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1题
比较多个总体某变量的内部结构时宜采用环形图。( )
参考答案:对
解析:
环形图可以同时绘制多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系列,每一个样本或总体的数据系列为一个环。因此比较不同样本或总体某变量的差异,可以通过画环形图来实现。
第142题
描述人口性别比例适宜的图形有( )。
A.饼图
B.折线图
C.散点图
D.直方图
E.条形图
参考答案:AE
解析:
人口性别比例即可以描述人口中男女两部分所占总人口的比例,也可以描述男与女各自人口的比例。AE两项,饼图主要用于总体中各组成部分所占比重的研究,条形图用于观察不同类别数据的多少或分布情况,因此均可描述人口的性别比例;B项,折线图是利用线段的升降来说明现象变动的一种统计图,它主要用于表示现象的分配情况、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和两个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等;C项,散点图来反映两个变量的关系;D项,直方图适用于一个定量数据。
第143题 一组数据的偏度系数SK=-0.85,峰度系数K=-1.92,则这组数据呈( )。
A.左偏态扁平分布
B.右偏态扁平分布
C.左偏态尖峰分布
D.右偏态尖峰分布
参考答案:A
解析:当SK大于零时,表示正偏离差数值较大,可判断为正偏或右偏;反之可判断为负偏或左偏。k大于0,尖峰; k小于0,扁平。
第144题
频数分布中的频数是指( )。
A.划分各组的数量标志
B.分组的组数
C.落在某一特定属性特征的数据个数
D.标志变异个数
参考答案:C
解析:
频数:频数分布表中落在某一特定属性特征的数据个数。
第146题 10 名工人日产零件数分别为:12、15、9、18、12、13、14、11、10、16。则该组数据的( )。
A.均值=中位数=众数
B.中位数>均值>众数
C.均值>中位数>众数
D.众数>中位数>均值
参考答案:C
解析:该组数据按顺序排9、10、 11、12、12、13、14、15、16、18, 中位数= (12+13) /2=12.5, 众数=12,均值=(9+10+11+12+12+13+14+15+16+18) /10=13, 因此均值>中位数>众数。
第147题
适合反映2011年我国城镇和农村消费支出结构情况的图形是( )。
A.环形图
B.直方图
C.折线图
D.散点图
参考答案:A
解析:
A项,通过画环形图来实现比较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B项,直方图适用于描述大量数据分布情况;C项,折线图是利用线段的升降来说明现象变动的一种统计图,它主要用于表示现象的分配情况、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和两个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D项,散点图可以用来反映两个变量的关系。
第149题 某市 60 名新冠肺炎病人的平均年龄(岁)为 46.05,方差为 285.68。则该组数据的离散系数为( )。
A.6.2
B.2.72
C.0.16
D.0.37
参考答案:D
解析:离散系数是将-组数据的标准差除以其均值,标准差=285.68的平方根=16.9,离散系数=16.9/46.05=0.37
第151题
某公司共有员工160人,其构成的饼图如图2-1所示,则中级管理人员数为 ()人。 图2—1公司结构构成图
A.8
B.16
C.28
D.108
参考答案:B
解析:
职工总数为160人,中级管理人员占10%,其人数为160×10% =16(人)。
第152题 若需要比较多个样本不同变量之间的结构差异,可采用的图形为( )。
A.条形图
B.饼图
C.环形图
D.频数分布表
参考答案:C
解析:
饼图只能显示一个样本(或总体)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而环形图可以反映多个样本(或总体)之间的结构差异。
第153题
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的高度或长度来表示数据多少。( )
参考答案:对
解析:
条形图是用宽度相同的条形高度或长短来表示数据变动的图形,用于观察不同类别数据的多少或分布情况,有单式条形图和复式条形图等形式。
第154题 下列数据的图形表示方法,说法错误的是( )。
A.直方图横坐标代表变量分组,纵坐标代表各变量值出现的频数
B.折线图利用线段的升降来说明数据方向变动
C.散点图可以用来反映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D.直方图也可以用来反映定性数据
参考答案:D
解析:
直方图适合用于展示分组后的定量数据。
第155题
各组频数的计算不能重复,恰好重叠在组限上的变量值一般归人上限的一组,即遵循
“上限不在内”原则。( )
参考答案:错
解析:
统计出各组的频数及频数分布表。在统计各组频数时,恰好等于某一组的组限时,采取上限不在内的原则,即将该频数计算在与下限相同的组内。
第156题
下列关于数据分组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数据分组的组数一般与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少有关
B.对于数据分组的组数并没有什么要求,可以任意分组
C.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不应少于5组且不多于15组
D.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应小于15组
E.一般情况下,一组数据所分的组数应大于10组
参考答案:AC
解析:
分组数的多少要根据数据本身的特点及数据的多少来确定,以能够适当观察数据的分布特征。一般的分组个数在5-15之间。
第157题
若数据的分布比较均匀,应编制( )。
A.异距数列
B.等距数列
C.单项数列
D.组距数列
参考答案:B
解析:
确定组距时,在研究的现象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下,可以采用等距分组;而当研究的现象变动很不均匀时,例如急剧的增长或急剧的下降,波动的幅度很大时,则一般采用不等距分组。
第158题 反映 2018 年我国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的适合图形是( )。(单选题)
A.饼图
B.茎叶图
C.散点图
D.折线图
参考答案:A
解析:
饼图用于表示一个样本( 或总体)中各组成部分的数据在全部数据中的比重,主要用于结构性问题研究中,如三产结构、消费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
第159题 2014-201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 )。(单选题)
A.中位数为 6.7%
B.众数为 6.7%
C.中位数为 6.8%
D.众数为 6.8%
参考答案:C
解析:
从小到达排序为6.6%,6.7%,6.8%,6.9%, 7.3%,中位数为6.8%,无众数。
第160题 2014-2018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量为( )。(单选题)
A.64757 亿元
B.51805.6 亿元
C.53579 亿元
D.71438.7 亿元
参考答案:A
解析:
( 900309-641281) /4=6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