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81题 DIC凝血功能障碍变化的特点是
A.先低凝后高凝
B.先高凝后低凝
C.血液凝固性增高
D.血液凝固性降低
E.纤溶系统活性增高
参考答案:B
解析:
凝血功能先高凝后低凝是DIC凝血功能障碍变化的特点。
第282题 与急性胰腺炎时诱发DIC的机制有关的是
A.大量胰脂肪酸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B.大量胰淀粉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C.大量组织凝血酶入血
D.大量胰蛋白酶入血激活凝血酶原
E.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障碍
参考答案:D
解析:
急性胰腺炎时,大量胰蛋白酶入血,除了激活因子Ⅻ外,还可激活因子X和凝血酶原,促使凝血酶大量形成。
第283题 引起DIC最常见病因
A.产科意外
B.大手术
C.创伤
D.感染性疾病
E.恶性肿瘤
参考答案:D
解析:
引起DIC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感染性疾病,其中包括细菌、病毒等感染和败血症等。其次为恶性肿瘤。产科意外、大手术和创伤也较常见。
第284题 休克Ⅱ期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A.心功能不全
B.血液重新分布
C.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
D.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
E.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引起衰竭
参考答案:D
解析:
休克Ⅱ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
(1)微循环的改变
1)血管运动现象消失,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等痉挛减轻;
2)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
(2)微循环改变的机制
1)酸中毒:由于微循环持续的缺血缺氧,导致乳酸酸中毒,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反应性降低,使微血管舒张;
2)局部舒血管代谢产物增多:组胺:激肽、腺苷等代谢产物堆积;
3)血液流变学改变;
4)内毒素等的作用。
第285题 休克I期微循环灌流特点是
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多灌少流,灌少于流
C.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
E.多灌少流,灌多于流
参考答案:A
解析:
各种致休克因素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大量释放人血,微动脉、后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微循环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第286题 关于热休克蛋白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
B.帮助新生蛋白质正确折叠、移位
C.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抵抗能力
D.帮助受损蛋白质修复或移除
E.进化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类蛋白质
参考答案:E
解析:
热休克蛋白是指热应激时细胞新合成或合成增加的一组蛋白质,主要在细胞内发挥功能,其基本功能为帮助新生蛋白质正确折叠、移位、维持和受损蛋白质的修复、降解等,增强机体对多种应激原的抵抗能力。
第287题 下列哪项不是休克Ⅱ期患者的临床表现
A.非常烦躁
B.少尿或无尿
C.神志淡漠,甚至昏迷
D.动脉血压进行性降低
E.皮肤发绀并出现花斑
参考答案:A
解析:
休克Ⅱ期,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等痉挛减轻,真毛细血管网大量开放,微循环淤血。由于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心排血量进行性下降,病人表现为血压进行性下降,少尿甚至无尿,皮肤黏膜发绀或出现花斑,冠状动脉和脑血管灌流不足,出现心、脑功能障碍,患者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第288题 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
A.AG正常型代谢酸中毒
B.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C.混合性酸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
参考答案:B
解析:
休克时,有氧氧化减弱、无氧酵解增强、乳酸生成显著增多,这些都是引起酸中毒的主要原因,由于乳酸根属负离子系(AG)的一部分,故休克时常出现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第289题 休克时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的主要原因是
A.内源性阿片肽增多
B.组胺释放增多
C.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β受体
D.PGI2增多
E.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α受体
参考答案:C
解析:
微循环改变的机制:各种致休克因素均可通过不同途径引起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痉挛;作用于β受体,使A-V短路开放;微循环处于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
第290题 休克时儿茶酚胺增加微循环障碍,使组织灌流量减少的作用机制是
A.对α、β受体均起作用
B.对α、β受体都不起作用
C.仅对腹腔血管起作用
D.仅对血管α受体作用
E.仅对血管β受体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
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使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α受体,使皮肤、内脏血管痉挛;作用于β受体,使A-V短路开放;微循环处于严重的缺血、缺氧状态。
第291题 创伤性休克Ⅰ期,下列哪项临床表现是错误的
A.烦躁不安
B.血压明显下降
C.脸色苍白
D.尿量减少
E.脉搏细速
参考答案:B
解析:
休克Ⅰ期,由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强烈兴奋,皮肤、内脏血管收缩明显,上述微循环的变化对整体有一定的代偿作用,可减轻血压的下降(但严重大出血可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心、脑血流量能维持正常。
第292题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
A.微循环灌流量减少引起的细胞损伤
B.缺血后恢复血液灌流损伤加重
C.缺血后恢复血流引起的变化
D.用高钙灌注液灌流引起的细胞损伤
E.缺血损伤经再灌注后减轻
参考答案:B
解析:
缺血组织器官恢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第293题 导致DIC患者出血的主要原因是
A.肝脏合成凝血因子障碍
B.凝血物质被大量消耗
C.凝血因子Ⅻ被激活
D.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E.血管通透性增高
参考答案:B
解析:
在DIC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大量消耗,血液进入低凝状态,容易引起出血。
第294题 下列属于心力衰竭时肺循环瘀血表现的是
A.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B.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C.肝肿大、压痛
D.颈静脉怒张
E.下肢水肿
参考答案:B
解析:
夜间阵发生呼吸困难是肺循环淤血的表现。
第296题 下列可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大的疾病是
A.心肌炎
B.心肌梗死
C.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D.严重贫血
E.高血压病
参考答案:E
解析:
高血压病因周围小动脉收缩,阻力加大,引起左心室后负荷增加。
第297题 下列不是心力衰竭时肺循环充血表现的是
A.肺水肿
B.劳力性呼吸困难
C.端坐呼吸
D.心源性哮喘
E.颈静脉怒张
参考答案:E
解析:
E提示体循环瘀血。A.B.C.D提示肺循环充血。
肺循环充血
(1)呼吸困难:①劳力性呼吸困难;②端坐呼吸;③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④心源性哮喘。
(2)肺水肿:是急性左心衰竭最严重的表现,其发生机制与毛细血管压升高、通透性加大等因素有关。
第298题
下列与心力衰竭时心肌收缩功能障碍有关的是
A.钠钙交换体Ca2+亲和力下降
B.肌膜钙ATP酶活性下降
C.肌球-肌动蛋白复合体解离障碍
D.肌浆网Ca2+释放量下降
E.肌浆网Ca2+摄取能力减弱
参考答案:D
解析:
肌浆网Ca2+释放量下降,使胞浆游离Ca2+浓度难以达到"收缩阈值",心肌兴奋-收缩耦联中断,心肌收缩性减弱。E和C影响心肌舒张性。A和B影响胞内Ca2+外排,使Ca2+复位延缓,影响心肌的舒张性。
第299题 下列可引起右心室前负荷增大的是
A.肺动脉瓣狭窄
B.肺动脉栓塞
C.室间隔缺损
D.心肌炎
E.肺动脉高压
参考答案:C
解析:
室间隔缺损时,由于左心室压力大于右心室,故血流从左向右分流,使右心室前负荷增加。
第300题 在呼吸衰竭导致肾功能不全的发生机制中最重要的是
A.肾器质性损伤
B.心力衰竭
C.休克
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E.肾血管反射性痉挛收缩
参考答案:E
解析:
呼吸衰竭时肾可受损,轻者尿中出现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及管型等,严重时可发生急性肾衰竭。肾衰竭的发生是由于缺氧与高碳酸血症反射性的通过交感神经使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严重减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