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961题
患者女性,60岁,胃溃疡病史5年,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给予口服铁剂治疗,应注意的是
A.减少茶水等含鞣酸的饮料
B.口服西咪替丁,减少胃酸分泌
C.口服小苏打,减少胃酸分泌
D.减少红色肉类的摄入,减少肠胃负担
E.减少酸性食物的摄入,减少肠胃刺激
参考答案:A
解析:
口服铁剂与制酸药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类及含鞣酸的药物或饮料同用,易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本品与西咪替丁、去铁胺、二巯丙醇、胰酶、胰脂肪酶等同用,可影响铁的吸收;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但也易致胃肠道反应。故答案是A。
第962题
关于铁剂治疗缺铁性贫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胰酶同服可增加铁剂的吸收
B.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铁的吸收
C.与碳酸氢钠同服可增加铁剂的吸收
D.与铁剂合用可增加四环素类药物的吸收
E.可以引用含鞣酸的饮料
参考答案:B
解析:
铁剂药物相互作用:口服铁剂与制酸药如碳酸氢钠、磷酸盐类及含鞣酸的药物或饮料同用,易产生沉淀而影响吸收。本品与西咪替丁、去铁胺、二巯丙醇、胰酶、胰脂肪酶等同用,可影响铁的吸收;与铁剂合用,可影响四环素类药、氟喹诺酮类、青霉胺及锌剂的吸收。与维生素C同服,可增加本品吸收,但也易致胃肠道反应。
第963题
患者女性,38岁,疲劳、面色苍白、无力、月经量多,诊断为“缺铁性贫血”,其根本的治疗原则是
A.病因治疗
B.口服铁剂
C.注射铁剂
D.进行饮食调整,减少红色肉类的摄入
E.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增加睡眠、经常运动
参考答案:A
解析:
缺铁性贫血的治疗原则是补充足够的铁,直到恢复正常铁贮存量,以及去除引起缺铁的病因。其中,病因治疗相当重要。因为缺铁性贫血是一种综合征,不能只顾补铁而忽略其基础疾病的治疗。故答案是A。
第964题
患者男性,48岁,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丙酸睾酮进行治疗。关于该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药剂量大,持续时间短
B.男性化副作用较小
C.肾脏毒性反应大
D.肌注后常发生硬块,宜多处轮换注射
E.肝脏毒性反应大
参考答案:D
解析:
雄激素对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有一定的疗效,但用药剂量大,持续时间长。丙酸睾酮肌注多次后局部常发生硬块,宜多处轮换注射。
第965题
抗胸腺球蛋白(ATG)主要用于治疗下列哪种疾病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
E.尿毒症
参考答案:C
解析:
抗胸腺球蛋白(ATG)属于免疫抑制剂,其机制可能主要通过去除抑制性T淋巴细胞对骨髓造血的抑制,也有认为尚有免疫刺激作用,通过产生较多造血调节因子促进肝细胞增殖,此外可能对造血干细胞本身还有直接刺激作用。用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第966题 患者女性,52岁,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且无合适供髓者进行骨髓移植,其药物治疗应首选
A.司坦唑酮
B.丙酸睾酮
C.环孢素
D.达那唑
E.苯丙酸诺龙
参考答案:C
解析:
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年龄大于40岁或无合适供髓者的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环孢素(CsA)由于应用方便、安全,更常用;其机制主要通过阻断IL-2受体表达来阻止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的激活和增殖,抑制产生IL-2和γ干扰素。故答案是C。
第967题
患者女性,贫血、出血、头晕,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应首选
A.雄激素
B.环孢素
C.抗胸腺球蛋白
