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题 早期诊断腹膜炎最有价值的体征是
A.腹部压痛
B.反跳痛
C.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D.移动性浊音阳性
E.腹肌紧张
参考答案:B
解析:
腹部触诊有压痛后,如触诊的手指在原处继续加压稍停片刻,然后突然将手指迅速抬起,此时病人腹痛明显加重,称为反跳痛。当腹内脏器或腹膜有炎性病变时,可出现相应部位的压痛。反跳痛是壁腹膜已有炎症累及的征象。
第2题 发绀是由于
A.红细胞量增多
B.红细胞量减少
C.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D.毛细血管血流加速
E.毛细血管扩张充血
参考答案:C
解析:
发绀:皮肤、黏膜出现青紫色原因:是因为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的绝对量超过50g/L而引起。部位:易在舌、唇、耳廓、面颊、肢端出现,见于:多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和某些中毒的病人。注意:严重贫血病人如血红蛋白量少于50g/L时,即使全部血红蛋白处于还原状态,也不出现发绀。
第3题 下列有关正常肝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无压痛
B.肋下可触及肝下缘
C.表面光滑
D.边缘规则
E.质中等
参考答案:E
解析:
正常成人的肝脏一般触不到,腹壁松弛的病人,当深吸气时在肋下缘可触及肝下缘,但在1cm以内;在剑突下可触及肝下缘,多在3cm以内;其质地柔软,表面光滑,边缘规则,无压痛,无搏动。
第4题 肺部正常叩诊音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清音:是正常肺部叩诊音。正常成人前胸自肺尖至第5~6肋间隙为肺清音区(左侧第3~4肋间隙近心脏处叩诊音稍浊),背部两侧从肩胛上区到第9~11肋下缘皆为清音。
第8题 腹部叩及移动性浊音说明腹水在
A.200ml以上
B.500ml以上
C.600~800ml
D.1000ml以上
E.100ml以上
参考答案:D
解析:
当腹腔内含有一定量液体(游离腹水超过1000ml)时,可查得随体位不同而变动的浊音,称移动性浊音,见于肝硬化腹水、结核性腹膜炎等病人。
第9题 浅昏迷与深昏迷的区别是
A.有无大、小便失禁
B.对声、光的反应
C.是否能被唤醒
D.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及防御反射是否存在
E.有无自主运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浅昏迷生理反射存在,深昏迷深、浅反射均消失。浅昏迷与深昏迷均无自主运动,不能被唤醒,对周围事物及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都可有大、小便潴留或失禁。
第10题 蜘蛛痣形成是由于
A.小静脉分支扩张
B.皮下出血
C.深部组织出血
D.毛细血管扩张
E.小动脉分支扩张
参考答案:E
解析:
蜘蛛痣原因:由于皮肤小动脉末端扩张,使一支小动脉伸展出辐射状的分支,而形成的蜘蛛样血管痣。其产生与肝脏对体内雌激素灭活功能减弱有关。
第11题 门静脉梗阻时,腹壁静脉的血流方向正确的是
A.脐水平以上向上,脐水平以下向下
B.均向上
C.均向下
D.无规律
E.脐水平以上向下,脐水平以下向上
参考答案:A
解析:
正常时,脐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上,脐以下的腹壁静脉血流方向向下。当门静脉高压时,静脉曲张以脐为中心,曲张静脉的血流方向与正常相同。所以答案选A。
第12题 为减轻支气管哮喘带来的痛苦应采取
A.自动体位
B.强迫坐位
C.强迫卧位
D.强迫俯卧位
E.被动体位
参考答案:B
解析:
强迫坐位为病人坐位,双手置于膝盖上或床边,上身稍前倾。此体位既有利于膈肌下移,增加肺换气量,又可减少下肢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见于心、肺功能不全者。
第13题 被动体位见于
A.瘫痪
B.肺气肿
C.下肢水肿
D.肺淤血
E.哮喘
参考答案:A
解析:
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肢体位置为被动体位,见于昏迷或瘫痪病人。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为自动体位。为减轻疾病痛苦而被迫采取的体位为强迫体位,见于哮喘发作病人等。
第14题 瞳孔缩小见于
A.深昏迷
B.视神经萎缩
C.脑疝
D.有机磷农药中毒
E.阿托品中毒
参考答案:D
解析:
瞳孔缩小,见于虹膜炎症,有机磷农药中毒,吗啡、氯丙嗪等药物过量;瞳孔扩大,见于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阿托品药物反应等;双侧瞳孔大小不等,提示为颅内病变,如脑外伤、脑肿瘤、脑疝等。
第18题 浅昏迷时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浅昏迷患者对声、光等刺激全无反应,但对强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呻吟和下肢的防御性躲避动作。生理反射存在,生命体征一般无明显变化。大、小便可有潴留或失禁。
第19题 下列情况中,可导致心音增强的是
A.主动脉瓣狭窄
B.心肌炎
C.心肌梗死
D.休克
E.二尖瓣狭窄
参考答案:E
解析:
心音增强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病人,心音减弱常见于心肌炎、心肌梗死、休克等病人。
第20题 舟状腹最常见于
A.心功能不全
B.恶性肿瘤晚期
C.肾病综合征
D.结核性腹膜炎
E.肝硬化
参考答案:B
解析:
过度肥胖、妊娠晚期、大量腹水、胃肠胀气、急性胃扩张、腹内巨大肿瘤等,可使腹部膨隆,极度消瘦、严重脱水、恶病质者腹部凹陷,甚至呈“舟状腹”。