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检验主管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题库(490题)


第361题 该患儿发生的超敏反应类型为


A.Ⅱ型

B.Ⅰ型

C.Ⅲ型

D.Ⅳ型

E.不确定


参考答案:B


解析: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是:由抗体IgE引起;发生快;引起效应器官功能紊乱,无实质性病理损害;具有明显个体差异和遗传趋向。


第362题 输血反应属于()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A.Ⅰ型

B.Ⅲ型

C.Ⅱ型

D.Ⅳ型

E.混合型


参考答案:C


解析:常见的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有输血反应、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以及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


第363题 下列不是血清中总IgE的测定方法的是


A.放射免疫吸附试验

B.酶联免疫测定法

C.化学发光法

D.电化学发光法

E.凝胶扩散法


参考答案:E


解析:血清中总IgE是针对各种抗原的IgE的总和,正常情况下血清IgE含量很低,仅在ng/ml水平,故用凝胶扩散法不能测出。


第364题

无需补体组分参与的效应是


A.免疫黏附

B.溶解细菌

C.调理作用

D.ADCC

E.抗B抗体与B型红细胞的溶解


参考答案:D


解析:

ADCC效应:对固定的组织细胞,在抗体IgG和IgM介导下,与具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b受体的巨噬细胞、NK细胞等结合,释放蛋白水解酶、溶酶体酶等,使固定组织溶解破坏。不需要补体组分参与。


第365题 Ⅱ型超敏反应又称


A.速发型超敏反应

B.迟发型超敏反应

C.Arthus反应

D.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

E.细胞毒型超敏反应


参考答案:E


解析: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第366题 新生儿溶血症可能发生于


A.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B.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C.Rh-母亲首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D.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E.Rh-母亲再次妊娠,胎儿血型为Rh-


参考答案:A


解析:新生儿溶血症主要见于母子间Rh血型不合的第二胎妊娠。血型为Rh阴性的母亲因流产或分娩过Rh阳性的胎儿时,Rh阳性RBC进入体内产生了抗Rh抗体(IgG类),当她再次妊娠Rh阳性的胎儿时,母体内的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阳性RBC结合,通过激活补体和调理吞噬,使胎儿RBC溶解破坏,引起流产或新生儿溶血。


第367题 在Ⅱ型超敏反应中


A.细胞毒性抗体直接引起靶细胞溶解

B.TC细胞参与反应而导致细胞被杀伤

C.补体活化导致细胞或组织损伤的机制

D.组胺的释放在早期起重要作用

E.中性粒细胞杀伤作用导致组织损伤


参考答案:C


解析:Ⅱ型超敏反应是自身组织细胞表面抗原与相应抗体(IgG、IgM)结合后,在补体、巨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下引起细胞溶解和组织损伤为主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又称为细胞毒型超敏反应,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


第368题 某孕妇为Rh-,第一胎分娩Rh+胎儿,为防止再次妊娠的Rh+胎儿产生溶血症,应给Rh母亲注射


A.Rh抗原

B.抗Rh因子抗体

C.免疫抑制剂

D.免疫增强剂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解析:新生儿溶血症主要见于母子间Rh血型不合的第二胎妊娠。预防措施为:分娩Rh阳性胎儿72小时内给母体注射Rh抗体(抗D抗体),预防再次妊娠Rh阳性胎儿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第369题 重症肌无力在损伤机制上属于


A.细胞免疫功能缺陷

B.体液免疫功能低下

C.Ⅱ型超敏反应

D.巨噬细胞缺陷

E.NK细胞活性低下


参考答案:C


解析:重症肌无力在损伤机制上属于Ⅱ型超敏反应型疾病。


第370题 与Ⅲ型超敏反应相关的检测项目是


A.过敏原

B.血清IgM

C.循环免疫复合物

D.抗血细胞抗体

E.皮试


参考答案:C


解析: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主要是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局部或全身多处毛细血管基底膜,激活补体,引起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对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第371题 初次注入大量抗毒素的马血清所引起血清病的发病机制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