D.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E.造血干细胞移植
参考答案:A
解析:
慢性或轻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以雄激素治疗为主。雄激素为治疗慢性再障的首选药物。故答案是A。
第968题
患者女性,53岁,萎缩性胃炎病史12年,平素饮食清淡,因入睡困难长期间断口服艾司唑仑片,近一年出现皮肤苍白、疲劳等症状,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给予叶酸口服治疗。下列可与叶酸联合应用的是
A.维生素B12
B.甲氧喋啶
C.乙胺嘧啶
D.抗惊厥药
E.口服避孕药
参考答案:A
解析:
叶酸药物相互作用:①甲氧喋啶,乙胺嘧啶等对二氢叶酸还原酶有较强的亲和力,能阻止叶酸转化为四氢叶酸,中止叶酸的治疗作用;②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的药物如甲氨蝶呤,甲氧苄啶和干扰叶酸吸收的药物如某些抗惊厥药,口服避孕药都能降低叶酸的血浆浓度,严重时能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这是由这两种药物在细胞内代谢有最后的共同通路所造成的。故答案是A。
第969题 患者男性,60岁,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2年,平素不吃肉类、鱼类食品,近一年出现疲劳、气短等症状,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给予叶酸口服治疗,同服下列药物,叶酸剂量无需调整的是
A.磺胺类药物
B.阿司匹林
C.苯巴比妥
D.维生素B12
E.维生素C
参考答案:D
解析:
叶酸药物相互作用:①维生素C与叶酸同服,可抑制叶酸在胃肠中的吸收,大量的维生素C会加速叶酸的排出,所以,摄取维生素C在2g以上的人必须增加叶酸的量;②正使用苯妥英钠(抗癫痫药),或是服用雌激素、磺胺类药物、苯巴比妥(安眠药与镇静剂)、阿司匹林时,应该增加叶酸的摄取量。故答案是D。
第970题 患者男性,70岁。患有恶性贫血4年,一直服用维生素B12,当贫血症状消失后,停止用药。自述在适当运动后,出现疲劳、气短等症状。关于该患者贫血复发的最佳解释是
A.营养不良
B.叶酸缺乏
C.铁缺乏
D.维生素B12缺乏
E.年龄增大
参考答案:D
解析:
恶性贫血患者主要是无法从食物中吸收维生素B12或维生素B12缺乏,这样的患者每个月都要注射维生素B12,直到去世。维生素B12的半衰期长,需要36年的时间才能将储存体内的维生素B12。全部代谢。当患者体内维生素B12缺乏,就会引起恶性贫血复发。尽管恶性贫血在老年人中多发,却是由内因子缺乏引起的。即使增加营养,增加维生素B12的摄入,但不被人体吸收,也没有作用。该患者并不缺乏叶酸,只是不能很好地利用叶酸,在有维生素B12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被代谢成甲基叶酸。故答案是D。
第971题 患者男性,60岁,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术后5年,喜素食,近半年出现皮肤苍白、乏力和心悸等症状,诊断为“巨幼细胞性贫血”。其药物治疗原则最正确的是
A.联合补充叶酸、VitB12等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B.补充叶酸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C.补充VitB12等至血红蛋白恢复正常
D.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加强营养知识教育
E.终生VitB12维持
参考答案:E
解析:
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①治疗基础疾病,去除病因;②纠正偏食及不良的烹调习惯,加强营养知识教育;③补充叶酸、VitB12等造血原料。
2.药物治疗原则:①对于叶酸缺乏性巨幼细胞性贫血,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即可,不需维持治疗;②对于恶性贫血或胃全部切除的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细胞贫血者需终生维生素B12维持。故答案是E。
第972题
下列抗肿瘤药物种类中,又属于抗代谢药物的是
A.烷化剂
B.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C.蒽环类
D.作用于核酸转录药物
