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检验主管技师-临床检验基础题库(628题)


第161题 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不包括


A.结核病

B.流行性腮腺炎

C.肾移植后

D.严重化脓感染

E.风疹


参考答案:D


解析:严重化脓感染时淋巴细胞减低。


第162题

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5×109/L,但分类100个白细胞中遇到有核红细胞为20个,校正后白细胞应报告


A.1.4×109/L

B.1.25×109/L

C.1.35×109/L

D.1.20×109/L

E.1.80×109/L


参考答案:B


解析: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不会出现有核红细胞。若出现大量有核红细胞,其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此时,白细胞计数应进行校正,公式为:WBC/L=A×100/(100+B),其中,A表示校正前的白细胞数,B表示在血涂片上分类计数100个白细胞时,遇到的有核红细胞数。


第163题 中性粒细胞增多不见于下列哪种情况


A.大出血

B.正常新生婴儿

C.急性溶血

D.病毒感染

E.急性感染


参考答案:D


解析:病毒感染时中性粒细胞减少。


第164题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最常用于


A.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

B.诊断黏液性水肿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的鉴别诊断

D.诊断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A


解析: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坏死性血管炎、药物过敏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枯草热等疾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呈轻度或中度增高。


第165题 在生理情况下,小儿白细胞变化曲线中淋巴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两次交叉时间分别为


A.2~3天,2~3岁

B.6~9天,4~5岁

C.8~10天,8~10岁

D.8~10天,2~3岁

E.1~2天,1~2岁


参考答案:B


解析:

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9/L),3~4d后降至10×109/L,约保持3个月,逐渐减至成人水平。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占绝对优势(6~28)×109/L,1周内降至5×109/L,第6~9d减至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随后淋巴细胞逐渐增多,婴儿期以淋巴细胞数为主(可达70%),2~3岁后,淋巴细胞逐渐减低,中性粒细胞逐渐增高,4~5岁两者基本相等,形成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2次交叉变化曲线,到青春期时与成人相同。


第166题 临床复查白细胞计数,评价其准确性的考核方法是


A.两差比值评价法

B.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C.重复计数标准差评价法

D.常规考核标准

E.变异百分率评价法


参考答案:A


解析:白细胞计数的考核方法包括:常规考核标准、变异百分数评价法、两差比值评价法和双份技术标准评价法。两差比值评价法是同一标本在短时间内重复2次测定之差与2次细胞计数标准差的比值。其准确性高。


第167题 淋巴细胞不增高的疾病是


A.严重化脓性感染

B.流行性腮腺炎

C.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D.结核

E.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参考答案:A


解析:淋巴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急性传染病、某些慢性感染、肾移植术后、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而严重化脓性感染时,淋巴细胞的数量是不增加的。


第168题 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哪一种红细胞


A.畸形红细胞

B.网织红细胞

C.有核红细胞

D.棘形红细胞

E.正常红细胞


参考答案:C


解析:有核红细胞不能被白细胞稀释液破坏,计数时与白细胞一同被计数,使白细胞计数值假性增高。


第169题 血液检验中,下列哪项指标参考值无性别差异


A.红细胞计数

B.血红蛋白测定

C.血细胞比容

D.血沉

E.白细胞计数


参考答案:E


解析:

白细胞计数:参考值成人:(4~10)×109/L。新生儿:(15~20)×109/L。6个月~2岁:(11~12)×109/L。儿童:(5~12)×109/L。


第170题 中性粒细胞的生理性变化不包括


A.女性妊娠期白细胞总数增高

B.安静状态下白细胞数较低

C.急性失血时白细胞数增高

D.冷水刺激后白细胞数增高

E.新生儿白细胞数一般在(15~30)×109/L


参考答案:C


解析:

新生儿白细胞较高,可达(15~30)×109/L,3~4C后降至10×109/L,约保持3个月,逐渐减至成人水平;妊娠超过5个月白细胞可达15×109/L以上,妊娠最后1个月波动于(12~17)×109/L,分娩时白细胞可达34×109/L,分娩后2~5C内恢复正常;安静状态下白细胞数较低,剧烈运动、剧痛、情绪激动使白细胞显著增高;冷热水浴、日光或紫外线照射等使白细胞轻度增高;急性失血属于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


第171题 关于电阻法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分类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可完全代替显微镜分类法

B.显微镜检查法仅作筛选,以血细胞分析仪分类为准

C.电阻法原理是目前所有血细胞分析仪的原理

D.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

E.只能对白细胞进行五分类


参考答案:D


解析:血液分析仪分类法有三分群和五分类两法,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标准化、能提示异常结果、结果以数据、图形、文字等多种形式展示,是白细胞分类和筛检首选方法,但不能完全代替显微镜检查法对异常白细胞进行鉴别和分类。血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有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光散射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原理。


第172题 引起淋巴细胞数量减低的疾病是


A.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接触放射线

B.急性大叶性肺炎、结核

C.急性大叶性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D.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白血病性淋巴肉瘤


参考答案:A


解析:淋巴细胞数量减低常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严重化脓性感染。


第173题 不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的疾病是


A.湿疹

B.伤寒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肠寄生虫

E.支气管哮喘


参考答案:B


解析: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多的疾病有:①寄生虫病: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虫、丝虫、包虫等,以及肠道钩虫感染时。②变态反应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血清病、异体蛋白过敏、花粉症等。③皮肤病:如湿疹、剥脱性皮炎、天疱疮、银屑病等。④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等。⑤某些恶性肿瘤:癌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如肺癌)。⑥某些传染病。


第174题 引起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的疾病是


A.尿毒症

B.急性溶血

C.肺吸虫病

D.链球菌感染

E.脾功能亢进


参考答案:E


解析:中性粒细胞减低常见的疾病有:①某些感染,如伤寒、流感等;②血液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少数急性白血病;③慢性理化损伤,如电离辐射(X线等)、长期服用氯霉素后;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加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等;⑤脾功能亢进,如门脉性肝硬化、班替综合征等。


第175题 处于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第一线的细胞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处于抵御化脓性细菌入侵第一线的细胞是中性粒细胞。


第176题 能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功能是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在速发性过敏反应中的作用。当嗜碱性粒细胞被激活时,释放出趋化因子,使嗜酸性粒细胞聚集到同一局部。


第177题 能释放组胺酶的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嗜酸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酶等酶类,破坏嗜碱性粒细胞所释放的组胺等活性物质。


第178题 白细胞总数与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均增高同时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和中毒性改变,常表示


A.预后良好

B.感染严重

C.轻度感染

D.感染已近恢复期

E.造血功能衰退


参考答案:B


解析:中度左移指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增高,杆状核粒细胞>10%并有少数晚幼粒细胞和中毒性改变,表示有严重感染。


第179题 中性粒细胞核象是细胞核


A.是否处于分裂位置

B.分叶情况

C.位置

D.与胞质比例

E.染色致密程度


参考答案:B


解析: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正常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以3叶核居多,杆状核与分叶核比值为1:13。


第180题 不符合典型的严重感染患者的外周血象的变化是


A.中性粒细胞出现核左移及退行性变

B.淋巴细胞相对减少

C.嗜酸性粒细胞常轻度增加

D.单核细胞可见增多

E.白细胞总数常增加


参考答案:C


解析:肾上腺皮质有促进机体抗感染的能力,当急性感染或严重感染时,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高,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疾病恢复期时嗜酸性粒细胞又增多。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