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21题 在环境适宜时能发育成细菌繁殖体的是
A.螺旋体
B.细胞壁
C.芽胞
D.荚膜
E.病毒
参考答案:C
解析:
芽胞: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的小体称为芽胞,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细菌形成芽胞后失去繁殖能力。芽胞带有完整的核质、酶系统和合成菌体组分的结构,能保存细菌全部生命活动的物质,不直接引起疾病。当环境适宜时,芽胞又能发育成细菌的繁殖体。
第322题 细菌的细胞结构中,决定细菌遗传变异的是
A.荚膜
B.核质
C.芽胞
D.鞭毛
E.菌毛
参考答案:B
解析:
核质为原核生物特有的无核膜结构、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是细菌的遗传物质,决定细胞的遗传变异,其他选项都是细菌的特殊结构。
第323题 细菌形成的芽胞是其
A.处于衰退期
B.繁殖形式
C.已经死亡
D.处于繁殖的迟缓期
E.休眠形式
参考答案:E
解析:
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休眠形式,并非细菌死亡。因一个细菌只能形成一个芽胞,一个芽胞也只能发芽形成一个繁殖体后再繁殖,数量没有增加,也不是细菌繁殖形式。
第324题 能与宿主组织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细菌结构是
A.鞭毛
B.芽胞
C.菌毛
D.细胞膜
E.细胞壁
参考答案:C
解析:
菌毛是细菌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
第325题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成分不包括
A.脂质双层
B.肽聚糖
C.磷壁酸
D.白蛋白
E.脂多糖
参考答案:D
解析:
细胞壁:位于细菌的最外层,是一种膜状结构,坚韧有弹性,厚度随菌种类而异,平均为12~30nm。其主要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如果没有细胞壁的保护,细菌在一般环境中会胀破。同时细胞壁与细胞膜一起参与菌体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细胞壁上还带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决定细菌的抗原性。
细胞壁的化学组成较复杂,其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革兰阳性菌细胞壁较厚,除肽聚糖结构外,还含有大量的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较薄但结构复杂。其特点是肽聚糖结构少,在肽聚糖外还有三层结构,由内向外依次为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层共同构成外膜。
第327题 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色素
B.内毒素
C.溶菌酶
D.外毒素
E.维生素K
参考答案:C
解析: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细菌在新陈代谢中,除合成自身成分外,还能合成一些特殊产物,如热原质、毒素和侵袭酶类、色素、抗生素、维生素、细菌素等,这些产物在医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328题 用于观察细菌动力的是
A.液体培养基
B.半固体培养基
C.固体培养基
D.选择培养基
E.鉴别培养基
参考答案:B
解析:
半固体培养法常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无鞭毛的细菌沿穿刺线生长,有鞭毛的细菌沿穿刺线生长弹向周围扩散,使培养基出现浑浊。
第329题 噬菌体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个体微小
B.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
C.属于非细胞性微生物
D.噬菌体属于细菌的一种
E.可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
参考答案:D
解析:
噬菌体是侵袭细菌、真菌的病毒,或称为细菌病毒,其特点是:①个体微小,在电镜下才可见;②不具备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构成的衣壳和包含于其中的核酸组成;③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的方式增殖,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不同的噬菌体形态不同,一般呈蝌蚪形、微球形和杆形三种形态。主要用于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实验系统,也用于细菌的鉴定和分型及生物制剂。
第330题 通过性菌毛可在细菌间转移的物质是
A.中介体
B.异染颗粒
C.核质
D.质粒
E.核蛋白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质粒是存在于细菌细胞浆中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非细菌生存所必需。它可以随细菌的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也可通过性菌毛在菌间转移,使细菌获得质粒基因编码的性状。
第331题 质粒是细菌的
A.胞浆中的rRNA
B.胞浆中的cDNA
C.胞浆颗粒
D.胞浆中染色体外的DNA
E.核质DNA
参考答案:D
解析:
质粒是细菌胞浆中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DNA。相对分子质量比细菌染色体小,且携带细菌某些遗传信息。
