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检验主管技师-临床免疫学和免疫检验题库(490题)


第341题 下列选项不属于免疫学实验方法诊断效率评价的是


A.诊断敏感性

B.诊断特异性

C.诊断效率

D.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

E.批间精密度和批内精密度


参考答案:E


解析:精密度是指使用特定的分析程序,在受控条件下重复分析测定均一样品所获得测定值之间的一致性程度,而不用于诊断效率的评价。


第342题 肥达氏反应的凝集效价阳性的判断标准是


A.≥1:20

B.≥1:80

C.≥1:40

D.≥1:160

E.≥1:320


参考答案:B


解析:肥达反应:伤寒沙门菌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三者的抗体均非保护性抗体。由于(O)与(H)抗原的抗原性较强,故常用于作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辅助临床诊断。产生凝集时抗体效价≥1:80为阳性,或双份血清效价呈4倍以上增长,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以作出诊断。


第343题 感染性疾病出现最早,消失快可作为感染早期指标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M

C.IgA

D.IgE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B


解析:IgM类抗体出现早,消失快,常作为感染的早期诊断指标。IgG类抗体出现晚,维持时间长,是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根据。


第344题 下列那种情况下ASO不升高


A.风湿性心脏病

B.急性咽炎

C.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急性肾小球肾炎症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C


解析: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患者中,免疫功能不全或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时,ASO水平可不升高。


第345题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PCP)常见于哪类人群


A.新生儿

B.白血病人

C.器官移植受者

D.艾滋病患者

E.以上都是


参考答案:E


解析:PCP常见于5类人群:①早产婴儿和新生儿;②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③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器官移植受者;④艾滋病患者;⑤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功能极度低下者。


第346题 主要决定伤寒沙门菌毒力因素的抗原是


A.Vi抗原

B.H抗原

C.O抗原

D.荚膜多糖抗原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解析:以高纯度的伤寒沙门菌Vi抗原包被反应板,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Vi抗体,有助于检出伤寒带菌者及慢性带菌者。


第347题 最常用于链球菌感染的免疫学实验有


A.抗DNA酶B实验

B.ASO实验

C.抗透明质酸酶

D.抗链球菌多糖体

E.抗链激酶试验


参考答案:B


解析:链球菌感染最常用的免疫学实验室检查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检测。


第348题 乙型肝炎感染后最早出现的病毒标志物是


A.HBcAg

B.HBeAg

C.HBsAg

D.抗HBs

E.抗-HBe


参考答案:C


解析:HBsAg为乙肝患者血清中首先出现的病毒标志物,可作为乙肝的早期诊断和普查。


第349题 下列不属于Ⅰ型变态反应的是


A.过敏性哮喘

B.接触性皮炎

C.过敏性鼻炎

D.过敏性胃肠炎

E.荨麻疹


参考答案:B


解析:常见的Ⅰ型变态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胃肠炎和荨麻疹。


第350题 花粉引起的支气管哮喘属于


A.Ⅳ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Ⅰ型变态反应

E.非变态反应


参考答案:D


解析:Ⅰ型超敏反应的致敏阶段是由变应原进入机体引起,凡经吸入或食入等途径进入体内后能引起IgE类抗体产生并导致变态反应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变应原。常见的变应原有:鱼虾、蟹贝、牛奶、鸡蛋;花粉、尘螨及其排泄物。


第351题 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引起皮肤奇痒的物质是


A.组胺

B.前列腺素

C.白三烯

D.激肽

E.ECF-A


参考答案:A


解析:速发型超敏反应中引起皮肤奇痒的物质是组织胺。组织胺可以引起鼻塞、打喷嚏、流涕、喉咙发痒、眼皮肿胀等现象。


第352题 属于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是


A.肾小球肾炎

B.过敏性休克

C.风湿病

D.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E.接触性皮炎


参考答案:B


第353题 为了更准确的估计患者皮试反应性,皮试时设阳性和阴性对照,阳性对照液常用


A.变应原的稀释保存液

B.变应原提取液

C.盐酸组胺

D.二硝基氟苯

E.生理盐水


参考答案:C


解析:为了更准确的估计患者皮试反应性,试验时同时作阴性和阳性对照。阳性对照常用盐酸组胺,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


第354题 不参与Ⅰ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A.嗜碱性粒细胞

B.肥大细胞

C.NK细胞

D.浆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Ⅰ型超敏反应的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刺激机体特异的B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分泌产生针对特异变应原的IgE抗体。此抗体吸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与肥大细胞结合释放储存的组胺、嗜酸粒细胞激肽原酶等。


第355题 高亲和性的可结合到肥大细胞上的IgE分子部位是


A.Fab段

B.CH2功能区

C.H链恒定区

D.Fc段

E.HVR区


参考答案:D


解析: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结合。


第356题 可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过敏性介质的成分是


A.C1q,C1s

B.C3b,C4b

C.C3a,C2b

D.C3a,C5a

E.C2a,C5a


参考答案:D


解析:免疫复合物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C3a、C5a,C567等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使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和水肿。


第357题 可直接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是


A.致敏Tc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K细胞

D.NK细胞

E.巨噬细胞


参考答案:A


解析:致敏Tc细胞可通过释放穿孔素和蛋白酶,直接破坏抗原特异性的靶细胞,引起组织坏死。


第358题 Ⅰ型变态反应可通过下列哪种成分转移给正常人


A.患者的血清

B.患者的致敏淋巴细胞

C.致敏淋巴细胞释放的转移因子

D.巨噬细胞释放的淋巴细胞激活因子

E.患者的红细胞


参考答案:A


解析:正常人血清中IgE含量极低,而变态反应病患者血清中IgE含量较高,特别是特异性IgE含量异常增高。所以Ⅰ型变态反应可以通过血清转移给正常人。 


第359题 脱敏疗法治疗Ⅰ型超敏反应机制错误的是


A.少量的介质可被体液中的介质灭活物质迅速破坏

B.治疗过程中防止发生超敏反应

C.小剂量变应原进入机体,仅与少数致敏细胞上的IgE结合

D.脱颗粒后释放活性介质较少,不足以引起临床反应

E.大剂量、短间隔、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


参考答案:E


解析:在治疗Ⅰ型超敏反应的疾病时,可采用小剂量、短间隔(20~30min)、连续多次注射抗毒素的方法进行脱敏,然后再大量注射进行治疗,不致发生超敏反应。


第360题 属过敏性鼻炎确诊常用依据的诊断方法是


A.非特异性鼻黏膜激发试验

B.皮肤试验

C.特异性鼻黏膜激发试验

D.血清总IgE测定

E.嗜酸性粒细胞检测


参考答案:B


解析:过敏性鼻炎的诊断试验主要包括特异性过敏原皮肤试验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这两种诊断试验都是检测人体内是否对某些过敏原敏感。但是皮肤试验较为便宜,过敏原浸出物获得容易,得出结果较快,为过敏性鼻炎常用的确诊依据。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