E.干扰有丝分裂的药物
参考答案:B
解析: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分别在不同环节阻止DNA的合成,抑制细胞分裂增殖,属于抗代谢药。
第973题 属于DNA多聚酶抑制剂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药物主要干扰的生化步骤或所抑制的靶酶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①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抗叶酸剂),如氨甲蝶呤(MTX)等;②胸苷酸合成酶抑制剂,影响尿嘧啶核苷的甲基化(抗嘧啶剂),如氟尿嘧啶(5-FU),替加氟(FT207)及优福定(UFT)等;③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抗嘌呤剂),如巯嘌呤(6-MP),6-硫鸟嘌呤(6-TG)等;④核苷酸还原酶抑制剂,羟基脲(HU);⑤DNA多聚酶抑制剂,如阿糖胞苷(AraC)等。
第976题
大剂量使用,可引发出血性膀胱炎的烷化剂抗肿瘤药是
A.氮芥
B.氮甲
C.塞替派
D.达卡巴嗪
E.环磷酰胺
参考答案:E
解析:
环磷酰胺大剂量使用,缺乏有效预防措施,可致出血性膀胱炎;表现少尿、血尿、蛋白尿,其代谢产物丙烯醛刺激膀胱所致;
第977题
下列属于干扰有丝分裂的药物是
A.门冬酰胺酶
B.甲氨蝶呤
C.阿糖胞苷
D.丝裂霉素
E.放线菌素D
参考答案:A
解析:
影响氨基酸供应阻止蛋白质合成的药物如门冬酰胺酶;也属于干扰有丝分裂的药物。
第978题 某男性患者,15岁,牙龈出血伴低热半个月,经骨髓穿刺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给予VP方案化疗;为预防脑膜白血病,给予甲氨蝶呤鞘内注射。关于甲氨蝶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致口腔炎、口唇溃疡、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等不良反应
B.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
C.鞘内注射简便、易行、无风险
D.每次最大剂量不超过12mg,一日1次,5日为一疗程
E.嘌呤核苷酸互变抑制剂
参考答案:A
解析:
甲氨蝶呤为二氢叶酸还原酶抑制剂,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抗肿瘤药;鞘内注射后可出现惊厥,麻痹症,格林一巴利综合征,脑脊液压力增加。治疗脑膜白血病时,鞘内注射,一次6mg/m2,成人,一次5~12mg,最大不超过12mg,一日1次,5日为一疗程;预防用药时,一次10~15mg,每隔6~8周一次。可出现口腔炎,口唇溃疡,咽喉炎,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厌食,腹痛,腹泻,黑便,消化道溃疡和出血、肠炎等不良反应。故答案是A。
第979题 关于长春新碱的特点错误的是
A.作用机制与紫杉醇相同
B.主要不良反应有骨髓抑制
C.作用机制是抑制拓扑异构酶
D.主要用于急慢性白血病的治疗
E.本品可使血钾、尿酸升高
参考答案:C
解析:
影响微管蛋白装配的药物;干扰有丝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停止于分裂中期,如长春新碱(VCR)、长春碱(VLB)、紫杉醇及秋水仙碱等。
第980题 某男性患者,65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伴慢性腹泻10余年,右下腹包块1个月,诊断为“晚期大肠癌”,给予伊立替康进行化疗。关于其不良反应叙述错误的是
A.胃肠道出血
B.伪膜性肠炎
C.中性粒细胞增加
D.乙酰胆碱综合征
E.迟发性腹泻
参考答案:C
解析:
不良反应:迟发性腹泻和中性粒细胞减少为剂量限制性毒性。迟发性腹泻多发生在给药后5天,平均持续4天,严重者致死。伪膜性肠炎;恶心、呕吐,肠梗阻、肠塞绞痛、胃肠道出血,大肠炎,肠穿孔,厌食,腹痛及黏膜炎;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下降及贫血,乙酰胆碱综合征,用药后24小时出现腹痛、黏膜炎、鼻炎、低血压、血管舒张、出汗、寒战、全身不适、头晕、视力障碍、瞳孔缩小、流泪及流涎,乏力、发热,气短、呼吸困难,脱发,皮肤反应,过敏反应,肌肉收缩、痉挛,感觉异常,短暂性语言障碍。故答案是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