第332题 患者患细菌感染性疾病,应用常用抗生素治疗无效,其重要原因可能是
A.患者使用的是从没用过的抗生素
B.患者感染的是多种细菌
C.患者使用了大量的某种抗生素
D.患者长期使用某种抗生素
E.感染的细菌获得了R质粒,产生耐药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R质粒携带耐药基因,决定细菌对一种或两种以上抗生素耐药特性,故对使用的抗生素不敏感。
第333题 控制细菌生命所必需性状的是
A.细菌染色体
B.细菌蛋白质
C.质粒
D.噬菌体
E.细菌的基因重组
参考答案:A
解析:
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①染色体,控制细菌的遗传特性,编码产物为细菌生命所必需。②质粒,独立存在的双股环状DNA,控制细菌的生命非必需性状,并可通过结合等方式在细菌间转移。③噬菌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其基因可整合在细菌染色体上,从而使宿主细菌获得某种新的性状。细菌的基因重组是细菌遗传变异的一种方式,非细菌生命所必需。
第334题 关于化学消毒灭茵,错误的是
A.影响细菌代谢
B.破坏细菌细胞壁
C.使菌体蛋白质变性
D.抑制或杀灭微生物
E.可用于呼吸道消毒
参考答案:E
解析:
化学消毒灭菌法是指用化学药物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用于消毒灭菌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药或防腐药,消毒药对人体细胞也有损伤作用,故只能外用。消毒药的杀菌机制主要有3种:①使菌体蛋白质变性、凝固,如酚类、醇类、醛类等;②干扰细菌酶系统,影响细胞正常代谢,如氧化剂、重金属盐类等;③损伤细菌细胞壁等保护结构,如脂溶剂等。
第335题 牛奶和酒类的消毒方法为
A.焚烧与烧灼
B.高压蒸汽灭菌法
C.滤过除菌法
D.日光与紫外线
E.巴氏消毒法
参考答案:E
解析:
物理消毒灭菌法是指用物理因素杀灭或控制微生物生长的方法,主要包括热力灭菌法、辐射、超声波、滤过除菌法等,热力灭菌中的巴氏消毒法适用于食品、饮料的消毒,既可杀灭微生物,又可保持食品和饮料的营养成分、口感风味不改变。
第336题 关于灭菌,正确的是
A.杀灭病原性细菌
B.杀灭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
C.杀灭所有微生物及芽胞
D.常采用紫外线照射
E.最有效的是化学方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利用理化因素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称为灭菌,包括杀灭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通常,以是否杀灭芽胞作为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志,紫外线照射和化学方法常用于消毒。所以答案选C。
第337题 对手术器械和敷料灭菌最适宜的方法是
A.煮沸法
B.流通蒸气法
C.巴氏消毒法
D.高压蒸气灭菌法
E.间歇灭菌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压蒸气灭菌法可杀灭包括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是灭菌效果最好、应用最广的灭菌方法。方法是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在高压锅内,加热时蒸气不外溢,高压锅内温度随着蒸气压的增加而升高。在103.4kPa(1.05kg/cm2)蒸气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分钟。适用于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玻璃容器及注射器、敷料等物品的灭菌。
第338题 细菌的侵袭力不包括
A.菌毛
B.荚膜
C.溶菌酶
D.玻璃酸酶
E.链激酶
参考答案:C
解析:
细菌的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生长、繁殖并蔓延扩散的能力。构成细菌侵袭力的因素有细菌的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病原菌表面的荚膜和黏附素(如菌毛)等可以帮助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侵袭性物质主要是指病原菌合成的一些侵袭性酶,如玻璃酸酶、链激酶、胶原酶等。溶菌酶是存在于正常体液中的免疫分子。
第339题 细菌普通菌毛的功能是
A.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
B.与细菌的分裂有关
C.与细菌的DNA传递有关
D.与细菌的变异有关
E.与细菌的代谢有关
参考答案:A
解析:
普通菌毛遍布菌细胞表面,每菌可达数百根。这类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是细菌感染的第一步。因此,菌毛和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菌毛的受体常为糖蛋白或糖脂,与菌毛结合的特异性决定了宿主感染的易感部位。
第340题 关于细菌外毒素,正确的是
A.性质稳定
B.可引起DIC
C.特异性作用
D.抗原性弱
E.细菌的菌体成分
参考答案:C
解析:
外毒素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是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释放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质。外毒素的毒性非常强且作用具有选择性,只作用于特定的靶组织;外毒素的抗原性较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称为抗毒素),也可脱毒为类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