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01题
MBL激活途径发生在
A.感染刚刚形成
B.脂多糖的激活
C.抗体产生之后
D.感染早期的急性期反应
E.感染恢复期
参考答案:D
解析:
补体的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途径,简称MBL途径。此途径开始于急性期蛋白与病原体的结合,而不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
第302题
关于补体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血清中大多数补体成分均以无活性的酶前状态存在
B.多数补体分子属于γ球蛋白
C.补体各成分均由肝细胞合成
D.补体的含量因抗原刺激而增加
E.补体固有成分对热稳定
参考答案:A
解析:
补体的大多数组分都是糖蛋白,且多属于β球蛋白,补体的性质不稳定,易受各种理化因素影响,如加热、机械振荡、酸碱、乙醇等均可使其失活;补体系统的各组分在体液中通常以非活性状态、类似酶原的形式存在,当受到一定因素激活,才表现出生物活性。
第303题
可抑制MAC形成的补体膜调节因子是
A.H因子
B.S蛋白
C.DAF
D.MCP
E.HRF
参考答案:E
解析:
MAC形成的调节同源限制因子(HRF)也称C8结合蛋白(C8bp),可干扰C9与C8结合;膜反应性溶解抑制物(MIRL)即CD59,可阻止C7、C8与C5b-6结合,从而抑制MAC形成。
第304题
补体经典途径的主要激活物是
A.免疫复合物
B.酵母多糖
C.肽聚糖
D.细菌脂多糖
E.凝聚的IgA
参考答案:A
解析:
补体的作用:免疫复合物经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C3a、C5a,C567等过敏毒素和趋化因子,使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造成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渗出和水肿;并吸引中性粒细胞在炎症部位聚集、浸润。膜攻击复合物可加剧细胞损伤。
第305题
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具有趋化因子活性的片段是
A.C3a
B.C5a
C.C4b
D.C4a
E.ic3b
参考答案:B
解析:
趋化性是将细胞吸引至炎症区,C5a同时具有过敏毒素和趋化活性,而C3a和C4a无趋化性。
第306题
CH50试验测定的是
A.总补体浓度
B.总补体量
C.总补体溶血活性
D.总补体体积
E.单个补体
参考答案:C
解析:
CH50试验是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所反映的是补体9种成分的综合水平。
第307题
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识别的亚单位是
A.C1
B.C2
C.C3
D.CA
E.C9
参考答案:A
解析:
经典途径是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补体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的激活途径。补体识别的亚单位为C1。
第309题
检测总补体活性,采用50%溶血试验是因为
A.50%溶血试验比100%溶血试验简单
B.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敏感
C.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可节约时间
D.50%溶血作为终点好判断
E.以50%溶血作为终点较100%溶血作为终点更为节省成本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一个稳定的、适当的反应体系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如以溶血百分率为纵坐标,相应血清量为横坐标,可见在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处,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S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补体量的少许变动也会造成溶血程度的较大变化,即曲线此阶段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因此,实验常用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它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实验,即CH50。
第310题
在总补体活性测定时,所测定的是
A.补体溶解红细胞的活性
B.红细胞与补体结合的能力
C.补体溶解致敏红细胞的活性
D.溶血素与补体结合的能力
E.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的能力
参考答案:C
解析:
补体总活性测定原理: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水分渗入细胞,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补体的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有关,但非直线关系。
第311题
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的原理属于
A.溶血反应
B.凝集反应
C.沉淀反应
D.中和反应
E.补体结合反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
第312题
不属于血清学反应的是
A.凝集反应
B.溶菌反应
C.溶血反应
D.补体结合反应
E.Ⅳ型变态反应
参考答案:E
解析:
血清学反应指抗原抗体反应,Ⅳ型变态反应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不属于血清学反应。
第313题
补体受体4(CR4)是哪一种受体
A.C4a
B.C4b
C.iC3b
D.C5a
E.C1q
参考答案:C
解析:
CR4是iC3b、C3d、C3dg在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血小板上的受体。
第314题
补体结合试验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新鲜豚鼠血清作为补体
B.不出现溶血反应即为反应阳性
C.出现溶血反应即为反应阴性
D.补体、SRBC和溶血素应预先定量
E.待测定系统中的抗原与抗体相对应,形成复合物激活补体,出现溶血
参考答案:E
解析:
补体结合试验中,如果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SRBC,与相应溶血素),因反应中无游离的补体而不出现溶血,为补体结合试验阳性。如待测系统中不存在待检的抗体或(抗原),则在液体中仍有游离的补体存在,当加入指示剂时会出现溶血,为补体结合试验阴性。
第315题
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
A.特异性抗原和补体
B.特异性抗体和补体
C.红细胞和溶血素
D.加热灭活的病人血清
E.特异性抗原和抗体
参考答案:C
解析:
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包括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
第316题
补体结合试验结果阴性时出现
A.血凝
B.不溶血
C.溶血
D.血凝抑制
E.沉淀
参考答案:C
解析:
补体结合试验原理:补体结合试验是用免疫溶血机制作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抗原或抗体的试验。如先加入反应系统和补体,若反应系统中存在待测抗体(或抗原),则抗原抗体发生反应后可结合补体,再加入指示系统(SRBC与相应溶血素),由于反应中无游离的补体,不出现溶血,为该试验阳性;反之,为阴性。
第317题
以下哪项与补体结合试验无关
A.抗体
B.抗原
C.补体
D.溶血素
E.酶
参考答案:E
解析:
补体结合试验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三个系统:反应系统(抗原与抗体)、指示系统(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补体系统(补体)。
第318题
关于补体旁路激活途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C3激活开始
B.激活物质是细胞壁成分
C.发挥效应比经典途径早
D.亦有激活效应的扩大
E.旁路途径在感染后期发挥作用
参考答案:E
解析:
补体旁路激活途径是越过C1、C4和C2,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参与此途径的血清成分尚有B、D、P、H、I等因子。替代途径的激活物主要是细胞壁成分,如内毒素、某些蛋白水解酶、IgG4、IgA聚合物等。
第319题 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标记物中常用的标记物为
A.鲁米诺
B.吖啶酯类
C.三联吡啶钌
D.HRP
E.AP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接参与发光反应的标记物在化学结构上有产生发光的特殊基团,在发光免疫分析过程中直接参与发光反应,并没有本底发光。最常用的标记物主要有吖啶酯类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