度大于或等于所有运输联系强度平均值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空间运输联系定量分析法。
对运输通道节点的要求为:1.节点是区域经济活动的中心,也是集散中心;2.节点必须是运输干线上的主要运输枢纽;3.节点必须属于同一规划层次。
ABC说法均为运输通道节点的要求。D选项属于通道规划操作方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提示】本题为反选题,即选错误选项,做题时应格外注意,务必认真审题。
第77题
运输联系强度是分析中心城市间相互作用程度强弱的指标,一个中心城市对其他每个中心城市的运输联系潜力值( )此确定值的中心城市便可确定为运输通道节点。
A.大于
B.大于或等于
C.小于
D.小于或等于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通道规划的操作方法。
所有运输潜力值大于或等于此确定值的中心城市便可确定为运输通道节点,将这些主要节点连接起来,便成为该经济区域或跨区域的运输主通道。
B说法符合题意,ACD均为错误描述。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78题
根据空间运输联系定量分析法,运输通道节点的要求为( )。
A.节点既是区域经济活动中心,也是集散中心
B.节点是集散中心,但不是区域经济活动中心
C.节点不是运输干线上的主要运输枢纽
D.节点与运输通道归属于不同的规划层次
E.节点必须同属一个规划层次
参考答案:AE
解析:
本题考查对运输通道节点的要求。
对运输通道节点的要求包括:
(1)节点既是区域经济活动中心,也是集散中心,A正确,B错误。
(2)节点必须是运输干线上的主要运输枢纽;C错误。
(3)节点必须同属一个规划层次。D错误,E正确。
AE说法正确,BCD说法均为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E。
第79题
运输联系强度是利用O-D流分析方法, 分析中心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弱的一个指标,用以确定通道中( )。
A.节点的数量
B.节点的地位
C.节点的输入量
D.节点的输出量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空间运输联系定量分析法。
运输联系强度是利用0-D流分析方法(也称起终点间交通出行量分析法,O指出发地,Z指目的地)分析中心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弱的一个指标,用以确定通道中节点的地位。
B说法正确,ACD均为错误描述。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80题
某地区A、B两个中心城市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试计算两市间的运输联系强度Hab( )。
A.0.628
B.0.711
C.0.896
D.0.927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运输联系强度的计算。
根据公式:αA=VA/V,α=标准化系数,VA=城市A的GDP,VB=城市B的GDP,V=运输通道范围内的GDP。根据题干数据代入:
αA=VA/V=3000÷5000=0.6
αB=VB/V=2000÷5000=0.4
HAB=αA(OAB/OA+DAB/DA)+αB(OAB/OB+DAB/DB),HAB为运输联系强度,OAB为A到B的运输量,DAB为B到A的运输量,OA为A的输出量,DA为A的输入量(OB、DB以此类推)。将题干数据代入:
HAB=αA(OAB/OA+DAB/DA)+αB(OAB/OB+DAB/DB)=0.6×(1200÷2800+800÷2400)+0.4×(1200÷1960+800÷1640)=0.896
所以AB两个中心城市间的运输联系强度是0.896。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