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41题 下列各项原因中,属于材料价格差异形成原因的有( )。
A.材料运输保险费率提高
B.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增加
C.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增加
D.储存过程中的损耗增加
参考答案:AB
解析:
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与加工过程和储存过程无关。
A.800元不利差异
B.2000元不利差异
C.3000元不利差异
D.5000元不利差异
参考答案:C
解析:
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力差异=(生产能力-实际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500-1200)×10=3000(元)(U)
第1843题 下列各项材料数量差异中,应由生产部门负责的有( )。
A.工人操作疏忽导致废料增加
B.工艺流程管理不善造成用料增多
C.购入材料质量不稳定造成使用量超标
D.机器设备没有正常操作导致多耗材料
参考答案:ABD
解析:
选项A、B、D都应由生产部门负责,但是有时材料数量差异并非生产部门的责任,可能是由于购入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符使用量超过标准;也可能是由于工艺变更、检验过严使数量差异加大。对此,需要进行具体的调查研究才能明确责任归属。选项C不正确。
第1844题 下列关于作业成本局限性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开发和维护费用较高
B.不符合对外财务报告的需要
C.相对于完全成本法而言,作业成本法的成本核算不够准确
D.确定成本动因比较困难
参考答案:C
解析:
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分配主要使用追溯和动因分配,尽可能减少不准确的分摊,因此能够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成本信息。
第1845题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是( )。
A.减少了传统成本信息对于决策的误导
B.成本控制与成本管理更有效
C.为战略管理提供信息支持
D.有利于管理控制
参考答案:A
解析: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是减少了传统成本信息对于决策的误导,所以选项A是答案。
第1846题 作业成本法下,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程序可以表示为( )。
A.作业→部门→产品
B.资源→作业→产品
C.资源→部门→产品
D.资源→产品
参考答案:B
解析: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消耗资源、产出消耗作业”为原则,按照资源动因将资源费用追溯或分配至各项作业,计算出作业成本,然后再根据作业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或分配至各成本对象,最终完成成本计算的过程。
第1847题 下列关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和作业成本法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将固定成本分摊给不同产品,可能会刺激经理人员过度生产
B.在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下,可能会产生误导决策的成本信息
C.在作业成本法下,所有的成本都要按照成本动因分配
D.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的范围比传统成本计算的要大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不需要按照成本动因分配。
第1848题 在作业成本法下,可以更准确地被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中的有( )。
A.直接费用
B.人工成本
C.间接成本
D.辅助费用
参考答案:CD
解析: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第1849题 当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有( )。
A.夸大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B.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
C.缩小高产量产品的成本
D.缩小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参考答案:BD
解析:
当间接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时,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可能导致的结果有夸大高产量产品的成本、缩小低产量产品的成本。
第1850题 下列关于传统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传统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产品”
B.传统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部门→产品”
C.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作业→产品”
D.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作业→资源→产品”
参考答案:BC
解析:
传统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部门→产品”,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作业→产品”,选项BC正确。
A.250
B.125
C.150
D.300
参考答案:B
解析:差异=6300-120×50=300(元),A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预算(正常)分配率×实际耗用的作业量=50×50=2500(元),A产品应分配差异=300×[2500/(120×50)]=125(元)
第1852题 下列属于单位级作业的是( )。
A.机器加工
B.生产前机器调试
C.产品生产工艺规程制定
D.工厂保安
参考答案:A
解析:选项A属于单位级作业,选项B属于批次级作业,选项C属于品种级作业,选项D属于生产维持级作业。
第1853题 甲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每批产品生产前需要进行机器调试,在对调试作业中心进行成本分配时,最适合采用的作业成本动因是( )。
A.产品品种
B.产品批次
C.产品数量
D.每批产品数量
参考答案:B
解析:
机器调试是每批产品生产前都要发生的,与批次相关,所以成本分配以产品批次为动因。
第1854题 (2016年)下列各项中,应使用强度动因作为作业量计量单位的是( )。
A.产品的生产准备
B.产品的研究开发
C.产品的机器加工
D.产品的分批质检
参考答案:B
解析:
选项A、C、D通常应使用业务动因或持续动因作为作业量计量单位。产品的研究开发作业在每次执行时对资源的消耗是无规律可循的,即在作业执行过程中资源的消耗并不具备业务动因或持续动因的条件,所以应选择强度动因。
第1855题 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应用条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以产量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容易产生成本扭曲时,适宜采用作业成本法
B.如果产品的多样化程度高,则适宜采用作业成本法
C.从公司规模看,一些小规模的公司适宜采用作业成本法
D.面临外部竞争激烈的公司适宜采用作业成本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从公司规模看,由于大公司拥有更为强大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完善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并且对信息的需求更为强烈,所以她们比小公司对作业成本法更感兴趣,所以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
第1856题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软件开发。该企业产品成本构成中,直接成本所占比重很小,而且与间接成本之间缺少明显的因果关系。该公司适宜采纳的成本核算方法是( )。
A.传统成本计算法
B.作业成本计算法
C.标准成本计算法
D.变动成本计算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作业成本计算法适用于直接成本占产品成本比重很小,而且产品与间接成本之间没有明显因果关系的高科技企业。所以,软件开发企业适宜的成本核算方法是作业成本计算法。
第1857题 下列有关业务动因、持续动因和强度动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业务动因通常以执行的次数作为作业动因,并假定执行每次作业的成本相等
B.当不同产品所耗时间长短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则不宜采用持续动因作为分配成本的基础,而应改用业务动因作为分配的基础
C.强度动因一般适用于某一特殊订单或某种新产品试制等
D.业务动因的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强度动因的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而持续动因的精确度和成本则居中
参考答案:B
解析:
持续动因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标准。当在不同产品所需作业量差异较大的情况下,例如,如果检验不同产品所耗用的时间长短差别较大,则不宜采用业务动因作为分配成本的基础,而应改用持续动因作为分配的基础。
第1858题 下列各项中,属于单位级作业的是( )。
A.组装
B.检验
C.产品设计
D.行政管理
参考答案:A
解析:
单位级作业是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的作业,例如机器加工、组装。选项B属于批次级作业,选项C属于产品级作业,选项D属于生产维持级作业。
第1859题 按产出方式的不同,企业的作业可以分为以下4类。其中,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作业是( )。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品种级作业
D.生产维持级作业
参考答案:A
解析:
单位级作业(即与单位产品产出相关的作业),该类作业是随着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因此,选项A正确。批次级作业(即与产品的批次数量相关的作业),该类作业是随着产品的批次数的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因此,选项B错误。品种级作业是指与产品品种相关的作业,因此,选项C错误。生产维持级作业是指为维持企业的生产能力而产生的作业,它们有益于整个企业,而不是针对具体产品。实际上,它们属于固定成本,不随产量、批次、品种等的变动而变动。因此,选项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