B.Ⅲ型超敏反应

C.Ⅱ型超敏反应

D.Ⅳ型超敏反应

E.Ⅴ型超敏反应


参考答案:B


解析:血清病是通常在初次接受大剂量抗毒素(马血清)1~2周后,出现发热、皮疹、关节肿痛,全身淋巴结肿大、荨麻疹等症状。血清病为常见的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之一。


第372题 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常发生()变态反应。


A.Ⅲ型

B.Ⅱ型

C.Ⅰ型

D.Ⅳ型

E.Ⅶ型


参考答案:A


解析: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一般发生于A族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2~3周,由体内产生的相应抗体与链球菌可溶性抗原如M蛋白结合后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所致。常发生Ⅲ型超敏反应。


第373题 不参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物质是


A.IgG、IgM

B.IgE

C.补体

D.中性粒细胞

E.抗原抗体复合物


参考答案:B


解析:大量IgE产生是Ⅰ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其余选项都是参与Ⅲ型超敏反应的物质。


第374题 Ⅲ型超敏反应重要病理学特征是


A.红细胞浸润

B.巨噬细胞浸润

C.淋巴细胞浸润

D.中性粒细胞浸润

E.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参考答案:D


解析:中性粒细胞浸润是Ⅲ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病理特征。局部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在吞噬免疫复合物的过程中,释放蛋白水解酶、胶原酶、弹性纤维酶和碱性蛋白等,使血管基底膜和周围组织损伤。


第375题 不属于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


A.Arthus反应

B.肾小球肾炎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传染性变态反应

E.类风湿关节炎


参考答案:D


解析:常见Ⅲ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一、局部免疫复合物病:1.Arthus反应、2.类Arthus反应
二、全身免疫复合物病:1.血清病、2.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3.类风湿关节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


第376题

关于Ⅳ型超敏反应错误的是


A.无明显个体差异

B.发生慢

C.与抗体、补体有关

D.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

E.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


参考答案:C


解析:

Ⅳ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特点是:①发生慢,接触变应原后24~72小时发生,故称迟发型超敏反应;②与抗体、补体无关,而与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和细胞毒性介质有关;③Ⅳ型超敏反应的发生和过程基本同细胞免疫应答,无明显个体差异,在抗感染免疫清除抗原的同时损伤组织。


第377题 导致慢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


A.局部缺血

B.再灌注损伤

C.微生物感染

D.抑制剂的应用

E.迟发型超敏反应


参考答案:E


解析:移植排斥反应是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个典型临床表现,在同种异体间的移植排斥反应中,受者的免疫系统首先被供者的组织抗原(HLA)致敏,受者体内的致敏T细胞识别移植器官上的异体抗原,导致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局部浸润等炎症反应,形成移植排斥反应,可造成移植器官的坏死。


第378题 介导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主要细胞是


A.Th2

B.Th1

C.Th3

D.Th4

E.Th17


参考答案:B


解析:参与Ⅳ型超敏反应的效应T细胞主要有CD4+Th1(TDTH)细胞和CD8+Tc(CTL)细胞。


第379题 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对于这一实验结果,最可能的解释是


A.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无特异性

B.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

C.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

D.B和C正确

E.抗体2对二硫键有特异性


参考答案:D


解析: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1)能与发生二硫键全部断裂而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另一种破伤风类毒素抗体(抗体2)不能与因同种原因变性的破伤风类毒素发生反应。对于这一实验结果,可以解释为抗体2对破伤风类毒素上的构象决定簇有特异性或抗体1对破伤风类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特异性。


第380题 对金属镍的皮肤变态反应


A.是由IgE介导的

B.由嗜碱性粒细胞的浸润

C.可用P-K试验诊断

D.可用组胺拮抗药进行有效治疗

E.是由对镍和蛋白复合物致敏的T细胞引起


参考答案:E


解析:皮肤接触一些化学物质如二硝基氟苯以及镍、铬等可引起接触性超敏反应。此种反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Ⅳ型超敏反应是由效应T细胞与相应致敏原作用引起的以单个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和组织细胞变性坏死为主的炎症反应。所以对金属镍的皮肤变态反应是由对镍和蛋白复合物致敏的T细胞引起。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